當越來越多的後來者夢想著成為第二個華為的時候,好像從未聽說過有哪位企業家自告奮勇地宣稱自己要成為第二個任正非。足可見,華為或許可以被模仿甚至被超越,但任正非絕對不會。如果當初改革開放的春風給予了任正非創建華為的機遇,那麼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更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勇者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一份光輝奪目了一定的時間也應該騰出一些空間讓給其他的後來跟進者,隻是目前,還沒有一個企業超越得了華為,因為沒有一個企業家能夠超越得了任正非。

2013年,任正非在華為內部發表文章《用烏龜精神,追上龍飛船》。文章中,任正非忠告華為人要時刻保持一顆冷靜的頭腦,不能被“衝動”激化成“魔鬼”,更不要讓不安分和不理智奪走了華為不斷奮鬥才創造出來的今天。每一張滿分答卷都是一分一分積攢起來的浩大工程,其間的題海戰術也一定煞費了太多奮鬥者的苦心,但光芒的背後總有一處黑暗如影隨形,隻有將自己置身事外,才能捕捉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正如華為堅定地走在研發和創新的路上,每一次小成就都足以磨平奮鬥中遭遇的荊棘與坎坷。

古時候有個寓言,兔子和烏龜賽跑,兔子因為有先天優勢,跑得快,不時在中間喝個下午茶,在草地上小憩一會兒啊!結果讓烏龜超過去了。華為就是一隻大烏龜,25年來,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忘了經濟這20多年來一直在爬坡,許多人都成了富裕的階層,而我們還在持續艱苦奮鬥。爬呀爬……一抬頭看見前麵矗立著“龍飛船”,跑著“特斯拉”那種神一樣的烏龜,我們還在笨拙地爬呀爬,能追過他們嗎?

大公司不是會必然死亡,不一定會惰怠保守的。否則不需要努力成為大公司。

寶馬追不追得上特斯拉,一段時間是我們公司內部爭辯的一個問題。多數人都認為特斯拉這種顛覆式創新會超越寶馬,我支持寶馬不斷地改進自己、開放自己,寶馬也能學習特斯拉的。汽車有幾個要素:驅動、智能駕駛(如電子地圖、自動換檔、自動防撞、無人駕駛……)、機械磨損、安全舒適。後兩項寶馬居優勢,前兩項隻要寶馬不封閉保守,是可以追上來的。當然,特斯拉也可以從市場買來後兩項,我也沒說寶馬必須自創前兩項呀,寶馬需要的是成功,而不是自主創新的狹隘自豪。

華為也就是一個“寶馬”(大公司代名詞),在瞬息萬變、不斷湧現顛覆性創新的信息社會中,華為能不能繼續生存下來?不管你怎麼想,這是一個擺在你麵前的問題。我們用了25年的時間建立起一個優質的平台,擁有一定的資源,這些優質資源是多少高級幹部及專家浪費了多少錢,才積累起來的,是寶貴的財富。過去所有失敗的項目、淘汰的產品,其實就是浪費(當然浪費的錢也是大家掙來的),但沒有浪費,就沒有大家今天坐到這兒。我們珍惜這些失敗積累起來的成功,如果不故步自封,敢於打破自己既得的壇壇罐罐,敢於去擁抱新事物,華為不一定會落後。當發現一個戰略機會點,我們可以千軍萬馬壓上去,後發式追趕,你們要敢於用投資的方式,而不僅僅是以人力的方式,把資源堆上去,這就是和小公司創新不一樣的地方。人是最寶貴因素,不保守,勇於打破目前既得優勢,開放式追趕時代潮流的華為人,是我們最寶貴的基礎,我們就有可能追上“特斯拉”。

——節選自任正非《用烏龜精神,追上龍飛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