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日益普及,小至三四歲,大到六七十歲,每個人每天都能頻繁接觸到各類信息化產品。
比如數碼電視、電腦、又或者是更為爛大街的手機,幾乎已經到了人均一步手機的地步。
隨處可見各種低頭族,不管是工作、上課、休息等各種時間段,各種場合,放眼望去,比比皆是滿滿的低頭族。
不是玩遊戲就是刷抖音,哪怕是聊天軟件聊天,基本上也都是利用語音。
而且這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連老大爺老大媽有事沒事都刷個抖音,語音聊個天之類的,既圖新鮮又能趕時髦,俗稱與時俱進。
然而
這些壞習慣卻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不自主的使得我們每天很少能用手去接觸文字。現在的年輕人幾乎已經不再用手寫字,絕大多數都是通過軟件打字,更離譜的就是直接語音用嘴說,除了一些經常用到的,其他文字基本上都已經不再接觸。
久而久之,很多人就會發現原本認識的字開始逐漸模糊,甚至不知道怎麼寫。
有些字擺放在眼裏,明明很熟悉,卻不知道怎麼念。
這並否偶爾,也不是個別,而是一種被忽略的危機,也可以理解為是文字的一種報複,文字在慢慢從人們眼中淡卻,甚至是消失。
某肯德基店,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一邊吃著薯條,一邊認真看書讀書,可讀到一半卻突然止住。
“春眠不覺曉,處處...”
“媽媽,這個字念什麼來著,我怎麼不記得了?”
小學生雙眉緊鎖,直直的盯著上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字,對他來說這個字明明老師有教,可他就是想不起來。
“哪個字,我看下!”
一旁的母親微微一笑,隨之兩道視線定格到了上,可當她看到小學生右手食指所指的那個字,竟然也是愣住了。
“這個字念什麼來著,我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小學生記不起來很正常,可身為母親的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聞也不認識,這似乎有些說不過去,說到底聞字並非是很難的一個生僻字。
“孩子她爸,這個字念什麼來著?”
想了許久都想不起來,這位母親隻能求助一旁孩子的父親。
“我看看!”
父親也湊了過來,可當他看到那個聞字,兩道眉毛竟然也是不自主的向內靠攏。
很明顯,他也不認識這個字。
小學生不認識情有可原,母親不認識,可能文化水平不高,可連父親也不認識,那就有些解釋不過去,聞字可是一年級下冊語文上就有的字,就算文化水平再不高,也不可能父母兩個都沒上過小學。
“處處聞啼鳥,那個是聞字!”
一名二十出頭的男子從旁邊走過,輕聲嘀咕了一句。
侯剛浩,在校大一學生,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算得上是一名高材生。
“原來這個字念聞!”
“是wen!”
“等等,念什麼來著?”
侯剛浩離開沒多久,那一家三口跟失憶似的,似乎又不認得這個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