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山海經(1 / 2)

在穀身邊當上了“史官”後,伯並不開心。

雖然在這裏,他能接觸到更多的神話傳說,當“史官”的這些年裏,他幾乎將文明的神話傳說全部收集了一邊。

但是隨著知道的神話越來越多,伯心中的好奇也與日俱增。

他就像得到了一大堆寶藏,卻無法得到打開寶藏的鑰匙,隻能圍著誘人的寶藏幹瞪眼。

這把鑰匙,就是遊曆部落大陸的機會。

伯渴望親自到達傳說發生的地方,親自實地考察。

一百多年的時間,還不足以抹去所有的痕跡,他能尋找傳說的蛛絲馬跡,解開逐漸被濃霧覆蓋的過往。

部落社會生產力落後,需要十幾、甚至幾十位農民,才能養一個不事農耕的人。穀的每一位大臣,都有各自的職責,如果有一名大臣無所事事而食俸祿,這是無法接受的行為。

穀身邊隻有伯一位“史官”,所以近二十年裏,伯一直要跟在穀的身邊,記錄穀的言行和部落大事,這樣才算對得起他食的俸祿。

如此一來,伯自然沒有機會遊曆四海。

伯本以為自己的一生,就會這樣度過,自己或許稱之為“夢想”的東西,一輩子也無法實現。

當然,這其實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夢想,從來都是一件奢侈品。

就算是到了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還是有無數的人終生也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

夢想是比房子更加奢侈的東西。

房子很貴,但奮鬥幾十年,加上貸款和父母的積蓄,還是能勉強買上一套的。可是夢想,多少人窮極一生,卻始終被夢想甩在身後。

發達的時代尚且如此,在原始的部落社會,夢想更加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部落裏很多人的夢想,是能吃的飽,就這樣安安穩穩的過上一輩子,可這樣簡單的夢想,在那個時代也是一種奢望。更何況伯的夢想,是比吃得飽更奢侈的夢想。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伯的夢想實現不了,在那個時候才是正常的情況。

二十年的時間,伯也漸漸認清了現實,他安安穩穩的完成他“史官”的任務,他已經是一個年近不惑之年的人了。

可是,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神奇。很多時候,當要放棄的時候,命運之手卻將機會悄然送到了身邊。

伯的機會隨著禹一起到來了。

禹背著軒轅劍來見穀,主動肩負起治水的重任。在這段時間,治水是整個文明頭等的大事,是影響文明生死存亡的大事,注定要被載入文明的曆史中。

禹治水的過程,自然需要有人記錄。

穀隻有一位“史官”,那就是伯。就這麼自然而然的,機會就被遞到了伯的麵前,穀派伯跟隨禹,記錄治理水患的過程。

此時的水患已經極其嚴重,蔓延到了部落大陸的每一片土地。想要治理水患,勢必要走遍部落的每一處土地。

伯渴望已久的機會,終於來了。

在跟隨著禹治理大水的過程中,伯也加入了治水的一員,跟隨著隨行的人一起,挖山、清理河道。

不過在休息的時候,伯為了他的夢想,放棄了休息的時間。

沒到一處神話發生的地方,即使自己的身體再疲憊,哪怕渾身上下遍布傷口,伯也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當年的地方,探尋歲月留下的蛛絲馬跡。

有的時候,滄海桑田,當初神話發生的地方,已經荒無人煙。沒有部落居住,也沒有留下任何線索,自然無法證實這段神話的真假。

但還有的時候,畢竟才過去百年時間,農耕文明很少遷徙,伯甚至能找到當初發生這段神話的部落,從部落成員的口中,尋找到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