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誠信中國--打造政府信用勢在必行(5)(1 / 2)

按照中央領導的指示,“把宜昌建成世界級城市”,建成世界級城市要有一流的環境相匹配,信用環境工程是這項係統工程中的一項大工程。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宜昌金融高效區”,更離不開良好的信用環境。信用是金,信用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信用是一個城市的品牌和形象,是一個城市的無形資產。“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隻有信用環境好了,才能吸引外來投資。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與經濟唇齒相依,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信用環境是基礎。宜昌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宜昌市順利推行“項目年”活動,得益於金融部門的全力支持,得益於全市良好的信用環境。“大發展”需要“大投資”,“大投資”需要良好的投資環境相匹配,信用環境是投資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宜昌人珍惜良好的信用環境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地方政府要把規範和管理好市場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作為迎接人世挑戰。促進地方發展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工作。WTO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的國際經濟組織,要求各成員政府的貿易政策和管理行為不能扭曲市場競爭,不能幹預市場交易,確保構成市場體係運行的各種經濟活動主體在市場中行為的標準化、規範化和合理化。至關重要的是必須加強市場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社會信用製度,使企業和公民自覺遵守市場經濟的各項規則,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並逐步建立企業經濟檔案製度和個人信用體係,防止商業欺詐、惡意拖欠及逃廢債務等不法行為的發生。今後將以打擊逃廢債為重點,整治社會信用環境。具體來講,一是要以社會公德教育為契機,樹立市民信用意識。努力營造“守信者榮,失信者恥”的信用氛圍。二是把信用環境建設納入改進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銀行貸款不是“唐僧肉”,對那些支持逃廢銀行債務的行政領導,工作作風不紮實的,不提拔、不重用、不調動,著力改善宜昌的投融資環境。三是繼續在全市開展“製逃、打廢、重信”活動。四是加強聯係,溝通信息。堅持銀政協調會議製度。企業不允許背著銀行改製。地方政府的重要會議須請銀行參加。五是采取經濟、行政、法律、新聞輿論等多種手段,打擊逃廢債行為。六是創新金融監管方式,繼續推行企業“紅名單”、“黑名單”製度。對紅名單企業,授權授予信貸,全力支持。對黑名單企業,公開曝光,聯手製裁。對產品有市場、有前景卻一時陷入經營困難的守信企業要推行優選閉合貸款。

相關鏈接。

中國信用管理市場現狀及政府的角色和作用。

華夏國際企業信用谘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教授曹小寧。

在研究“建立中國中小企業信用體係”這個課題的時候,對全球信用市場的概況有所了解,並對中國目前的信用管理市場的現狀進行對比分析,將是非常必要的。有助於政府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使中國的信用管理市場更加完善,進而加快中國信用體係的完善。

根據華夏信用在中國信用管理市場上8年的運作經驗,談一下我們的看法,僅供參考。

一、全球信用管理市場概況。

1.1999年,全球用於企業信用信息的市場容量約為29.2億美元。北美與西歐占全球信用信息市場67%;亞洲市場容量占全球信用信息市場的26.1%;其中,日本(90.5%)、韓國(5%)、中國(1.5%)是最大的信用信息使用國。中國(包括香港)的信用信息使用量大致為1100萬美元,這主要是國內市場遠未發展成熟。

2.1998~1999年,全球信用信息市場的增長速度在4%以下,1999年不到0.2%。這兩年主要是由於市場基本飽和。特別是在北美市場,在1999年出現了負增長。

3.世界信用信息市場基本由六大集團所控製(包括Dun&Bradstreet和InfoAlliance)。

全球信用管理市場的發育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市場上主要信用管理公司均有百年以上的曆史,如Dun&Bradstreet有160年,Teikohu Databank有100年),是一個成熟的行業,而非新興的行業。

目前,國外信用風險管理服務的主要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在經濟全球化的壓力下,信用信息服務商、信用評級公司、信用保險公司都在進行分立、重組、兼並、建立戰略聯盟。

(2)信用管理服務手段完善、豐富;從信用風險的識別、評估、量化、風險的轉移等,均有成熟的方法。

(3)信用管理服務提供者角色不再單一,向提供全麵信用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發展。

(4)計算機、數據庫的應用成為提供信用管理服務的主要手段。

(5)強大的競爭迫使信用管理服務更加靈活和更加個性化。

(6)企業征信與個人征信相結合。因為企業經營者的個人信用狀況與企業經營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特別是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