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下)
行者道:“沙師弟說得對。你好好照料師傅。我去他必經之路上找找。”
等到法事做完用晚膳時,唐僧就問沙僧:“這兩日我忙於講經,怎麼沒見你大師兄和二師兄?”沙僧道:“兩位師兄有事出去了。一會就回來。”
唐僧做完晚課,已是掌燈時分,還沒見悟空八戒,他又問沙僧。
沙僧實誠,下午用齋時人多他不好說,現在隻有他和師傅,他就將行者帶八戒去嚴府祝壽的事再給師傅講一遍。剛說完行者回來了。唐僧急切地問:“找到八戒了嗎?”
行者道:“沒有。我將蘭若寺到城裏的這段路上的溝溝岔岔,大河小溪,小渠枯井全找過了,我還到城裏去將大小飯館客棧尋了個遍,把來來往往的人問了無數,他們都沒見。”
那一夜,唐僧掌燈念佛到天明,沒眨一眼。行者也是輾轉反側睡不著。沙僧除了不斷揣測,還要勸慰師傅和行者。
次日天一明行者就和沙僧又出去找,找到天黑,師兄弟倆垂頭喪氣地回來了。唐僧再也控製不住自己,淚水漣漣地不停地呼叫八戒,悟能。行者內心充滿了愧疚,眼圈潮紅,默默呆坐。第二天一早,行者和沙僧又準備出去尋找八戒。唐僧道:“我昨夜想了想,你們這樣找下去就像在大海裏撈針。悟空,你在南天門裏朋友多,何不請千裏眼看一看,順風耳聽一聽,看八戒究竟去了哪裏。”行者眼睛一亮,道:“師傅說得是。”
行者縱個筋鬥,進了南天門,正遇四大天師值勤巡遊。行者向四位天師問過好。就有葛天師道:“大聖又到此作甚?”行者道:“我來找千裏眼和順風耳幫個忙。”薩天師道:“大聖是不是又把哪個妖怪跟丟了?”行者道:“非也非也。前兩天我看八戒嘴饞,就帶他去給人祝壽,順便讓他吃宴席飽飽口福。事完之後因我還有點事,就讓他先回,沒想到把我師弟給丟了。我和沙師弟找了兩天、、、、、、”
不等行者說完,四位天師笑得前仰後合。
行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就問:“四位天師笑甚?”
過了好一會,四位天師才止住笑。張天師道:“你帶八戒吃的山珍海味比得上天庭的蟠桃宴嗎?”
行者道:“天師這話什麼意思?”
四位天師不答行者,隻管捂住嘴笑。
行者道:“你幾個老怪物耍笑老孫。小心看打。說著右手就在耳後撚。
張天師道:“不是我等耍笑大聖。你去淩霄殿裏看看人家八戒在做甚。”
行者一聽頭嗡地一下,肺都差點氣炸了。他給四位天師連個辭別的客套話都沒說一聲,轉身就走了。
淩霄殿裏,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並排而坐。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緊鄰而坐,赤腳大仙,鎮元大仙,四大元帥,二十八宿,四海龍王,冥府十王等三界各路神仙,按照道行深淺,天庭排位和個自洞天福地在下界影響力等依次而坐。
眾宮娥仙女在各位大仙尊神之間忙碌穿梭。她們有提壺上茶的,執杯敬酒的,有端盤上菜的,有提籃送蟠桃的。
執席官是太白金星。他見各個席桌神仙坐齊,菜肴上滿,就道:“為祝賀王母娘娘三十六萬六千歲壽誕,承蒙玉皇大帝君恩準,特邀各方各路神仙來赴蟠桃盛宴。今天雖距離三月三還有幾日,但各位為睹王母尊容,祝賀聖母娘娘康壽,都踴躍早到。大帝君和聖母思想各位都有職事,不可耽延過久,就商定不守陳規,不拘俗套,提前辦蟠桃大會。各位神仙若有意思表達,現在就可開始。”
李長庚話音一落,就有昂日星官站起言道:“聖母娘娘協助大帝為天下萬民操勞,小神敬仰萬分。為表達敬意,祝賀聖母萬萬歲,小神為娘娘織就了一件五彩錦衣,望娘娘笑納。”他從一個綠錦袋中取出一個鑲著金邊花紋的白玉盒子,雙手遞給王母娘娘。王母打開盒子,眼神中就露出驚喜。緊身宮娥幫我們將五彩錦衣披在身上。那錦衣長短寬窄恰到好處。錦衣領口處是金紅色細條羽毛到了肩部,羽毛漸漸變粗,色澤也變成了金黃,肩部往下是深紅色圓羽到了下擺處,墨綠色熠熠放光。王母娘娘喜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細縫。玉皇大帝捋著胡須頻頻點頭。
王母娘娘道:“昂日星官做事用心周到。若是讓你總管二十八宿,大帝就不必操那麼多心。”玉皇大帝點點頭道:“娘娘說得是。”
又有東海龍王起身言道:“聖母娘娘著五彩錦衣華貴無比。在下廣采四海珍珠,精選一上品,植入體內,納日月精氣,受水中靈氣潤養,經過千年孕育,成就一顆龍珠。此珠個頭不是很大,卻特別精致,她能夜發斑斕光,日顯精靈起,若是鑲嵌在聖母娘娘鳳冠之上,真叫錦上添花,畫龍點睛。”
太白金星道“老龍王說了半天,卻不見你那龍珠影子。在哪兒快快給娘娘呈上。等著給娘娘獻寶的神仙多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