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座山上的路(1 / 3)

我上大學的地方,是一座奇美的山城。

剛上大學那會兒,我現在的導師總是和我們講,把這座城一分為二的那座山上有一個奇妙的地方,那兒上麵的世界,能讓心有夢想的人,看到自己未來的路。

當然,翻過了那座山,還能見到與這裏不一樣的世界,還極有可能遇到一個與現在不一樣的你。

山城的周圍有許多高山,晴天時,城市裏的高溫雲氣也是嫋嫋,熏得你眯起眼睛都看不到山頂。

更不要說雨天時,從半山腰開始都是雲霧繚繞,奇妙的地方就是雲多吧,把自己當神仙想了,我心裏說導師是一個騙子!

不就想把我們騙出大學城,省的每天朝五九晚的蹲在課堂上,要麼睡覺,要麼看科幻故事。

一副生無可戀的活著,抱怨天為何突然下雨,超市為何關門太早等等雞肋的事情。

最神仙的就是打著維和部隊的旗號,去大學城犄角旮旯樹影下拆散梁山伯和祝英台。

導師好像聽到我的腹語,微笑看我,她此時是無法形容的美好。

她從認識我開始,總是催促我向前,變著法兒的在我周圍幻化,用好多的新鮮的新奇,替換我的一個又一個新型電子產品。

最後我還是被她的驚奇奇葩說吸引到山腳下,她就在我交出所有的通訊工具和錢財時,準備帶著我想要的美好飛躍上了眼前這座山時,隱身了。

這山腳下荊棘茂密,山石零碎,無處下腳。

我要登上這座山,去看山上麵的世界,去見另一個我。

這樣的亂石荒野,蚊蠅歌舞,讓我一時驚愕。

瞧著周圍沒有人,不如把攀登改做攀爬吧,我便不顧形象了。

我和山的默契,相偎相依的從上午豔陽高照開始。

為了我的好奇,為了能證明自己來過,為了山上可能存在的奇妙,我衝山頂燦爛一笑,就開始了攀爬。

不知道走了多久,腳下的青草變了好幾次模樣,荊棘也學會了乖順,原來密集的腿和胳膊刺痛,變得稀稀拉拉的扯我的衣袖和褲腳。

腳與鞋子裏的土石廝磨,然後讓一條帶顏色的路出現在我身後。

走得久了,氣喘籲籲,再回頭,才發現我以為的彩色路已經被枯葉掩蓋住了,不好尋找,於是,一時蠻勁兒上了頭,帶著些惱羞的雲彩飛奔出去。

這樣的蠻勁和山貓近似,半山腰開始,鞋子裏的石子也不硌腳,腳踝也不怕矮樹枝的刮蹭,一切都好像因為我的蠻勁都變得溫柔。

腳和大地摩擦,心裏也就平和了,山不在是高山,自己也不在是奔跑如狡兔的自己。

上了山頭,原本以為應該是赫然一亮。

結果是山頭的那一頭,還是一座山頭,一座山頭連著一座山頭的連綿起伏。

沒有驚奇,也沒有異能世界。

那一座座的單純青色的山頭最後麵,霞光萬丈的延伸出一條金色的蜿蜒江河。

蜿蜒平靜的江河,波光粼粼,甩出一條遙遠的曲線,寬廣飄逸柔潤的像絲帶,夾纏在每一座山腳,一直延伸到我站在這裏的地方,我登上山頭的山腳下。

灑目望去,這條纏繞山腳的金色江河,更像是許多人走出來的一條路。

我站在的這個山巔隻是千奇百巧的山巒一隅,導師是一個騙子嗎?顯然不是。

那條河的旁邊確實有一座城市,輪廓上和我的大學城不一樣,隻是太遠,沒有燈光打造下,看到的都是蒼白混沌的霧氣。

這山上的世界,單純的純粹,青綠與金黃明淨的兩種顏色,聖潔到覺得自己一身的白色都是多餘。

躡手躡腳的在山上徘徊,在山脊梁上怯怯的環顧,才感覺到,純淨的美在高山上向遠方,向無以倫比的四麵的連綿起伏的山傾瀉。

一時找不到是用氣勢磅礴,還是千奇百怪來形容山上的景象。

索性趁著天光餘亮,就在山脊上行走了一段,看看能不能找到導師說的奇妙。

走了一段,在一塊巨石的後麵,有一處木板搭建的陋室。

在外觀看狹窄的陋室隻能裝一個半人的那樣,斑斕的青苔已經腐蝕到了陋室屋頂。

這裏難道是奇妙的地方?是不是進去了,我再出來就會變成了心裏想的那樣的人。

我連忙在心裏打了些草稿,巍峨聰慧的詞一下從我的大腦裏顛沛流離,就把我一個空殼篩篩抖抖的推向前。

小屋門悄聲打開時,我心裏居然喵了一聲,這可能是心裏的那個我,做賊心虛的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神靈怎麼也不會怪罪一個好奇的路過的貓吧。

小屋裏什麼也沒有,幹燥又幹淨的和一旁的巨石一樣,高冷。

既不像神仙修渡的地方,也不像有過道家在此修仙,就在我要關上門的那刻,眼角掃到一處。

那是我的手一直把著的木門上,一麵鮮豔的小紅旗。

小紅旗的鮮豔依舊,我心裏想,這樣的鮮豔,難道是有人剛來過的?

門上還掛著一個本子,本子在一個很結實的塑封袋裏,看得出本子很有年頭的樣子。

好奇心和陽光一樣,光明磊落的綻放。

我生怕打開後,那些紙張上的修仙咒語就會煙消雲散,所以小心翼翼地把本子從塑封袋裏拿出來,輕輕翻開細細的瞧。

本子最上麵是手寫的字,一個可以說是對陋室的簡介,筆跡上能看出來已經被描寫過的。

上麵大概的意思說,九十年代前這裏原來是一個森林瞭望防火台,因為一些原因在另一座山上建了新的。

這山上條件困苦,原本在這裏值班的人員都是黨員和預備黨員。

現在,廢棄了以後,在春秋時節,每天上來的自願者,都是各個單位的退休人員。

小本兒上寫了很多名字,看來他們也是有組織上山來的。

隨手翻到一張,輕聲讀出:遲建國,61歲,群眾、陳保軍,62歲,黨員、杜報國,64歲,黨員、龍大陸70歲,黨員、小鳳,15歲,團員(預備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