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揮卻輕塵自揚帆(2 / 3)

第二天,詩作者馬誌明就專門從近三百公裏外的地方專程將他的詩稿送了過來。交流了大概半個多小時,馬誌明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他是中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一個典型的介乎於鄉村與城市之間的人:既有鄉村的樸實,又有城市的現代;既有農民的忠厚,又有知識分子的雅致;既有公務員的追求,又有官員的一種自得。 文如其人。瀏覽幾遍馬誌明的詩稿後,我對馬誌明的以上印象越發的清晰起來,而且閱讀詩歌的印象與見麵的印象基本上是重疊的,這說明我的第一感覺基本是對的。我想,就用以上對馬誌明的印象來評價他的詩歌,看來也八九不離十了。

先來說說馬誌明的樸實與現代。馬誌明出身於農村,這幾年又基本上在山區工作,這就決定了他的詩歌有著濃鬱的鄉村味道。"金色霞光從崗頂普灑四方/楓葉片片熱吻不老的山寨。"(《永遠的山歌》)"彎彎的豐江涼爽的風/綿綿的山巒潔白的雲","悠悠的山城綠染的秀/親親的人兒醇香的酒。"(《桃源深處是新豐》)這裏既有鄉村的風景,字裏行間又透出一股泥土的樸實。

再說說馬誌明的忠厚與雅致。馬誌明是農民出身,讀了師範,又自學進修,喜歡寫作,更愛好詩歌,忠厚與雅致集於一身就不奇怪了。這方麵,表現最集中的是那首《其實》,還有《相牽難卸》。還有"何日與君再相逢/放落茶杯舉酒盅/醒懷真情醉有義/不懼旅途伴雨風。" (《重逢》)我最喜歡的是《絢麗耀天邊》中這幾句:"山城的夜幕/捂熱了那把酒壺/多少悲歡聚散/無心細數。"馬誌明那種農民的忠厚與知識分子的雅致,躍然紙上,淋漓盡致。

最後說一說馬誌明的追求與自得。馬誌明是廣東省的公選幹部,他是自願交流到山區去工作的,這一行動充分說明馬誌明是有著遠大的誌向和抱負的。這一點,在馬誌明的詩歌中分量很重,也十分突出。"嚼慣了菜根就戀上了苦/心中自有幸福的譜"(《絢麗耀天邊》).'"盤點我的良心/最傷的還是欠負鄉情"(《紀念》),"碧野蒼原本是馬的追逐/怎奈背負太重/徘徊在山間小路"(《有帆永飄》)。而《歲月的風》中,幾乎整首詩歌都浸潤著馬誌明的追求與自得。

在馬誌明的詩歌中,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是,情味十足。詩歌是最講情字的,這是基本,也是根本,這是傳統,更是生命,所以本來應該是不必強調的,問題在於在當前的現實中,這個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卻成為了大大的問題了:有不少的詩歌,根本看不到、聽不到,甚至感覺不到一個"情"字。而馬誌明的詩歌,卻是毫不掩飾地張揚著大大的"情"字,有對山鄉的愛情,或對親人的愛情,或對工作的愛情。這一點,我是十分欣賞的。

我欣賞馬誌明還有一點,就是做著一個"官",還能熱愛詩歌,堅持寫作。我曾經寫過一篇<我與文人官員>,專門對時下官員從政從文這一現象大大發了一通感慨。無論如何,我都對馬誌明這種業餘愛好表示欣賞,表示支持,表示敬意,雖然他的詩歌創作還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不足。 祝賀馬誌明,祝福馬誌明。

2007.9.21

於中山

尚新小調

選擇

選擇是道割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