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進香拒貨(1 / 2)

“爹,大娘、娘、大哥、大嫂,你們吃飯吧,我今天不吃早飯了,我去海寶塔為雅萍祈福。”梁文說完,慢慢退出了屋子。

兩年了,二弟還是沒有忘記雅萍。

“爹,您就先不要催二弟成家的事了,他都還沒有緩過來。”大哥梁武在為弟弟梁文說話。

“武兒,你就不要插嘴了,這事你爹自有定奪。”梁武母親說著話,“二娘,你看這文兒的事就這樣拖著也不是個事呀。”

“大娘說的是。”梁文母親低頭又開始落淚。

“好了,都吃飯吧,不要說了。”父親梁煥文怨氣的發話後,其他人都不說話了。

梁文每次跑駝隊回來,都要出城去海寶塔為去了的老婆雅萍和孩子祈福。今天早上他洗漱後特意沒有吃飯,他覺著隻有這樣才最心城。

“二少爺,咱們是從振武門出城還是從德勝門出城?”夥計嘎蛋在問梁文。

“我說嘎蛋,這去寺廟進香祈福又不是去打仗,你說走哪個城門?”梁文白了嘎蛋一眼,“對了嘎蛋,讓你去盯著昨天那些人,你來了誰去盯著他們?”

“回二少爺,今天小九去盯著那幫人了,我來陪二少爺去進香祈福。”嘎蛋沒有忘記昨天老爺和兩位少爺吩咐的事。

這朔方城是在明代城池的基礎上恢複的布局,雖然比明代稍縮小了,但依舊延續了明代六座城門的規製。東門為清和門,南門為南熏門,南城牆靠西還有一座光華門,西門為鎮遠門,北城牆和光華門對著的是振武門,北門正門是德勝門。

梁文和嘎蛋出了德勝門後,直奔海寶塔而去。海寶塔寺位於朔方城城北三裏遠,海寶塔據傳是南北朝時期,十六國胡夏國創建者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所修,但無明確曆史可考,現存塔有可考史書載是明弘治年間所修。

這海寶塔雖不在朔方城內,確是香火旺盛之所。官宦人家、大戶人家、商賈人家、麻頭百姓都喜歡來這裏進香。梁文和嘎蛋沒有騎馬,是步行來的,梁文認為這樣虔誠,每次來他都是出城步行。

二人進了山門後就開始挨著一重一重的殿宇上香。今日香客也不少,香客之間多不說話,隻是虔誠上香跪拜許願。

不知什麼時候,一位帶著蘆席寬緣掛紗帽子的香客跟在了梁文後麵。掛紗香客也不脫帽就徑直悄然跟在梁文和嘎蛋後麵上香磕頭。

在觀音殿進完香,梁文和嘎蛋來到大雄寶殿前。二人燃香後依次跪拜,梁文就輕聲許願:“求佛陀保佑雅萍和孩子在那邊免受災禍早日超脫。”

“求佛祖保佑二少奶奶母子早登極樂世界,不再受苦。”嘎蛋也在求佛祖。

掛紗香客就在梁文和嘎蛋邊上跪著磕頭,還不是微微斜著頭看梁文。

過了大雄寶殿,梁文和嘎蛋就登上了海寶塔數米高的塔基之上,整個朔方城盡收眼底。

“二少爺,登上塔基就可以飽覽朔方城了,你看,咱家的貨棧也看到了。”嘎蛋興奮的指著朔方城說,“二少爺一會還要去抄經嗎?”

“當然去,我雖不親自抄,借緣其他師傅抄也要抄。”梁文說著話,這才注意到了不知何時站在邊上不遠處的掛紗香客。

隻見那掛紗香客站在梁文和嘎蛋不遠處,也在看著朔方城。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沒有莫強求。”掛紗香客似乎在給自己說話。

梁文看了看掛紗香客後,就和嘎蛋在塔基的佛龕前跪拜。之後二人慢慢下了塔基來到了抄經堂。抄經堂是專為眾虔誠香客而準備的屋子,屋子裏備好了筆墨紙硯,在這裏香客可以虔誠抄經,抄完的經文寺廟會收起來裝藏。

梁文和嘎蛋掀起門簾,進了抄經堂,裏麵有數位香客在虔誠抄經。每次梁文來都會找專職抄經的居士抄經,然後給居士些銀錢,而居士們又將這銀錢捐了功德,之於抄經居士和梁文卻都是功德。

“二少爺,您來了。”一位抄經居士放下筆墨和梁文打招呼,“二少爺今日要抄什麼經?”

“師傅辛苦了,今日抄《心經》吧。”梁文對著居士雙手合十施禮。

“二少爺,今日何不加抄《金剛經》呢?”一位正在抄經的姑娘忽然站了起來對著梁文低頭說話。

“哎呀,原來是路風貨棧的火家三大小姐!失敬、失敬!”梁文對著姑娘抱拳施禮。

這路風貨棧的老板姓火,膝下有一子二女,這三小姐是最小的,火掌櫃對她可是疼愛有加。梁文隨父親曾去過火家,也曾見過火家三小姐。

“二少爺客氣了。”火家三小姐彎腰施禮。

“就依三小姐的,今日加抄《金剛經》。”梁文對著抄經居士說話,“就辛苦師傅了。”

“也謝過三小姐善言。”梁文也對著火家三小姐說謝。

“二少爺客氣了,抄經也是功德無量的好事,不必說謝。”火家三小姐回著話。

上完香和抄經功德後,梁文和嘎蛋出了寺廟返回朔方城。

“二少爺,這火家三小姐可是虔誠的信佛之人,聽說她常來抄經的。”回城途中嘎蛋忍不住說了起來,這火掌櫃的的兒子不成器吃煙膏吃死了,就剩下兩個女兒了。貨掌櫃也真是命苦,大女兒嫁西山後丈夫也得病死了,如今這火掌櫃身邊就隻有這三小姐了,你說這生意做那麼大以後誰來繼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