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繼1972年始,中國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正式作出挖掘西夏王陵的決定,這次發掘活動的負責人姓王,同時也是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長,而寧夏回族自治區展覽館承擔西夏王陵的主要發掘工作。
當考古工作進行到1973年夏,在對6號墓進行發掘時,工程突然停止了一小段時間,原因除了開發難度極大,還經常出現一些怪事,有一位年輕人在清理陵台時,悄無聲息的就從上麵直直摔了下去,人當場就斷氣了,奇怪的是在整個過程中沒有求救聲也沒有尖叫聲。除此之外,每到臨近天黑的時候,整個陵寢都會伴隨著幽幽的哭泣聲發生輕微的振動,使得整個考古隊人心惶惶,但是為了進一步探明西夏王陵的情況,不得不繼續進行發掘。
“王教授,好久不見。”說話的是一個三十出頭的中年人,中年人雙手握著王教授的右手說道:“這次我和我夫人王潔前來,是為了全力配合王教授你的考古工作。”
一同跟在中年人身後的是一個近三十左右的女人,一身刻板沉悶的工作服並沒掩蓋住她所散發的那種氣質和青澀,“您好,王教授,這次就麻煩你帶隊了。”王潔上前挽住中年男人的手說道。
教授看著曹正和王潔,一臉祥和的說道:“來,我為你們介紹一下。”王教授隨即走到了兩位老人旁邊繼續補充道:“這一位是考古學專家石安國,這一位是壁畫專家張天智。”
曹正和王潔幾乎同時伸出雙手握住了兩位老專家的手,曹正十分恭謹的說道:“您好,十分榮幸能見到兩位專家,還請多多指教。”兩位專家見兩位中年人如此熱情,其中一位叫石安國的專家謙和的說道:“都是為了國家的進步,真是自古英才出少年。”另一位賠笑道:“是啊,真是自古英才出少年。” 說完眾人就有說有笑的走向了陵區。
進入陵區之後,王教授緊張的注視著不遠處的一處大土坑,若有所思的說:“上級都把曹正你小子派來了,看來這次的考古發掘工作會事半功倍了。”說完就對著兩個人大笑了起來,站在旁邊的眾人也附和著王教授點頭微笑。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部30公裏的賀蘭山東麓地方,儼然下陷著大大小小的土坑,不乏也有在風中搖曳著的陵台。在眾人的右側,從目前發掘的程度上看,是一座規模頗大的陵邑性質的建築,保存的相當完整,甚至建築內廣場、道路、院落、 水井和房屋等遺跡都清晰可見,布局十分規範整齊,四周築有夯土。
“這是我們目前為止已探明的陵寢遺址,周圍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陪葬墓,在1227年的時候,當時蒙古軍隊為了報複西夏軍隊曾重傷成吉思汗,將這些陵墓挖開進行了大肆破壞。”王教授一邊指著遠處的土坑和陵台惋惜的說道,隨後又麵露欣慰的說:“好在6號陵地麵盜坑較小,這就意味著裏麵被破壞程度相對還是比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