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心靈感悟 智慧人生(1 / 3)

第十二章 心靈感悟 智慧人生

讓陽光灑進心懷

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心裏充滿幸福,就必須先舍棄一些原本就有的憂苦。就如同我們要把牛奶裝進杯子裏,就必須先要倒掉其中的清水一樣。

想必大家一定記得那隻坐在井底仰望天空的青蛙,我們或許早在兒時就嘲笑過它的愚鈍,但漸漸長大之後,卻也時時會在不自覺中將自己丟進悲傷的井底。那些實現不了的願望,得不到的利益,曾經受到的傷害......這些會讓我們的井口變得越來越小,不想著跳出去,但這麼做又怎麼能看見隱藏在井口外那偌大的希望呢?

一個年輕人準備去一座寺院找那裏的主持喝茶品人生,在去往寺院的路上,他看到了一件相當有趣的事--一隻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的牛一直想離開這棵樹,到前麵綠茵茵的草地上去吃草,但是無論它怎麼努力的轉過來轉過去,就是沒辦法脫身。

年輕人決定用這件事去考一考寺院的主持,於是,一邁進寺院年輕人就興致勃勃地對主持嚷道:"大師,我有一個問題要向你請教。"

"什麼問題?請講!"

"什麼是團團轉?"年輕人饒有興趣地問道。

"團團轉,皆因繩未斷。"大師聽後淡然地答道。

年輕人聽後詫異極了,好奇地問大師:"這是我在來的路上看到的情形,你怎麼會知道呢?"

主持哈哈一笑,說:"你說的是你在路上看到的情形,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解脫,雖然不是一樣的事,卻是一樣的道理。"

一隻風箏因為被繩牽住,就飛不上萬裏高空;一匹烈馬因為被繩牽住,就不能任意馳騁草原;而如果我們總是無法將自己心中那些得不到和已失去的東西放下的話,那麼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越來越狹小,越來越黑暗,以至於照不進一點陽光。

其實,那些讓我們沉溺其中無法自拔的悲傷正是一根根拴住我們的繩子,我們不能將它擺脫,就隻能被它牽絆著在原地打轉,無論如何都品嚐不到生命前方那些美味的鮮草,看到的可能就隻有悲傷了。我們隻有爬出井口才能發現外麵的世界不僅浩瀚無邊,而且精彩無比。感情也罷,人生也罷,擺脫捆綁你的繩子,你才能融入天地,讓生命的晨光照耀前程。

曾經有這樣一個女孩,她對於音樂有著獨特的追求,但是在她很小的時候,她根本就不敢張開嘴去唱歌。因為她覺得自己不僅長的黑,還有一張難看的大嘴。雖然並沒有人為此而嘲笑她,但她自己卻認為所有人都在背地裏笑話自己,所以她害怕站到舞台上去展示自己,更害怕自己的歌聲招來別人的目光。於是,很長一段時間,她都隻能站在台下偷偷羨慕舞台上唱歌的小朋友。

後來,她的這種狀況被媽媽發現了,媽媽一再鼓勵她要大膽地表現自己,而且媽媽告訴她,其實她並不難看,相反還很可愛。在媽媽的一再鼓勵之下,有一天,女孩終於克服了自己的怯懦心理,站到舞台上去展示了自己的嗓音。那一天,她出其不意地贏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

此後,她終於不再懼怕什麼了。十幾年之後,她成了一名非常著名的歌唱家。

大家想必還記得那個童話中那個長發公主的故事吧!巫婆從小便告訴她她長得非常非常醜陋,所以建議她待在高樓裏不要下來,以免遭到別人的恥笑,於是,公主果然乖乖地在那裏待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王子出現後,她才從他的口中得知了自己的美貌和巫婆一直以來的欺騙,最終選擇了跟王子私奔。

其實,將那位兒時的歌唱家和長發公主囚禁住的並不是長相和高樓,而是他們自己的心。她們最開始一直生活在自製的心理牢籠裏麵,無法走出來。生活中的我們,也常常把自己囚禁在自製的"牢籠"裏。人的一生充滿許多坎坷,許多愧疚,許多迷惘,許多無奈,稍不留神,就會被自己營造的"心獄"監禁。而這些坎坷、愧疚、迷惘、無奈甚至痛苦、悲傷,正是"心獄"形成的溫床。

我們總是太容易相信別人對我們的評價,從而為了一點過往的失敗和悲傷便不再敢往前邁動步子,總是誤以為前方也荊棘密布。甚至還有不少人總是喜歡用自己不懂的事情嚇自己,最後造成了心理障礙。於是,人們便永久地生活在了充滿悲傷的黑暗角落裏。

殊不知,生活中的痛苦之於每個人都有千千萬萬種,一味沉溺於痛苦和悲傷,總是拿別人或自己以前的過錯來一味自責、抱怨或是懲罰自己,總喜歡拿別人的優點與自己的缺點比較,久而久之就會讓自己心緒萎靡,使自己陷入緊張、痛苦之中無法自拔。最終將被"心獄"監禁,無處可逃。

每個人的心靈空間是無限的,它可以容納萬物。但是在這無限的空間上,卻有一把決定悲傷和快樂的鎖,如果你已經早早地將過多的悲傷裝進了其中,而不願意再將心門打開,將他們釋放出來的話,那麼人間再多的至善至美也不可能走進去。所以,盡早地忘掉憂傷,將心門敞開吧!隻有這樣,生命中令人歡愉和感到幸福的陽光才能夠暖暖地照射進來。

走自己的路 讓別人說去吧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我們常常用這句話鼓勵自己並用以在內心不斷地肯定自己的選擇。是的,自己做事為什麼要聽別人的,而不按自己的主觀意願進行呢?既然是自己走的路,那自己一定認為是正確的,那就是堅持下去,勇於走下去。不能思前想後,考慮別人怎麼議論、評判。

大凡有成就的人都不會去在意別人的看法,隻是堅定自己的目標,一路走下去罷了。

李陽老師是瘋狂英語的創始人,眾所周知,他也是一個典型的不在意別人看法的人。在他讀大學的時候,他在學校裏的烈士亭大喊英語,很多人都認為他是瘋子。李陽也曾在《我瘋狂我成功》中寫到,當他閉著眼睛搖頭晃腦地把一篇英語文章複述出來的時候,睜開眼睛,發現很多人在看他,很多人都認為他不正常。但他完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自得其樂。

記得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老頭帶著兒子牽著驢去趕集,驢馱著一袋糧食。他們剛出門不遠,道邊便有人對老頭說:"你真傻,為什麼不騎著驢呢?"於是,老頭便騎上了驢。可走不多遠,道邊又有人對他說:"這老頭心真狠,他自己騎著驢,讓兒子走著。"老頭聽後,趕緊從驢上下來,讓兒子騎了上去。

可走沒多遠,又有人對他們說:"這個孩子真不懂事,自己騎驢,讓老人走著。"

於是,兩人幹脆都騎到驢上。沒走到集上,又有人對他們說:"這兩人心真壞,讓驢馱著東西,人還騎上去。"

老頭不得不又從驢上下來,連驢馱的糧食他也自己背上了。

故事到這兒肯定還沒完,指不定過一會兒又有人笑他們傻,放著驢不用,人卻背著糧食,再過一會兒還會有人說他們傻,放著驢不騎。總之,人沒有主見,永遠也不得安寧。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畢,他拿到市場上去展出。畫旁放了一支筆,並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筆,均可在畫中做記號。

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現整個畫麵都塗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十分不快,對這次嚐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去試試。他又臨摹了同樣的畫拿到市場展出。可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當畫家再取回畫時,他發現畫麵又塗遍了記號,一切曾被指責的筆畫,如今卻都換上讚美的標記。

"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道,"我現在發現一個奧妙,那就是:我們不管幹什麼,隻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是醜惡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裏恰恰是美好的。"

所謂眾口難調,一味聽信於別人的看法,便很有可能會喪失了自己,便會做任何事都患得患失,誠惶誠恐。這種人一輩子也成不了大事。他們整天活在別人的指指點點當中,太在乎上司的態度,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可言呢?一個心寬的人一定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裏的人。

人各有各的原則,各有各的脾氣性格。有的人活躍,有的人沉穩,有的人熱愛交際,有的人喜歡獨處。不論什麼樣的人生,隻要自己感到幸福,又不妨礙他人,那就足矣,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則。太在乎別人的看法隻會讓自己活得沉重。我們不妨我行我素,不為別人的眼光違背自己的心意,尊重自己生活的行為方式,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做想做的人,才會達到快樂自在的人生狀態,如燕子一樣輕盈飛行!正像但丁說的那樣:"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態度,每個人也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隨波逐流也好,逆流而上也好,模仿他人也好,獨辟蹊徑也好,都是一種活法。如果我們要讓自己的人生活出質量,活出瀟灑,活出個性,活出寧靜,那就隻有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難得糊塗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活得太明白。

人總有喜歡處處展示聰明的天性,然而這種天性往往需要我們成天繃緊了神經去支持。在這樣的常態下生活,疲累自然也就成了伴隨我們生活的穩定因素。所以才會有了"難得糊塗"的境界之說。

其實,生活中本沒有那麼多的人和事需要去細心琢磨。畢竟人的一生時間有限,短短的幾十年光陰,哪經得起那麼多無謂的折騰?在小事麵前沒必要打破沙鍋問到底了解得太清楚,表現得太聰明,這樣隻會讓我們的內心不堪重負。保持一點糊塗的態度去生活,頭腦簡單地對待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特別是婆媳之間的事情,更是說不清道不明。

這天早上,因為一點小事,高曉又和婆婆吵了起來。一陣風雨過後,委屈的她跑到好朋友肖影家去訴苦。當她敲開肖影家家門的時候,正好趕上肖影在忙著做飯。於是,肖影就讓婆婆先陪著高曉閑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