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良好習慣陪伴女孩一生的成長
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壞習慣則是人成功的障礙。正所謂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BT1]密碼1:培養女孩養成一生好習慣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確實,對於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習慣更是他獨立於社會的基礎,並將直接影響他一生的成就。
孩子畢竟是孩子,思想等各方麵還不成熟,所以,在其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些不恰當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如果變成習慣,必半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所以,父母切不可忽視,更不能縱容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傳說,有一種石頭叫點金石,它能將任何一種普通金屬變成純金。而點金石就在海灘上,是和成千上萬的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子,但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涼的。有一個人在得到了這個秘密後買了一些簡單的裝備,在海邊紮起帳篷,開始檢驗那些石子。
她知道,如果她撿起一塊普通的石子並且因為它摸上去冰涼就將其扔在地上,她有可能幾百次地撿拾起同一塊石子。所以,當她摸著冰涼的石子後,就將它扔進大海裏。
她這樣幹了一整天,卻沒有撿到一塊點金石。後來她又這樣幹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三年,但是,她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
她繼續這樣幹,撿起一塊石子,是涼的,將它扔進大海;又撿起另一塊,還是涼的,再把它扔進海裏。
終於,有一天上午,她撿起了一塊石子,這塊石子是溫暖的……可她隨手就把它扔進了海裏。她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把她撿到的所有石子都扔進海裏。她已經如此習慣於做扔石子的動作,以至於當她真正想要的那一塊到來時,她也還是將其扔進了海裏!
習慣有時會成為阻礙人成功的障礙,使人扔掉握在手裏的機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包括:學習的、生活的、待人處世的。任何一種習慣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好的會起到積極作用,不良的則會起到負麵作用。
[BT2] 培養完美女孩——
不良的習慣是束縛在孩子身上的無形枷鎖,嚴重地阻礙著她們的進步,因此,父母應將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當作家庭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檢視一下孩子生活和學習中的習慣,看哪些習慣會成為她學習和生活的障礙,然後改正它,切勿讓孩子被不良習慣所束縛。
[BT3]1.父母要發揮榜樣的作用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那些“屢教不改”的孩子,父母一味的批評與叨嘮已經起不了任何作用。這個時候,父母不妨在日常生活中為他樹立一個榜樣,久而久之,孩子的那些壞習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改正過來。
[BT3]2.要給孩子改正的機會
對於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即使是“屢教屢犯”,父母也不能對她抱有成見,覺得她“不可救藥”。因為父母的這種態度,往往會更加嚴重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從反麵強化孩子形成壞習慣的動機。因此,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要給孩子改正的機會,即便是“死馬當活馬醫”,也比讓孩子“破罐破摔”好得多。
[BT3]3.鼓勵孩子改正缺點
對於孩子的一些缺點,父母不要一味批評,因為,這樣隻能助長孩子的叛逆。應該采取寬容和鼓勵的方式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同時,對於孩子所取得的進步,也不要吝嗇讚美之聲,有時父母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會意的眼神,都會讓孩子受到莫大的鼓舞。
[BT3]4.要明確根源,對症下藥
每種不良習慣的形成都有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在糾正時,要明確孩子不良習慣的根源,對症下藥。比如:有的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要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有的要完善孩子的性格等。因此,父母要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否則,不良習慣不但不能被糾正,反而會愈加嚴重。
[BT3]5.要幫助孩子及時糾正壞習慣
習慣是一種固定的行為方式,形成的時間越久,糾正就越困難。因此,在孩子的不良習慣剛剛形成或萌芽之際,父母就應及時予以糾正,不要等惡習難改時才引起重視。父母平時對孩子的不良習慣要有警惕性,一旦有不良習慣的苗頭出現,就及時抓住,及時糾正。
[BT3]6.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
要想糾正孩子已養成的壞習慣,父母的要求一定要切合實際,不能過高,而且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要緊盯著孩子的缺點。隻要引導和教育方法得當,相信孩子一定會逐漸改正這些壞習慣。
[BT1]密碼2:培養女孩珍惜時間的習慣
每個人都是在時間的長河中開始人生的旅途,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在時間中發展的。誰能夠把握時間,誰就會利用時間,誰就最早接近成功的終點,所有希望孩子成才的父母,要培養孩子做時間的主人,這會使他們終身受益。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如何利用時間。在我們每個人出生時,世界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就是時間。不論對窮人還是富人,這份禮物是如此公平:一天24小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它投資來經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很會經營,一分鍾變成兩分鍾、一小時變成兩小時、一天變成兩天……他用上天賜予的時間做了很多的事最終換來了成功。
其實,不僅是愛因斯坦,許多功成名就者都有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因為在他們看來,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法國著名科普作家凡爾納是一個十分珍惜時間的人,一般情況下,他每天早上5點鍾起床,一直伏案寫到晚上8點。除了在吃飯時休息一會兒,一天中他很少休息。當妻子來送飯時,他總是先搓搓酸脹的手,然後拿起刀叉,很快填飽肚子,抹抹嘴又拿起了筆。
見他這麼累,他的妻子就勸他說:“你寫的書已不少了,慢點寫不可以嗎?”凡爾納對妻子笑笑說:“你記得莎士比亞的名言嗎?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哪能不抓緊呢?”
在凡爾納40多年的寫作生涯中,他記了上萬冊筆記,寫了104部科幻小說,共有七八百萬字,真的是讓人難以置信!
事實上,凡爾納之所以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就,就是因為他珍惜時間,從不浪費時間。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此開始關心,逐漸認識到如何讓孩子學會合理地安排時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學會合理利用時間,不僅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還是成才教育的一項基本訓練。這種訓練應當從小學階段就開始進行。上小學的孩子已懂得了昨天、今天、明天,認識了年,月、日,並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觀念不斷增強,但他們還沒有真正懂得“一寸光陰—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沒有時間的緊迫感,沒有學會安排和利用時間,因此,父母應幫助孩子克服淡薄的時間觀念所造成的一切不良習慣,必須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培養孩子養成惜時、守時的良好習慣,重視幫助孩子合理地利用時間。
讓孩子從小就具有時間觀念,珍惜時間,才能使孩子養成雷厲風行的作風,幹什麼事都會有責任感和緊迫感。學習時能集中精力,神情專注,不丟三拉四;做事時有板有眼,快捷利索,不磨磨蹭蹭。同時,能使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支配時間,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而富有意義。
[BT2] 培養完美女孩——
你的孩子有時間觀念嗎?你的孩子浪費時間嗎?你的孩子會利用時間嗎?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麼為父母的你應該運用一定的方法,幫助孩子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BT3]1.讓孩子明白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的道理,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珍惜時間的故事,還可以在孩子的臥室裏張貼一些名言警句來提醒孩子。
[BT3]2.教會孩子必要的技能
父母必須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樣穿衣服才能穿得更快,怎樣洗漱才能不浪費時間,怎樣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學習用品擺放要分門歸類,先複習後寫作業可以節約時間,早晨醒來之後不能再戀被窩,吃飯時不能看動畫片,放學回家不能邊走邊玩。另外,對一些動手能力較差的孩子,父母還應當增加些有針對性的特殊訓練,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從而節省孩子做事的時間。
[BT3]3.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
良好的作息習慣是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的前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製訂一張作息時間表:什麼時間起床,洗漱要多長時間,吃早餐要多長時間,放學後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幾點睡覺等,把一天的主要事項讓孩子做出合理地安排。
在孩子的作息時間中,學習時間一定要固定下來,父母必須規定孩子嚴格的學習時間。規定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必須學習,這樣可以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緊迫感,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BT3]4.讓孩子改掉拖拉的習慣
有許多孩子都有做事拖拉習慣,當孩子做事拖拉時,父母不能采用發脾氣的辦法。因為孩子年齡雖小,但也需要得到尊重,麵對父母發脾氣、責備和打罵,孩子的心裏感覺一定不好,有時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或者幹脆故意拖延時間來表示對父母的反抗。所以,要想讓孩子不再那麼磨蹭,父母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是必需的。如果父母能經常對孩子說“你如果再快一點兒就更出色了”、“真好,現在用不著老提醒你了”,孩子便會受到正麵的鼓勵,而這些真誠的鼓勵是能夠打動孩子的。
[BT1]密碼3:培養女孩熱愛勞動的習慣
付出才能有收獲,反過來要想有所收獲,就一定要有所付出,而付出就要勞動。所以我們作家長的應注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因為,這是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保證。隻有通過勞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為以後的自立打下基礎。另外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健康情感和堅強意誌,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然而,在當今社會,因獨生子女居多,許多家庭都忽視對孩子,特別是女孩子的早期勞動教育。一方麵,現在幾乎都是小家庭自己過,家務事本身也不太多,大都不再像從前那樣,從早忙到晚。另一方麵是因為現在的家長都過分溺愛孩子,什麼事也不願讓孩子幹,什麼都提供現成的;所以,孩子是否幹家務活,父母並不在意。
其實每個家長,都應該知道,小孩子看到家長整理房間,洗衣服,洗菜做飯,都有一種神奇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願意模仿家長做這些家務活,因為,我們也有過童年,也從那時候過過。然而,輪到了自己,多數家長卻忘了孩子的這種心理需要,總認為孩子還小,不必幹這些事,或者擔心孩子因年幼無知,笨手笨腳,弄壞了東西,弄髒了衣服。所以,在自己幹活時,從不讓孩子插手,不是讓孩子老老實實地坐在一旁,就是叫他到外邊去玩。有時,孩子實在憋不住了,沒征得家長的同意,擅自去幹了一些事情,結果出了差錯,家長便嚴厲訓斥,或者總是沒完沒了的責備孩子“幫倒忙”。殊不知,這樣卻挫傷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的積極性。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不是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花起來就不會太心疼。同樣,不做家務勞動的孩子,也往往不知道去珍惜勞動成果。如果孩子沒有經過最基本的勞動鍛煉,就不會懂得勞動成果得來的是多麼不容易。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親手洗過衣服,她就不會知道大人洗衣服的辛苦,也就不會注意保持衣服的清潔。即便是父母告訴他百次、千次,她仍然不會注意。如果讓她親手去洗一次衣服,她就能夠體會到父母洗衣服的辛苦,對於父母的勞動成果也就會知道愛惜了。
其實,讓孩子多參加勞動實踐是不是一種鍛煉,同時也是讓孩子學習知識、了解認識社會的重要途徑。如果一個孩子的記憶中隻有書本知識,而沒有運用這些知識指導實踐的體會,也很難激發孩子進一步的求知欲望和熱情。不做家務勞動的孩子,往往動手能力差,眼高手低,依賴性強,缺乏自立性,缺乏同情心。
[BT2] 培養完美女孩——
有關分析表明,家務勞動時間與孩子的獨立性有顯著關係,孩子的勞動時間越長,其獨立性就越強。一個沒有任何勞動機會、在家裏什麼活兒都不會幹的孩子,當他離開父母的時候,對複雜的社會適應能力差,也會影響在社會中的發展,更體會不到父母勞動的艱辛,父 母為家庭、為孩子的付出,他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孩子這樣的思想就會在無形之中為親子間的體諒和溝通設置障礙,使得父母終日辛勞而不得解脫,難以得到孩子應有的情感回報。所以家長應改變觀念,從以下幾方麵著手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
[BT3]1.讓孩子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
父母還可以在節假日的時候,帶著孩子觀察工人早早地來到工廠生產,農民在田野裏勞作的情景,觀察城市街道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引導孩子體驗勞動的光榮、美好,從而讓孩子知道這一切都與勞動分不開。
[BT3]2.增強勞動的趣味性
要想調動孩子勞動積極性,就得先培養孩子對勞動的興趣。比如采取競賽的形式,既可以滿足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又可以使勞動富有情趣。父母還要通過勞動來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表現力和思維能力。
[BT3]3.和孩子一起做家務
父母給孩子安排家務,應該安排一些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但是其中要有一兩件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父母可以先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慢慢地,再讓孩子做一些複雜的工作。當孩子無法獨自完成這些工作的時候,父母就可以參加進來了。和孩子一起做家務不僅能夠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進一步加深了解,建立親子間更加牢固的情感紐帶,還能讓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更讓孩子找到自我存在價值。
[BT1]密碼4:培養女孩細微勤奮的習慣
懶惰是一種心理上的厭倦情緒,在任何人身上都有,而且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極端的懶散狀態和輕微的憂鬱不決。但有些人的懶惰突出表現在學習工作上,而有些人的懶惰卻突出表現在日常生活方麵。而生氣、羞怯、嫉妒、嫌惡等都會引起懶惰的重要因素。比如說:不能愉快地同親人或他人交談,盡管你很希望這樣做;不能從事自己喜愛做的事,不愛從事體育活動,心情也總是不愉快;不能專心聽講、按要求完成作業,文具常不配齊;不知道學習的目的,不能主動地思考問題等。
楊陽是一個勤奮的女孩,她最看不起那些守株待兔、凡事總想不勞而獲的人。
上學以後,她每天早晨六點半起床,在庭院裏早讀半小時,七點鍾吃完飯上課,十一點半放學回家,中午午睡一小時,晚上六點半就去上晚自習,一般都自習到十一點半才上床睡覺。她的飲食起居都很有規律,而且她始終保持著這樣的規律。由於在教室裏上自習,一方麵有老師的輔導,另一方麵大家在一塊學習,也比較有氣氛,所以,楊陽每天晚上都堅持去學校上自習,有時候即使身體狀況不好,她還是執意要去上自習。楊陽小小的年紀就對勤奮有著自己的看法,讀高中時,她在日記本裏這樣寫道:
理想好立,目標好定,但難的是實現目標的過程。人多多少少有點惰性,在目標確定時,信誓旦旦,但真正實施目標的時候,卻隻是3分鍾熱情……學習的確是一件苦差事,作為一名學生,每天早上月亮還在天上,我們就得背著書包去上課,晚上月亮都已經掛在天上的時候,我們才能往家走。所以說,我們事實上是一群很難見到太陽的人。在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下,隻有鍛煉好自己的毅力,刻苦勤奮才能在成功的路途上邁出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