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培養孩子高財商的九個性格細節(1 / 3)

第十一章培養孩子高財商的九個性格細節

細節92:

誠信是孩子重要的無形資產

12歲的男孩繼文,從小生活在比較優越的家庭環境裏,家裏人都很疼他,時常會無條件地滿足他的各種需求,平時給他的零花錢也不少。但繼文每次都很快用完自己的零花錢,之後就再問爸媽要。漸漸地,爸媽覺得繼文花錢有些大手大腳,就決定控製他每月的零花錢金額,不再無節製地給他錢。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沒過多久,繼文就想到了從爸媽那裏拿到零花錢的“好”辦法,就是騙他們說學校要收資料費、試卷費等,這樣他就又得到了不少額外的零用錢。不僅如此,有時爸媽不在家,繼文還會將此手段用在爺爺奶奶身上。爺爺奶奶一直“慣”著他,對他的要求自然是無所不應。

然而,幾個月後的一天,媽媽遇到繼文的班主任,在聊天的過程中,她無意中發現,原來學校根本沒收那麼多資料費。媽媽這才知道繼文是在說謊騙家長,她很生氣,決定回去後好好管教繼文。

那天,媽媽回家後詳細“審問”了繼文,並告訴他如果不說實話,就不再給他零花錢,他這才怯怯地說出了之前騙家長的事。於是,媽媽縮減了給繼文的零花錢。

可沒想到,一個多月後,有同學竟然跑到繼文家裏,向他的爸媽告狀,說繼文借了他的錢一直不還,一點都不講信用,而且最近居然耍賴說自己已經還過了。這下,爸媽更加生氣了,在證實同學所言不假後,他們決定要想盡辦法培養繼文的誠信品質,他們知道,若不如此,將來兒子很可能誤入歧途。

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誠信都是其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誠信,一個沒有誠信的孩子,很難擁有好人緣。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個人賺取財富、獲得成功的重要基礎,沒有人願意與虛偽、言而無信的人合作,尤其當孩子走上未來的財富道路後,誠信對於其理財能力更為重要。

從銀行信貸到個人之間的借貸、個人與企業間的交易等,誠信無一不是個人所擁有的、能保證這些活動順利進行的無形資產,它能帶給人們的益處,要遠遠大於從欺騙和謊言中得來的收益。所以,從長遠的理財目標和人生目標來看,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誠信品質是十分必要的,具體方法可參考以下幾種:

1家長必須誠實守信,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有位母親經常這樣警告自己的孩子:如果再說謊,我就用針把你的嘴縫起來。後來有人問這位母親:“萬一孩子下次又撒謊,你不可能真的縫住他的嘴吧?”

作為父母,當然不可能真的縫上孩子的嘴。那麼,家長用這種方式警告孩子的結果是,孩子再次說謊後發現父母並沒有做到言行一致。於是,模仿能力很強的孩子便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在今後的生活中也表現得言行不一,不履行自己的承諾。

因此,平時生活中,家長自己首先應做到誠實守信,不對孩子撒謊,答應孩子的事要盡力去做好。比如,家長答應了周末帶孩子去看電影,就一定要按時去,若臨時有事,應考慮清楚這件事是否真的比履行對孩子的諾言還重要。如果事情確實很重要,家長應及時向孩子說明情況,並另找時間陪孩子,盡量彌補他。

2讓孩子自己從實踐中體驗誠信做人的快樂

自孩子懂事起,家長就應經常通過講故事等趣味化的方式,讓孩子明白誠信對自己人生的重要意義,而不是在孩子長大犯錯、說謊之後才對其大加斥責。

除此之外,家長還應讓孩子多體會自己與他人進行誠信交往的好處,讓他明白如果自己能誠實守信,就會在別人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以後再與對方交往就會順暢很多。比如,當孩子說話算話,履行了自己的某項承諾後,家長可適當給予其表揚和獎勵,正麵強化他的誠信行為。

3時刻督促孩子履行自己的承諾

平時生活中,家長不僅要告訴孩子誠信的重要性,還要經常督促他重視承諾,哪怕隻涉及生活中的一些細節瑣事。比如,孩子說好吃過飯後要洗碗,卻在吃完後借口推脫,這時家長應嚴格要求孩子,讓他說話算話,並告訴他不履行承諾的後果。

另外,孩子平時也會遇到借別人錢的情況,這是對其誠信品質的一個考驗,也是家長培養其在金錢問題上信守承諾的好時機。對此,家長要督促孩子按時還錢,若孩子做到了,家長要給予其適當的鼓勵和表揚,若沒有做到,就應對他進行恰當的批評教育,或對其小懲大誡,讓他明白不守信將會給自己帶來嚴重不良後果。

細節93:

勤勞才能真正致富

小敏是個聰明伶俐的女孩,從小就深受家長和老師的喜愛。在學習方麵,小敏一直很自覺,也很勤奮,所以從小學到高中,她總是能考入重點學校。平時生活中,小敏也很能吃苦,學習任務繁重的她,每天不僅能認真做完許多功課,還想辦法擠出很多時間做家務。

小敏的勤勞是從爸爸媽媽那裏學來的,他們都是工廠裏的普通職工,每天除正常工作8小時外,還經常在晚上加班,目的是多賺些錢讓小敏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小敏懂事之後,爸爸媽媽也經常告訴她,勤勞是一個人必備的品質,隻有自己夠勤勞,才能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收益,包括物質和精神方麵的財富。

漸漸地,小敏受到爸爸媽媽的影響,在學習的過程中越來越用功。沒過多久,她便發現爸爸媽媽的話果然沒錯,因為她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老師們紛紛誇她勤奮、上進。

後來,小敏上了高中,學習成績始終比較優異。沒到周末或放假的時候,她還搶著幫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高一結束後的那個暑假,她住在姑姑家。當時,姑姑在幫一家商鋪加工手工藝品,還常常將待加工的材料拿回家製作。做完功課的小敏漸漸對其產生了興趣,於是姑姑告訴她,要是有興趣就跟她學著加工這些東西,每做好一件成品,她都會給小敏相應的手工費。

就這樣,小敏每天都認真地加工手工藝品,到假期結束時已做好了不少成品。姑姑從商鋪老板那裏拿到報酬後,立即把屬於小敏的那份給了她。小敏拿到錢後高興極了,她覺得這是自己通過辛勤勞動賺來的第一筆錢,所以非常有意義。小敏的爸爸媽媽得知此事後,也很欣慰,他們為這樣勤勞又乖巧的女兒感到自豪。

勤奮、吃苦耐勞,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勤勞肯幹不僅是他積累財富的重要途徑,更是他擁有成功人生的必備品質。

人們常常將“勤勞致富”掛在嘴邊,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將其落到了實處。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有不少人期待著不勞而獲。可古往今來的許多事實都表明,隻有樂於勞動、不斷付出的人,才能真正獲得屬於自己的財富,才能擁有更加成功的人生。

可見,家長從小培養孩子勤勞的品質,也就是在幫助孩子獲取未來成功的重要砝碼。

那麼,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勤勞品質呢?方法如下:

1避免包辦代替,“舍得”讓孩子勞動

現代家庭中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往往會因此而過度關心、遷就他,凡事包辦代替,甚少讓他做家務或進行其他勞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十分懶惰,遇到任何事都想著依賴家長,而不是自己動手去解決。

但從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來看,小時候他其實是喜歡做事、願意勞動的。比如,孩子剛開始學走路時不想讓大人抱,喜歡自己不停地練習;剛學會洗衣做飯的時候很勤快,總是親自動手做這些事,做完後會很有成就感;等等。

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應抓住機會,在他有較強烈的勞動欲望之時,鼓勵他繼續勤奮努力,要舍得讓他在勞動中鍛煉。當然,家長要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故意為難他,否則就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對勞動產生抵觸情緒。

2讓孩子承擔懶惰帶給自己的不良後果

很多時候,孩子缺乏的不是勞動的能力,而是堅持勞動的毅力,他們往往會因缺乏恒心或受到其他事物的誘惑半途而廢。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運用自然結果法,就是讓孩子自己承擔相應的不良後果,以警示他今後應該更加勤勞,否則自己還將品嚐更多苦果。

舉個例子來說,家長若想讓孩子養成自己洗衣服的習慣,那麼,某次孩子沒有洗衣服,家長就不用理會,讓他穿著髒衣服出門。時間長了,孩子自己忍受不了繼續穿髒衣服,就會主動去洗。在此過程中,家長不能責罵孩子,或強迫他去洗衣服,也不能一時心軟幫他洗。否則,孩子要麼對家長的強製性要求產生反感,今後愈加憎惡勞動,要麼對家長產生依賴性,事事都等著別人幫他完成。

3試著讓孩子打工,給他自食其力的機會

在培養孩子勤勞品質方麵,家長們或許可以借鑒美國家庭的教育方式。

美國教育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要花錢,自己掙。許多美國家長,不管家裏的經濟狀況如何,都會在孩子12歲以後,鼓勵他外出打工,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取零花錢。當然,他們讓孩子們做的事並不是很難,勞動強度也不太大,一般都是幫別人送報紙、打掃庭院等活動。盡管如此,這樣的勞動也十分有利於培養孩子自謀生路的能力,會讓他們明白一個人要賺取財富,就必須付出相應的勞動。

細節94:

自信——讓孩子能坦然麵對

財富成敗

10歲女孩小璐的家境不太好,爸爸曾在一次工作中受傷,之後就不能再出去工作,家裏的重擔全落到了媽媽一個人身上。小璐的媽媽雖有穩定的工作,但工資不算太高,整個家庭的經濟壓力很大。在很多人看來,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中的小璐,很可能會變得自卑,無法自信、快樂地生活下去。可恰恰相反,在爸爸媽媽的耐心教育下,小璐不僅擁有自信、樂觀的好心態,還經常給予周圍其他人積極的鼓勵和支持。

不久前,小璐準備參加省教育廳舉辦的小學生演講比賽。由於比賽要經過海選、預賽、決賽等多個環節,所以賽時比較長,參賽者需多次去省會比賽,需要的花費也不少。起初,小璐有過放棄的打算,因為她不想增加家裏的經濟負擔,不想讓媽媽太過勞累。可媽媽得知此事後勸她道:“這對你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鍛煉你的膽識,提高你的演講能力,媽媽認為你值得參加。”

“可是,這次要花不少錢,萬一我沒有進入決賽,那豈不是浪費了那些錢。”小璐推說道。

“孩子,你一向都很自信,媽媽希望這次你仍然充滿信心地應對比賽。你想想,假如沒有贏得比賽,我們隻會失去一點小錢,但卻可以開闊視野、得到鍛煉;要是不去參加,那你就徹底失去了成功的機會,根本不可能獲得任何收益。”媽媽拉住小璐的手,耐心地說。

小璐想了想,覺得媽媽說的有道理,於是點了點頭說:“媽媽,我懂了,不管怎麼樣,我都應該像以前那樣自信。從今天開始,我要多多訓練,爭取贏得演講比賽,這樣我還能獲得一些獎學金,媽媽以後工作就能輕鬆一點了。”

聽了這話,媽媽欣慰地笑了。之後,小璐就開始更加刻苦地學習,還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演講訓練。最後,她果真成為了演講比賽優勝者,獲得了不少獎勵。

自信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也是他創造財富的基石。對孩子來說,足夠的自信能激勵著他勇敢邁出人生的許多個“第一步”,讓他的各種才能得以充分施展,其中就包括掙錢的能力。

所以,為了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路上積極地做財富追逐者,家長就應及早讓他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和自信的態度,無論何時都要讓他相信,通過誠信積累自己可以贏得更多財富。事實上,許多出身貧寒、白手起家的人,最後能擁有萬貫家財,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賺錢能力有足夠的自信心,他們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會產生自卑情緒。

當然,孩子自信與自卑心理的產生,都與其周圍人的言行舉止有關,尤其是家長對他的要求和評價。所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首先要從自身做起,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還要時常鼓勵他,讓他能夠積極樂觀地看待自己的各種境遇,並有信心快速走出困境。除此之外,家長還應從以下方麵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1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用賞識提升其信心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善於觀察、發現他身上那些積極的變化,並及時給予其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受人尊重和賞識的。如此一來,孩子不僅能變得更加自信,而且能對自己有更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他便會繼續努力,一步步去完善自己。

平時生活中,家長要及時肯定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要經常找一些真實的理由誇孩子。

比如,孩子勤儉節約,經常積累零花錢補貼家用,或在理財方麵表現出其他一些良好品質時,家長就要及時表揚他,並讓他體驗到自己勤儉節約的好處,如用孩子省下來的零用錢給他買更好的學習用品,或帶他去遊樂場好好玩一天,以資鼓勵。

不過,需注意的是,家長對孩子的表揚、賞識一定要實事求是,千萬不能誇大其詞,否則很容易讓孩子變得驕傲自大、盲目自信。

2教孩子及早開始積累財富

家長可以從身邊的一些小事入手,盡早教孩子學會積累,如讓他把身邊的一些零錢收集起來並放出儲蓄罐中積少成多,或讓他學會通過賣家裏的廢舊紙箱、塑料瓶等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