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那不經意的一瞥

今年九月,德國資深心理分析師舒爾茨博士來北京,我參加他對精神分析師的督導培訓。他同時也是我個人的心理治療師。在結束了一天非常辛苦的集體個案督導後,我開始接受他的心理分析。

我的第一句話是:“It is really hard job All the cases are verydifficult.”(這真是很辛苦的工作,所有的個案都非常困難。)他點頭表示讚許。然後我笑著說:“I will be the easy case.”(但是我會是一個容易處理的個案)他微笑著,輕輕地說:“Please do’t try to bean easy case.”(請別竭力做個容易處理的個案。)

那一瞬間,我仿佛被一道閃電擊中!微笑凝固在我的臉上。這句輕輕的幾乎沒能明顯攪動空氣的話,掀起了我思想的狂風巨瀾。我從事心理谘詢與治療工作十五年,經手的個案數千,自我分析的曆程也不短,但是我從來沒有如此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時時刻刻避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即使是在心理谘詢師麵前,也不能放下自己恃強的麵具,“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我並不是自己想像的和認為的那樣,在處理任何事情上都靈活自如。我執著於自己麵對、自己解決、自己“獨享"問題。過於相信自己的靈活性,這本身就是不靈活的表現。這就是我的局限,但我從來就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那不經意的一刻!因為我對它一無所知,所以我也從來沒有辦法去超越它。

隻有資深的心理治療師,才會在不經意的一瞥中,看到“你不知道的你自己”,並在不經意中,幫助你領悟自我認識上的局限。就像四兩撥千斤的智者,手法之精到,甚至於稍微不留神,你就覺察不到這“撥”的動作。

心理醫生這個行業,正成為社會日益追捧的對象,越來越多的人對此感到好奇。資深的心理醫生,不用藥物,隻是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進入中產階級行列。人們常常質疑,這是否隻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也有人懷疑,隻是坐著說話,是否真的值那麼多錢。如果不親自體驗資深專家的工作,你很難欣賞到其中的精妙之處。可是心理治療偏偏永遠是請勿打擾”的狀態。當然,想要了解他們和他們的精彩,還有一種補救方法,也就是那“不經意的一瞥”,讓你可以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這“不經意的一瞥”,就是閱讀資深治療師所寫的手記、隨筆、雜文和小說等。這些文章,就像他們做治療一樣,反映了他們的價值觀、個性特點、處事風格等,而這種了解的最大好處就是,你不需要一定是他們的谘客。

我所熟悉的這些資深心理治療師全部都是凡夫俗子。他們喜歡吃好吃的,喜歡“頭疼醫腳”(為泡腳所找的合理借口),喜歡聊天,喜歡唱歌,喜歡旅遊,喜歡拍照,惟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們喜歡對自己、對他人、對生活投去那不經意的一瞥,用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我們司空見慣的人與事,喜怒與哀愁,悲歡與離合。他們超過二十年的專業訓練和專業經驗,全部濃縮在這“不經意的一瞥”中,讓你無窮回味,受益綿長。

劉丹於清華園

200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