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藥物,合理用藥才能保護女性美麗
一、不可小視的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有哪些症狀
乳房疼痛。是乳腺疾病最普遍的症狀之一,一般情況下,疼痛會伴有腫脹感,並且慢慢變硬,結成腫塊,乳房部位的皮膚發紅、發熱等,而以上這種情況則很有可能是患了乳腺炎。乳腺上皮增生病會令乳房產生間歇性彌漫性的鈍痛或刺痛,且在月經期表現得更為明顯,有時則會被誤認為是生理期的正常表現。
乳房腫塊。觸摸乳房,能摸到大小不等的腫塊,但不會感到疼痛。如果腫塊無粘連,則可能是乳腺囊性增生病;如果腫塊呈結節狀,並且有粘連,則可能是乳房結核。另外,乳腺纖維腺瘤與乳腺癌也多會產生腫塊,所以,一旦女性發覺乳房內存有腫塊,應立刻前往醫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乳頭溢液。除了正常哺乳流出的乳汁,當乳頭在非哺乳期流出液體時,則十之八九是患上了乳腺疾病,此時,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及早治療。
乳頭發癢不可小看
女性經常會遇到乳頭發癢的問題,有的人認為不是什麼大毛病,有的人比較注重乳房健康,很想了解其發癢的原因。下麵,我們就共同來看一下乳頭發癢到底是怎麼回事。
乳頭發癢的原因有二,其一,內衣透氣性不好或是太緊,就會出現乳頭發癢的狀況,此時,隻需穿透氣性強且合身的內衣即可。其二,乳房濕疹樣癌,氣滯血瘀、氣血不足,導致的乳頭發癢狀況。如果是乳房濕疹樣癌,就會出現一係列不適症狀。剛開始乳頭和乳暈會感到奇癢無比,有時會有輕度的灼痛感。過一段時間後,發癢部位的皮膚會逐漸變紅,繼而出現輕度糜爛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表麵有黃褐色或灰色的鱗屑狀痂皮,皮膚粗糙、厚度增加、痂皮堅硬等。女性如果患有此症狀,應及時就醫治療。對於氣血不足等症狀引發的乳頭發癢狀況,主要見於乳腺增生患者的經期,此時,選擇中醫治療即可。
什麼是副乳
副乳是指乳房在胚胎時期發育不全,而沒有出現正常乳房該有的形狀、大小、凸起等。多數女性都有自己的副乳,它多長在腋窩周圍或乳腺下部,且多數與嬰兒的乳房比較相像,有的隻是皮膚加深,有的是類似乳頭的小點,有的可以見到完整的乳頭、乳暈和乳腺。
副乳雖然不是那麼的清晰可見,但也會偶爾向身體“抗議”。月經前它會像正常乳房一樣出現發脹疼痛的症狀,妊娠期它會明顯增大,甚至出現溢液現象。這些都屬於異常情況,女性應提高警惕,嚴重者應到醫院進行副乳切除手術。
副乳基因突變的可能性較大,嚴重者會患副乳乳腺癌,如果是良性的,還比較容易醫治;如果是惡性腫瘤,治療難度會很大。因此,女性一定要重視副乳的健康。
不可忽視乳房小疙瘩
年輕女性有時會發現自己乳房上有似指甲大小、表麵平滑、邊界清楚、易推動而無痛感的小疙瘩。加之因年輕害羞,且小疙瘩無痛感又生長緩慢,沒有不適感覺,因此產生了一種僥幸心理,認為吃點藥小疙瘩就會自動消失,而不去醫院進行檢查治療。殊不知,這種想法是非常片麵的。
由於乳房是腫瘤易發的部位之一。年輕女性乳房上的小疙瘩,大多是良性腫瘤,即乳腺纖維瘤。若婚前對這些小疙瘩不予以重視,婚後由於妊娠時體內的孕激素和雌激素會不斷增多,乳房增大,乳腺中的纖維瘤也會隨之增大。這時才進行治療會有很多不便因素,妊娠期進行手術治療很可能造成孕婦流產,而手術使用的麻醉劑及術後用藥又會對新生兒的智力發育和健康有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年輕女性發現乳房上有小疙瘩一定要及早就醫治療。
乳房腫塊的分類和特點
囊腫性腫塊。這類腫塊是由於調節月經的激素分泌失調所致。患者往往會感覺到乳房內生有含有膿的囊腫,用手觸摸有平滑感,但會引起較大疼痛,但有些情況也不會引起疼痛。50歲以上的女性通常不會得這種腫塊。
脂肪腫塊。這類腫塊是由於乳房內的脂肪發生改變,因而變成圓形的腫塊,觸摸時較硬,所觸處的表皮會因此變紅,但通常會不治而愈。
皮脂囊腫。是由毛囊的導管堵塞而引起的,觸感與囊腫性腫塊大致一樣,激素刺激或外傷都會導致其惡化。若腫塊不引起其他並發症,則無需治療。
膿腫。是因乳房內感染而產生的,有疼痛感,乳房表皮會發熱發紅,一般服用抗生素即可治愈。
腺瘤。是乳房的腺組織肥正常增長,腫塊較圓且硬,甚至可以移動。
乳癌。通常是乳房出現很硬的形狀無規律的腫塊,常粘附於皮膚或深層組織上,因此,千萬不能用手推這類腫塊,但腫塊不會引起乳房疼痛。
導管內乳頭狀瘤。是乳房導管內有瘤增長,腫癌通常在乳頭下麵,甚至導致乳頭出血。
非哺乳期應重視乳房溢液
大多數情況下,女性隻有在生完孩子後乳房才會分泌乳汁,因此,非哺乳期的女性若乳房出現溢液現象則應引起注意。然而能引起非哺乳期女性乳房溢液的原因有很多,即患有大腦疾病或腦垂體病變的女性患者易出現乳房溢液現象;患有內分泌係統疾病、胸部疾病等的女性患者也會出現乳房溢液現行;此外,對於服藥不良而產生藥物副作用、乳房受到局部刺激或全身的應激反應等,均可導致女性乳房溢液現象的發生。
女性在出現乳房溢液現象時,一定要注意觀察溢液的顏色,並由此來判斷某些疾病的特征。如溢液為鮮紅色則是患有乳管內乳頭狀瘤;溢液為棕褐色則是患有乳管阻塞症狀;而溢液為無色的則表明患有乳腺囊性增生。
乳房溢液的女性大多數都伴有月經不調症狀,甚至出現閉經、外生殖器萎縮等情況,故非哺乳期女性一旦出現乳房溢液現象,應及時就醫診治,盡快查明原因,對症治療。
乳房痛不一定就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多與遺傳有關,常發生在絕經前後的中、老年婦女身上,也有些男性會患乳腺疾病,但其癌變的可能性非常小。
有些女性經常會感覺到乳房疼痛,還伴有腫脹感,尤其是經期前後或是孕產期內,疼痛感時常發生,這令很多女性朋友感到恐慌,害怕自己得了乳腺疾病。而且,當疼痛加重或疼痛發生的頻率增多時,甚至懷疑自己得了乳腺癌,害怕不已。
乳腺疼痛可分為周期性乳腺疼痛、非周期性乳腺疼痛和假性乳腺疼痛3種。周期性乳腺疼痛常伴月經左右出現,與乳腺增生有關。而乳腺增生也屬於良性病變,觸摸乳房會感覺有條狀、片狀等的結節,質地比較柔軟,伴有壓痛,會隨月經周期的變化而變得疼痛。待經期過後,疼痛感也會隨之消失。非周期性乳腺疼痛的疼痛時間沒有章法可言,疼痛感隨時隨地都會出現,此時,應及時就醫治療。假性乳腺疼痛是指由心髒病、頸椎病、胸壁疾病等引發的乳房疼痛症況。此時,如果發現乳房內有腫塊或是疼痛頻繁,就應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再進行對症治療。
所以,乳房疼痛應先了解其是因生理還是因病情所引起的,不要背上心理包袱,過於擔心。如果實在放心不下,可每日進行乳房自檢,並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對乳房的護理。
重視絕經後的乳房疼痛
女性絕經後出現乳房疼痛的情況雖很常見,但是相對於絕經前就比較危險了。女性絕經後是患乳癌的高發時期,此時,乳房疼痛有可能是患乳腺癌的征兆。如何自行判斷,可適當了解一下。
女性如果在絕經前就有周期性乳房疼痛症況,那麼,在絕經後的一小段時間內出現乳房疼痛症狀是很正常的。這是因為,絕經前的更年期時間是體內的內源性雌激素分泌量迅速減少的時期,乳腺組織往往在短時間內接受不了這種突發狀況。所以,就會出現乳房的局部疼痛、腺體增厚等症狀,此時,隻需定期檢查乳房,適當服用一些更年期綜合症藥物即可。
如果在絕經後很多年又出現了乳房疼痛的症狀,就應該小心應付了。此時,極有可能是患乳腺癌的早期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進行治療。
經期乳房疼痛易患不孕症
經期乳房疼痛是一種常見的乳房疼痛症狀,有的女性知道這種疼痛是周期性的,經後疼痛就會消失。因此,對這類乳房疼痛視而不見,認為隻是生理所致,不是什麼大問題。話雖如此,但若長期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則會給女性帶來嚴重後果,甚至引發不孕症。
經期前的乳房疼痛,大多發生在月經來潮前的3~5天。超過這個時間的,都屬異常現象。有的患者甚至在排卵期發作,不僅乳房疼痛,就連乳頭、腋下等周圍部位也會隨之疼痛。身體也會隨之出現其他異常情況,如輕度浮腫、失眠、情緒變幻無常、腰酸腹痛等。雖然乳房疼痛引發的症狀很多,但這些症狀也會隨著月經的離開而消失。之後,就是一個反複的過程,月月如此,愈發嚴重,這不僅會引發其他病變,也會伴隨月經失調、經少等情況出現雌激素、孕激素、泌乳激素失衡的狀況,從而引發不孕症。
乳房疼痛需謹慎用藥
隨著乳房疾病種類的增多,很多女性對於乳房的保健意識越來越強,進而出現個別女性隻要乳房稍有異常,就立刻服藥治療的情況。雖然這種做法是對自身健康的負責,但如果盲目用藥,也可能對乳房造成更大的傷害。
乳房疼痛的原因多種多樣,治療時應視情況而定。病因分析透徹後方可對症下藥,不需用藥的,也不能強製性用藥。“是藥三分毒”,所以,在不用藥的情況下,改善乳房疼痛的狀況才是最佳的選擇。
乳房疼痛時不要過於憂慮,應立即就醫問診。待弄清疼痛的真正原因後,遵醫囑用藥。另外,也應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乳房的保健工作。飲食上,應食用對乳房有益的食物,不要食用太鹹的食物,也不要飲用太多含咖啡因的飲料。工作上,切記不要熬夜,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運動上,應避免過度使用手臂,以免引起胸大肌、軟骨或是肌間膜發炎,進而引發乳房疼痛的症狀。
急性乳腺炎和炎性乳癌
急性乳腺炎和炎性乳癌並不是很難區分,掌握其要點對於準確識別兩種病症很有幫助。首先,兩者均伴有乳房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炎症,但不同的是,急性乳腺炎的皮膚紅腫處有時較局限有時較廣泛,顏色為鮮紅色,且皮膚水腫呈凹陷性;而炎性乳癌的皮膚紅腫處較廣泛,大多數情況下會波及整個乳房,顏色為暗紅或紫紅色,且皮膚水腫呈橘皮樣。其次,急性乳腺炎的腋下淋巴結比較柔軟,無粘連,推之活動性好;而炎性乳癌的腋下淋巴結腫大而質硬,有粘連,推之不活動。
另外,從全身症狀來看,急性乳腺炎常伴有寒戰、高熱等明顯全身性炎症反應;而炎性乳癌通常無明顯全身性炎症反應。從病情來看,急性乳腺炎病程短,可在短期內化膿,抗炎治療有效;而炎性乳癌病情凶險,不化膿,抗炎治療無效。
預防乳腺炎先防乳腺堵塞
年輕媽媽易在哺乳期患乳腺炎,這多半是因乳腺堵塞而引起的。因為,如果乳汁過於濃稠,就會很容易停留在乳腺的某一部位而不再流動,使得乳腺被堵,引發乳腺炎。所以,年輕媽媽要想預防乳腺炎,應先防止乳腺堵塞症狀的發生。
預防乳腺堵塞,按時給寶寶喂奶很重要。喂奶可有效疏通乳腺,在寶寶的吸吮下,再濃稠的乳汁都會因受到刺激而流動。而在喂奶前用熱毛巾對乳房進行熱敷,則能更好的預防乳腺堵塞。尤其是乳房中乳汁已經堆積,或者已經產生腫塊時,一邊熱敷一邊喂奶,同時再用手輕輕按摩腫塊,則能使腫塊消除,疏通乳腺,避免乳腺炎的發生。
如果寶寶無法將乳汁全部吸掉,年輕媽媽應自己用手或使用吸奶器,將乳房中多餘的乳汁吸掉,這樣會使乳汁流動更通暢,十分有利於乳房健康。
乳腺炎應及時治療
女性產後易患乳腺炎,其症狀為乳房腫脹、疼痛、局部皮膚溫度偏高、腫塊壓痛、紅腫、堅硬結塊等。如果不及時診治,將會往嚴重的方向發展,表現為患者會出現高燒的症狀,乳房腫痛情況也會變得越來越明顯,並且出現患側腋下淋巴結腫大的症狀。
這些症狀延續下去,就會形成乳房膿腫。膿腫嚴重者乳房皮膚較之於其他皮膚會發紅,但膿腫的波動感不強烈。經過治療,待膿腫逐漸破潰後,膿液流出,膿腫就會逐漸消失,疼痛感也會減少。但急性乳腺炎患者常伴有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的症狀,體內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數目逐漸增加,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使膿腫穿破胸大肌筋膜前疏鬆結締組織,引發乳房後膿腫。也有可能出現,膿液從乳頭溢出形成乳漏症狀。更嚴重者會引發膿毒敗血症。
可見,及時對乳腺炎進行治療非常重要,不僅可避免乳房受到更大的傷害,還可降低治療的難度。
初產婦更應防急性乳腺炎
初產婦在哺乳期患急性乳腺炎的概率很大。一般來說,產後的2~9周是患急性乳腺炎的高發時期,這時,產婦的乳頭皮膚較脆弱,抵抗力也較差。孩子在吮吸乳頭時,很容易出現因用力不當而損傷乳頭的情況。乳頭損傷,就會使細菌有機可乘,從而引發急性乳腺炎。因此,初產婦應做好乳頭的防護措施。
預防急性乳腺炎的工作應從妊娠後期開始。這時,孕婦應經常用溫開水或酒精擦洗乳頭、乳暈區域,以提高乳房皮膚的抗感染能力。產後,可用水煎橘核,每天飲用,使乳汁暢通。
初產婦哺乳時也應做好預防工作。一定要經常用溫開水清洗,以免發生乳頭堵塞,乳汁積存的現象。另外,每次哺乳後應將乳汁排空,可用手輕輕擠壓或用吸奶器吸取剩餘乳汁。孩子斷奶前,要逐漸減少哺乳的次數。發現乳頭破損,應及時用麻油、蛋黃油等做好護理措施。
分階段治療乳腺炎
乳腺炎病情發展的階段性很強烈,因此,應分階段進行對乳腺炎的治療,逐一攻破各個不良症狀。這樣才能使乳房恢複以往的美麗,也讓患者減少痛苦。
患者在乳腺炎初期時,會出現乳汁淤積於乳房之內,熱毒強烈等症狀。此時,應本著清熱解毒,通乳消腫的原則,對其進行治療。可適當服用一些湯藥進行調理,如服用瓜蔞牛蒡湯加減瓜蔞、牛蒡子、天花粉、梔子、柴胡、穿山甲、漏蘆等,發熱症狀比較明顯時,可加生石膏,重用黃芩服用。腫脹嚴重者可加乳香、沒藥服用。外用藥可選用金黃膏、玉露膏外敷等。
隨著患者病情的發展,會出現嚴重的膿腫時期。此時,治療的關鍵就是回乳和徹底排膿。可選用方選散結丹1號或透膿散加減進行治療,也可采用外科的放射狀切開引流的治療方法。乳腺炎後期,應本著排膿提毒的原則,對其進行治療。湯藥可選四妙湯加減炙黃芩、當歸、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炙甘草等服用。
非哺乳期乳腺炎容易誤診
非哺乳期乳腺炎主要是指未婚未育的女性所患的乳腺炎,一般容易反複發作,有時不用治療就會自行痊愈,但一段時間過後,又會發生乳房局部潰爛現象,如果長期放置不管,則很有可能形成瘺管,治療起來更加艱難。
臨床上,很多非哺乳期乳腺炎常會被誤診為乳腺癌,因誤診而遭遇“腫瘤切除手術”的患者,也大有人在。這主要是因為非哺乳期乳腺炎較為隱匿,而且容易反複發作,很多症狀無法與乳腺惡性腫塊區別開。觸摸後非哺乳期乳腺炎與乳腺癌患者的乳房,都有可能摸到腫塊,而且都伴有所觸皮膚變紅的症狀,所以很容易誤診。
因此,當未婚未育的女性出現乳腺炎病情反複發作、乳房有紅腫潰爛等症狀出現時,應先考慮患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可能性,及時間醫生進行溝通,以免發生誤診。
非哺乳期乳腺炎如何治療
目前,導致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原因並不明確,但它可能與乳頭內陷、畸形或外傷性脂肪壞死有一定的關係。另外,乳腺導管擴張也可能引起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發生,當導管擴張時,會使鱗狀上皮覆蓋住導管內壁,從而刺激到管壁,導致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發生。
而外傷性脂肪壞死會使乳房造成一定的病菌感染,從而引起非哺乳期乳腺炎,有時,是厭氧菌的感染引起,有時,則是多種病菌共同作用下導致的感染。因此,對於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來說,應因不同的類型而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治療。
急性膿腫型乳腺炎患者應先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如果治療效果不顯著,再配合膿腫引流術進行治療,切不可單純進行切開引流術,以免病情複發。炎性腫塊型乳腺炎患者隻要將炎症控製住,一般無大礙,但若是在乳房中央形成了膿腫,則應及早進行手術切除腫塊。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情反複發作後,則很容易引起慢性瘺管,這時,應做瘺管切開引流術,局部或徹底切除瘺管以及周圍的炎症組織和擴張的導管。患者病情嚴重時,應考慮乳房切除術進行治療。
正確看待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可分為單純性增生和非典型性增生兩種。單純性增生危害較小,也能很快治愈;非典型性增生煩瑣難治,且與乳腺癌緊密相連,很可能是乳腺癌前期的病變。
患者應正確看待乳腺增生病,患乳腺增生不要恐慌,應及時就醫,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切不可給自己太大壓力,這樣反而會加重病情。多數乳腺增生病都是相對安全的,不會發展成癌症。另外,應做好對乳腺增生病的預防工作。定期去醫院做乳腺檢查,30~40歲的女性可每3年做一次檢查,40~50歲的女性應每年做一次檢查,50歲以上的女性,應在每年做乳腺檢查的基礎上,拍一次乳腺X光片。
乳腺增生應重視乳房上方
患有乳腺增生的女性應每月按時做乳腺檢查,尤其要注意對乳房外上方進行檢查。這是由於乳房外上方是腺體最多的部位,有接近2/3的乳腺增生會發生在這個部位,因此,檢查乳房外上方對於乳腺增生患者來說非常必要。
在患有乳腺增生的同時,患者也應警惕其他方麵的問題,如出現乳腺增生的時間較長或增生的結節摸上去明顯且多,尤其是年齡在40~60歲的癌症高發期以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等。若乳腺增生患者兼有以上這幾種因素,就應該特別注意身體的變化,定期做乳房檢查,以免危及健康。
對於發現結節的患者來說,若結節不是彌漫性的且數量不多、質地不硬,則可采用藥物治療;若結節為彌漫性的嚴重增生,並伴有疼痛現象,藥物治療也起不到一定效果,且持續時間達到2~3年者,可采用手術治療。若患者不願進行手術治療,則需每半年到醫院進行檢查,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乳房不疼也可能患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一種乳房疾病,是一直困擾著廣大女性的常見病之一。多數女性都認為,乳腺增生的最大征兆就是乳房疼痛,隻有乳房有疼痛感時,才有可能患乳腺增生。其實,這個觀點是片麵的。就是因這個觀點的誤導,使得一些患乳腺增生的女性,沒有盡早得到治療,導致乳腺增生惡變或是乳腺癌的發生。所以,女性應時刻注意乳房的發展情況,經常自檢,而不應以疼為標準來衡量是否患乳腺增生。
研究表明,也有少數患乳腺增生的女性不會出現乳房疼痛。對這類患者來說,雖然不具有疼痛感,但也應從其他方麵進行對乳房的觀測,以免延誤治療,如是否出現草黃色或是棕色漿液性乳頭溢液、是否有乳房腫塊、月經是否失調、情緒是否多變等。如果擔心自己患了乳腺增生,但又無法自行檢查出結果,可去醫院進行檢查乳腺,及早治療。
乳腺增生的危害
乳腺增生並非炎症,主要是乳腺導管和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和進行性變化,但如果患了乳腺增生就應及時治療,以防對乳房造成更大的傷害。
乳腺增生是一種惡變率較高的疾病,主要表現為乳腺增生發展成乳腺癌的概率較正常人高出2~4倍,並且乳腺增生的一些臨床症狀與乳癌相似,很容易混淆,給患者造成心理壓力。不同的乳腺增生類型造成不同的後果,因肝鬱氣滯引發的乳腺增生表現為經期前、中乳房脹痛,但可隨情緒的好轉而使脹痛減輕。患者可出現串珠狀節結、綠豆般大小腫塊等,且腫塊質地柔軟,不與深部組織粘連。這個類型的病症,可導致患者月經量增多、心情煩悶、月經周期減短等;衝任不調的乳腺增生,會導致患者月經延期、經痛、經量少、身體疲倦無力、腰酸背痛、怕冷等症狀。另外,乳腺增生對患者的精神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乳腺增生病雖不是炎症,但卻是危害性深遠的病症之一。
乳腺囊性增生病高發的原因
乳腺組織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會隨內分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性激素分泌過多,就會促使動情素分泌增多,進而使雌激素的分泌也隨之增多,雌激素的過量分泌會嚴重刺激乳腺組織,從而引發乳腺囊性增生病。飲食也是導致乳腺囊性增生病高發的一個重要因素。人們的飲食習慣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主食不再是以澱粉類食物為主而是被越來越多的脂肪、蛋白質類主食所取代,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就會成為合成體內激素的原料,若長時間攝取這些食物,就會引發乳腺囊性增生病。
另外,女性經常美容,也是導致乳腺囊性增生病發生的原因之一。一些女性為了追求皮膚的光鮮亮麗,經常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妝品。殊不知,化妝品中的雌激素會被皮膚充分吸收,進入體內會導致雌激素水平增高,進而引發乳腺囊性增生病。還有一些女性會服用一些激素類藥物,以幫助留住青春,這樣也會引起體內激素水平的失衡,最後導致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發生。
易與乳腺增生混淆的疾病
多數女性都知道,乳腺增生病會經常伴有乳房疼痛的情況。但是對於乳房不疼痛、臨床症狀不明顯,僅有腫塊症狀出現的患者,就會引發她們的惶恐,她們會認為自己可能患了乳腺纖維腺瘤或是乳腺癌。的確,這兩種病症在有些方麵很容易與乳腺增生相混淆。
乳腺增生病與乳腺纖維腺瘤,都表現為乳房腫塊單發或多發,質地堅韌等。但乳腺增生的腫塊多數為雙側多發,質地一般較柔軟,個別硬韌,腫塊多為結節狀、片狀或是顆粒狀。而乳腺纖維瘤的腫塊多為單側單發,質地韌實,多為圓形或橢圓形,活動性比較大。
乳腺增生與乳腺癌,雖然都可見到乳房腫塊,但也是有很大區別的。乳腺增生的腫塊質地較柔軟,個別為中等硬度,活動性較強,與周圍組織無粘連。乳腺癌腫塊質地堅硬,可長至很大,活動性較差,極易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