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1 / 3)

第二十五章

八支隊取締河灣鄉紅槍會後,聲威大振,嚇得南馬鄉大壇主寢食不安,生怕八支隊也會發兵來取締本鄉的紅槍會。他召集全鄉各村壇主們聚會商議,權衡利弊後決定送信給韓明柱,宣布脫離三鄉聯盟,同孟飛虎分道揚鑣,並保證不再同八支隊作對。

至此,南部三鄉紅槍會聯盟分崩離析。

消息傳來,孟飛虎好像做了一場噩夢,醒來發現自己忽地從雲中墜地,身上的鳳凰毛全被八支隊拔光,已經變成一隻草頭雞,那種昔日三鄉霸主的威風,一下子成為了過眼煙雲。這時候,一種失敗的恥辱掠過他心頭,同時複仇的渴望也占據心間,而且異常強烈,但是他又不得不麵對眼前的失敗!

此時他想起了顧英成。還在半個月前,顧英成奉習文貴之命前來遊說,委婉地勸說他找個大靠山。孟飛虎不明白為啥要找個大靠山?顧英成就舉了兩個例子來開導他。

一個是張宗昌,當初闖關東隻是一個小混混,投靠東北王張大帥後,才當上雄霸山東的一方諸侯。張作霖就是他的大靠山,沒有這個大靠山,張宗昌縱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崛起。

另一個是袁世凱,靠天津小站練兵起家,有了兵權就想幹更大的事。辛亥革命後皇帝倒台,他也想嚐嚐坐龍椅的滋味。這時他在中國已經是最有權勢的人物,可是想當皇帝還沒那麼容易,沒有大靠山是不行的。於是,他找英、法、俄、日這樣的強國當大靠山,這樣才當上了皇帝。隻不過,他當上皇帝後就忘恩負義,又得罪了這些大靠山。這些靠山們又決定不再扶持他了,結果隻坐了八十三天的龍椅就倒台。

孟飛虎認真地聽,聽完了便聽明白了,顧英成是想說服他投靠日本人。

因為他知道韓複榘逃出濟南後,在山東最有勢力的就是日本人。可是,他對日本人既無反感也無好感,雖說是從來沒有見過日本人,卻常聽說日本人來中國後殺人又多又狠。他便把這種聽說講給顧英成聽。顧英成解釋說,日本人對那些歡迎日本人的中國人,他們統稱為良民,一律保護。

在那一次,顧英成遊說了半天還是沒有說服孟飛虎,這倒不是因為孟飛虎有什麼民族大義,而是他顧忌投靠日本人有違紅槍會的宗旨和道義。在傳統的封建會道門看來,外國入侵者本身就是屬於妖魔的另一類,稱他們為紅毛子或洋鬼子,小日本人也被叫成東洋鬼子。如果紅槍會同這些東洋鬼子廝混在一起,壇主們布道弘法時咋樣解釋?何以服眾?

所以那次遊說最後的結果是,顧英成沒有說服孟飛虎,反而接受了他的意見。

孟飛虎提出南部紅槍會"反共不抗日"的主張,對日本人保持中立,對共產黨堅決抗拒。他還提出,如果日本人允許南部三鄉搞紅槍會自治,他願為全縣日軍提供糧草保證。顧英成明白孟飛虎是想做南部的土皇帝,雖然心裏嘲笑他是個井底之蛙,但還是接受了孟飛虎的意見。回到縣城後,他向習文貴彙報。習文貴也默許了南部三鄉自治的意見,隻不過又多加了兩個字:暫時。

顧英成自然明白,日軍隻駐紮五百多人,對全縣四十八萬人口的廣大地域來說,不可能實現全麵有效的統治,因此在習文貴首肯之後,他就暗中推動孟飛虎搞三鄉自治。

然而,結局卻是孟飛虎始料未及的:現在不但三鄉聯盟垮了,就連本鄉紅槍會也麵臨樹倒猢猻散的危險。因得知瘦猴大法師是被刀捅死的,不少會員們一齊大嘩,驚呼"刀槍不入"是騙人的把戲,隨後有不少人退出了紅槍會。這碼事真夠煩人且傷透腦筋,讓孟飛虎連日來不思茶飯;還有更揪心的掛礙呢,讓他連接兩夜都無法入眠--時刻擔心八支隊發兵取締自己的紅槍會。就在這進退維穀之中,孟飛虎又想起了顧英成當初的勸言。為了收拾眼前一片殘局,他便決定夜訪顧英成。

顧英成的家在縣城,他隻身一人住在鄉公所裏,當聽到門崗報告是孟飛虎突然造訪,便猜想他沒有大事不會登門的,趕忙迎了出來:"啊,是孟總壇主呀!您深夜造訪想必是有急事?請請,快請進!"

孟飛虎非常謙恭地作揖行禮:"顧鄉長,小弟愚鈍,悔不聽顧鄉長當初金玉良言,以致如今一敗塗地。今日特來請教收拾殘局的良方,望顧鄉長為俺指教出一條路來。"

從前孟飛虎得勢時,不把顧英成放在眼裏,有事都是派大法師去聯係,極少親自來往,就是顧英成有事求見,也常遭到他的怠慢。好在顧英成有當特務的功底,能屈能伸,頗有城府,現在輪到孟飛虎上門求見,他仍然以禮相待,毫不怠慢,親自搬椅讓座,沏茶端杯,顯得極為熱情親切。

這讓孟飛虎多少有點不好意思。他忙說:"顧鄉長,您別忙乎了。俺是來真心求教的,您隻當俺是你的學生......"

"不敢不敢,總壇主言重了。三鄉聯盟雖然解體,但您孟飛虎還是孟飛虎,還是南部三鄉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再說,俺洛台鄉的紅槍會不比其他鄉,下麵各村的壇主都是您的徒兒,鐵板一塊,棒打不散,眼下隻是傷些皮毛,未傷及筋骨,咋能說是一敗塗地呢7古人雲"誌士不可喪其元。'孟總壇主,您可是幹大事的人,千萬不可輕易言敗啊!"他極力安撫孟飛虎,知道眼下是拉攏的最佳時機。

孟飛虎聽了很感動,拱手作揖:"顧鄉長,您有啥好辦法就請直言吧!俺洗耳恭聽。"

顧英成老成持重地呷了一口茶,皺起眉頭沉吟一會,說:"孟總壇主,您聽說過閻錫山這個人嗎?"

"嗯,聽說過,是山西的大官兒。"

"對對,是山西省最大的長官,也就是山西的土皇帝。這個人喲不簡單,當土皇帝可真有一套辦法哩。他把當土皇帝的經驗總結為兩句話,一句話是說自己善於在雞蛋上跳舞;另一句話是說生存就是真理。"

"在雞蛋上跳舞?咋個跳法?"孟飛虎覺得此話不好理解,進一步請教。

"八年前,蔣介石與把兄弟馮玉祥、桂係李宗仁鬧翻了臉,三方出動百萬人馬展開大戰。那時候,三方都想拉攏閻錫山。嗬呦,這個閻錫山不愧為是識時務的俊傑呢!他就在這三個雞蛋上跳舞,跳來跳去,終於找到了感覺!他見蔣介石人多槍多錢多,是三股力量中最強大的,必定統一天下。於是他就長袖善舞,暗地裏把另兩個雞蛋給踩破,跳到了蔣介石這個雞蛋上,保住了自己的地盤。可沒想到,蔣介石又是梟雄中的梟雄,待收拾完馮桂後又來收拾他,要把他驅逐出山西。可蔣介石更沒想到,閻錫山又在蔣介石、張學良和日本人這三個雞蛋上跳起舞來。他這回是找日本人當大靠山,跳到東北旅順去投靠日本人啦!九個月後,日本人偷偷用飛機把他運回山西老家,幫助他東山再起。如今,他這個土皇帝不為亂世所動,仍舊坐得穩穩當當的。總壇主,這就是他所說的生存就是真理......"

顧英成滔滔不絕,說得繪聲繪色,自認為很有道理。孟飛虎聽出感覺來了,知道顧英成又把話繞到老話題上,因勢利導說服他投靠日本人--這次可是正中下懷,也正是此行真正目的。他已下定決心要投靠日本人啦!認為這是報仇雪恥的唯一出路。

他一聽完顧英成的話,馬上就搶著表白:"顧鄉長,俺過去愚蠢無知,實在是有眼不識泰山。這次就是因為沒有日本人撐腰,俺才有這樣的慘敗。那些八支隊鳥人算個鬼,還不是和俺紅槍會下麵的人一個樣嘛,都是些成天跟土包子打交道的窮棒子!真論人,俺比他們還多,隻不過他武器好,有鋼槍,可俺隻有梭鏢。如果日本人肯給俺幾百條好鋼槍,俺立馬就能拉出一支隊伍來,不信拚不過這幫狗日的八支隊。"

顧英成一邊笑吟吟地認真聽,一邊掂量著孟飛虎的話。當聽完對方剖白心跡後,他很高興地說:"哎喲,孟總壇主總算是悟出大道來啦!好啊,大道出正果。不過......"他又矜持起來,"大道知易行難哪!"

"您......您這是說日本人信不過俺?"孟飛虎發急地問。

"不不,總壇主別誤會。俺的意思是說,成大事者必是知大恥而後大勇。比如越王勾踐,屈居人下而後不恥嚐糞,再而後才有臥薪嚐膽的成功。否則,他哪有可能成為反敗為勝的英雄呢?"

"對,顧鄉長說得好!知大恥而後大勇,俺一定要反敗為勝。"孟飛虎若有頓悟,馬上拱拱手,"還望顧鄉長指點迷津,不吝賜教!"顧英成一見到了火候,便起身把孟飛虎引入內室,隨手把門關好。兩人在裏麵竊竊密談,直至雞叫頭遍,顧英成才送客出門。

第二天下午,孟飛虎帶著本鄉二十幾個村的壇主們騎上快馬,一路直奔河灣鎮。他們來到紅槍會會館門前下馬,這裏已成為八支隊的駐地。這幫人一見被崗哨攔下,便嚷著要見韓明柱副司令。

韓明柱正在給縣委王少卿書記寫信。他在接到南馬鄉大壇主送來的信之後,心情格外興奮,沒想到取締河灣鄉的紅槍會後,形勢會變化得這麼快。同時他也感覺到,目前已被扭轉的局麵如果不盡快利用,這種有利的局麵可能隻是很短暫的。想到這裏,他便決定給王少卿寫信,建議縣委趁此形勢派一批人來到南部工作,迅速恢複各鄉各村的地下組織。

這封信馬上快要寫完了,楊海邦進來,向他報告說孟飛虎求見。

韓明柱不禁一愕,停下筆問道:"他來幹什麼?"

"他帶著一幫手下的人,嚷著要負荊請罪。"

"什麼?負荊請罪!嗬,這小子又在演哪出戲?"

"可能是怕俺們一鼓作氣端了他的老窩,搶先來個認錯賠禮唄!"

"哦,這小子腦瓜子轉彎挺快的喲,難怪能成為一方人物。"韓明柱戲說了一句,便起身跟著楊海邦出來。

孟飛虎瞅見韓明柱從大廳裏出來,馬上帶領各村的壇主們走到跟前,齊刷刷地跪下,一起呼喊:"韓副司令,俺們向您認錯賠罪來了。"

韓明柱見他們一個個袒露著右肩膀,背上綁著一根馬鞭杆,和古戲裏演廉頗負荊請罪一個樣,不由得顯露出反感來,但還是忍住心中的厭惡,滿臉正色地勸說:"這是幹嗎?孟壇主有話起來好好說,不要這樣,不要這樣。咱八路軍興坦誠相待:不興這一套。"話雖說得客套,可在言語之間已經不再稱他為總壇主了。

此時,孟飛虎裝出倔頭倔腦的樣子,任韓明柱怎麼勸說都不起來。韓明柱隻好說:"孟壇主,你來賠罪我領了。不過嘛,我也要向你賠一個罪!"說完就哈哈大笑起來。

孟飛虎怔了一下,抬起頭問道:"韓副司令,您有啥樣罪要賠?"

韓明柱說:"孟壇主請起,我們到大廳裏談,這兒不是地方。"

孟飛虎想想也是,就起身跟著來到大廳裏,後麵眾壇主們也一塊跟著。警衛人員趕忙排好椅子,請他們都坐了下來。

韓明柱笑嘻嘻地說:"孟壇主,你真的不明白我有啥罪要賠嗎?"停頓後,又半開玩笑,"是我事先派人去偷襲孟家堡的。哎呀,這可讓令堂大人受驚啦,在這裏我也向你賠個不是吧!"

頓時,孟飛虎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尷尬萬分。不過他轉得快,馬上拱手說:"慚愧!實在慚愧!俺是受壞人的挑唆,不知深淺,冒犯了貴軍的天威,被貴軍教訓了一下。嗨,真是及時啊!讓俺懸崖勒馬,否則就鑄成大錯。要不,連登門賠罪的臉麵都沒有啊!"

韓明柱無法相信這是由衷之言,但還是用教育的口吻說:"孟壇主,知錯能改就好。我們八支隊和紅槍會都是中國人,在民族危亡關頭,應該攜手同心共同抗日,咋能幹中國人打中國人的蠢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