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你是舞者,不是看客(1 / 3)

第一章你是舞者,不是看客

過什麼樣的生活全在於你自己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誰也不會主動去追求苦難,甘當苦行僧。但不畏艱險、不懼苦難也應該是人的一種基本素質。體驗幸福無疑是一種美妙的感受,而體驗苦難又何嚐不是人生的一種豐富?

我們一直在憧憬,也一直在追問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也有著不同的想法和詮釋。這個命題也許永遠都不會隻有一個答案。但在我有限的生涯中,透視自己的一些生活經曆,以及世間的林林總總、紛紛繁繁的事情,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生活是一種體驗。

人是有欲望有渴求的,總是不滿足自己的現狀,希望得到更多的東西,尤其是那些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寒冷的時候渴望溫暖,孤獨的時候渴望友情,貧窮的時候渴望財富,卑微的時候渴望高貴,悲慘的時候渴望幸福,貧賤的時候渴望豐富,平淡的時候渴望激情,平庸的時候渴望成功…

生活需要一些渴望,需要不斷展現自己。沒有渴望就沒有全新的體驗,猶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點漣漪。盡管一生富貴未必就是一種幸運,一生的平淡無疑是一種懦弱,一生貧賤者無疑是一種悲哀。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體驗更加豐富,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在如今這個觀念多元化的社會,體驗自己所沒有經曆過的東西幾乎已成為一種時尚,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選擇自己的人生體驗。

每個人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年輕的時候,癡迷國防綠,總是夢想有朝一日握起槍杆子為祖國站崗放哨,然而真正當了兵,卻有一點點的後悔;有的局長也在想著有一天能夠在海灘上開一個飲料店,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農民想著能夠坐上局長的交椅,大權在握、發號施令。再比方說旅遊,就是為了讓自己到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東西、了解更多的世態;鄉下的人到城裏來打工看世界,而久居鬧市的人卻開始在鄉下購置別墅體驗田園風光;美國富商願意花2000萬美元體驗一下太空遨遊,普通人也願意花10塊錢體驗一下過山車的感受。馮小剛的電影<甲方乙方》講的就是這樣一種人生體驗的故事,每個人都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體驗來愉悅自己。的確,假如一個人一生隻從事一種職業,他便隻有一種人生體驗;而一個人一生從事過十種職業,他便有了十種人生體驗。與前一個人相比,他相當於活了十次。

有些人生體驗是自己主動選擇的,而有些人生體驗則是被迫的,通常是一個人不幸遭遇了人生中的各種挫折,比如童年因家境貧寒而失學、高考落榜、失戀、懷才不遇、被人打壓、事業上遭受重大打擊、甚至失足犯罪。假如你相信人生其實就是一種體驗的話,你也許就大可不必為這些人生中的挫折而煩惱,甚至走向極端。假如你有足夠寬廣的胸懷,你甚至會對這些意想不到的變故充滿感恩,因為它豐富了你的人生體驗,使你對人生、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俗話說: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失敗的痛苦,怎能體會成功的喜悅。

人生其實是沒有終極目標的,有的隻是過程,而過程就是一種體驗。 ,

我也曾幻想過自己的人生體驗計劃:當一年的農民,把家鄉的那片稻田種成碧海一片,在一個美麗的秋天享受金黃的收獲;做一筆生意,走南闖北,看哈爾濱嚴冬潔瑩的冰雪,吹海南魚腥味的海風;然後參一次戰,在烈火和硝煙中體味軍人的沉重,在黃昏和黎明之間寫出兩行含著淚的詩句……如果真能這樣,我的人生經曆該是多麼豐富!

人生的問題的確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話題。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不可避免地對它進行著思考,等有了足夠的經曆悟出一點道理的時候又該對這個世界說“拜拜”了,隻能留下一點文字用來“告誡”後人,可後來的人對這些東西偏偏又不信,非要自己去親身體驗,於是又重複了前人的做法。一代又一代的人進行著無休止的重複。也許這本身就是生活的魅力,人隻有在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靠自己去表現好奇與探究中才會有生活的動力,假如有一天人類把這個世界的所有奧秘揭露得一覽無餘的時候,人類也就恐怕走到了盡頭。

但不管怎麼說,把人生當作體驗,我認為是一種非常中性的解釋,它剝離了人生觀、世界觀的局限,以一種非常坦蕩的胸懷來看待人生。人生是一種體驗,感受則是一種對比。一個一出生就掉進富貴窩裏的人是不會有什麼幸福感的,而一個一出生就落進貧窮堆裏的人也不會覺得自己特別不幸。最悲慘的是從富貴墮入貧窮,最幸福的是從貧窮走向富貴。假如我們把人生所有的幸福與苦難、歡樂與悲傷、成功與失敗、得意與失意、順利與挫折都看成一種難得的人生體驗的話,又怎會為一時的挫折而自暴自棄、悲觀絕望?

想想瑪汀·威弗,一位天主教修女,多年前開始參加體育運動——那年她55歲。後來,她在各項運動中贏得44塊金牌、銀牌及銅牌,包括5千英尺競走、雪靴賽跑、快速及花樣滑冰、籃球罰球線跳投等項目。

在一般人開始競爭金牌的年紀,瑪汀修女已是洛礦山長青賽及全美長青奧運會的成員。

“大家變得軟弱無力,”她說,“我並不僅指體能而言。任何逾越極限的事,大家都不想做。但除非你去嚐試,否則不會有任何結果。年齡絕不是全心投入及熱愛生活的絆腳石。最重要的是,要盡情享受生命全部的豐富與甘美。為他人做事,與他人共事,永遠不要畏懼你的極限,要選擇在生命中獲勝!”人生大舞台,關鍵靠自己表現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生命在延展。

總有一些讓你揚眉吐氣的事情,在我們生命的長河裏激起陣陣漣漪,撞開朵朵浪花,這樣的幸福或長或短,或多或少,總是能夠在我們的生命裏留下一些鮮亮的印記,留下一些美好回憶。

課堂裏,我們鼓了半天勇氣,舉起了自己的小手,說出了自己醞釀了良久的話語,獲得了老師滿意的笑容,肯定的眼神。在一本自己喜愛的雜誌裏麵,發現居然刊登了自己半年或者一年以前寫的文字,你卻掩飾內心的雀躍,把雜誌往書包裏一放,抱在胸前,隻有你一個人知道,你的懷抱裏有一個明媚的春天,有一個讓你興奮得徹夜難眠的理由。一天,你發現你桌前的那位清高的姑娘給你一個善意的微笑,似乎微笑的內涵還包括一些隻有你們懂得的東西,於是,在給你溫柔微笑和對別人的淡淡冷酷的對比中,你感受到重視的甜蜜和陽光的燦爛。

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感覺是那樣的尷尬,那樣的無奈,那樣的心痛。你的心情總是沉沉地,腦海裏總是上演著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天空總是那樣的陰沉,父母、老師、同學還有朋友的心靈距離總是那樣的遙遠。於是,你有了出走的想法。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大雜燴,一個五味瓶。

如果樂觀些,你會認為生活是五彩繽紛的,有滋有味的。

如果悲觀些,情況就不一樣了。陰沉的天空,陰沉的心境,陰沉的人生……

莎士比亞說:“人生如舞台。”

這句話是樸實的,也是真實的。

人生是一個大舞台,你是舞者。

有精彩的時候,也有敗筆。有前台,也有後台。

生命是否精彩,你的表現最重要。

前台,為了精彩,為了更加精彩,為了台下陣陣的掌聲,我們粉墨登場,費盡心思,化好了妝,穿好了衣服,準備好了台詞,端好了架式,調勻了呼吸,一步步踱出去,使出渾身解數。該唱的,唱得五音不亂;該說的,說得字正腔圓;該演的,演得淋漓盡致。於是博得滿堂彩,興盡而意滿。

然而,總要有回到後台的時候,脫下戲服,卸下妝彩,露出疲累的雙眼,也許你竟沒有一個朋友在等待,和你說上一句真心話,道一聲辛苦和感謝,或默默交換一個眼色。

在這一熱一冷的過程中,我們的人生還在繼續。

其實有時候,既然你已經獲得了許多喝彩,已經得到了許多認同,已經成功了或者至少局部成功了,你就應該有勇氣麵對成功背後的種種下一次的失敗。總是成功的人生,是許多人所理想的願望,事實上卻從來不是這樣。

所以,有享受成功的時候,你也得麵對現實:失敗、沮喪同樣源源不斷地向你靠攏。

生活給了你許多幸福,同時也不斷讓你接受種種磨礪。

我常想:歲月猶如一把犁刀,遲早要在我們的生活中刻下許許多多的痕跡。在歲月犁刀的舞動下,我們將是一個什麼樣子,那就要看我們的表現了。

在自己的一舉一動中,或許我們接受幸福,過著安靜或者熱烈、平淡或者激揚的生活,在時間的隧道裏體會生活的美好,在不斷的成長中欣賞屬於自己的雕塑。我們同時也在承受著種種苦楚,埋怨著老天的不公平,在羨慕別人的好命運的同時,加深了對自己的傷害。

有些幸福是可以把握的,隻要我們真誠去獲取,這個過程有時付出的代價也許很大,但我們畢竟得到了。有些事情是模糊的,方法對頭了,你就獲得了,這是你的能力,方法有時不會那樣好,至少沒有你想象得那樣好,說不準你就失去了它。有些東西不是你的,怎麼努力還是得不到,但是隻要努力了,結果我們又何必強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