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2)

前言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一個經濟繁榮、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中國以和平的方式悄然崛起了。當世界上各國看到這一幕時,“中國熱”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不斷升溫。當中國人為自己偉大的祖國所創造的巨大成績感到鼓舞、自豪時,中國人開始將目光轉向國內,從自身尋找智慧和力量,其表現之一就是對中國傳統經典的重新闡釋解讀,以此用於指導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

《老子》一書也在這些經典之列。它言簡意深,哲理宏富,雖然隻有區區“五千言”,但濃縮了大量的人生智慧和至理名言,它詩般的哲學語言寓意深刻,言有盡而意無窮,給後人提供了無限解讀的廣闊空間。

細讀《老子》,我們發現,雖然老子與我們在時空上相距甚遠,但老子的思想與智慧卻鮮活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他的語言也成為人們常說而不知的口頭禪,如“大巧若拙”、“大器晚成”、“根深蒂固”、“福禍相倚”、“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出生入死”、“天長地久”、“功成身退”、“天網恢恢”、“無為而治”、“少思寡欲’’,不都仍是我們日常口語中有生命力的詞彙嗎?人類亙古不變的智慧縮小了我們與老子的時空差距,消除了因人類生存環境、物質條件與文化生活等層麵上所形成的差別,因此讓我們覺得老子離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很近很近。老子的思想如同他的語言一樣是萬古常新,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過時,這是由其思想的特質決定的。

《老子》所揭示的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所揭示的人與自然、人與物質及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矛盾,所揭示的人自身具有的難以克服的本性等,從本質上沒有變化。今天,人類的物質生活遠比老子時代富有,但是麵對種種物質財富的誘惑,今天的人類與兩千多年前的人類表現出同樣的貪婪,不能理解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今天的人類與兩千多年前的人類一樣庸俗、浮躁、自以為是,不能學習老子的“致虛守靜”、“和光同塵”。

中國古代思想家多重視社會政治問題,對現世懷有深切的關懷,即便如老子這樣超凡脫俗的道家祖師亦不例外。他提出了統治、做事的各種具體的策策略、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用來指導現實生活實踐,體現了其現代意義。

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推銷的時代,我們幾乎沒有一天不在推銷,隻是推銷的目的各不相同罷了,有的人是在推銷有形的商品,有的人是在推銷無形的服務,有的人是在推銷新奇的創意和策劃,甚至有些人則是在推銷自己,城市也在推銷自己,國家也是如此……可以這麼說,隻要存在競爭,並且需要將“產品”推向市場,就需要推銷。那麼老子的思想智慧可以用來指導推銷這一如此普遍的行為嗎?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知道,推銷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因而是在西方提出、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西方人注重機械原子論的自然觀,思維縝密嚴謹。因而,使推銷較早地成為科學。中國人注重辯證的氣一元論的自然觀,刻意神似而鄙薄形肖,主張格物致知,所以,將推銷視為哲理的實踐。西方推銷理論剛性特征明顯,中國傳統管理學說軟性特征突出。在這個提倡人性化的時代,以人為主的軟推銷理論無疑具有更大的市場,這正與以人本主義為主要思想的老子學說不謀而合,若將西方嚴密的科學推銷方法同老子以人為本的軟推銷融為一體,必將大大提升推銷員的推銷水平,帶來更加突出的推銷業績。這正是老子學說的魅力所在,也是研究老子管理思想的目的所在。

當然,2500年前的老子當然不會為現代的推銷活動提供現成的答案,今人也不會用他的話去套現代的推銷活動。但老子的思想和智慧,對現代人的推銷行為有著極強的啟迪作用,這也是毋庸置疑的。我們認為,老子的學說對推銷的指導至少有如下一些借鑒:

第一,要樹立正確的推銷價值觀

推銷的價值追求是什麼?這對於推銷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價值觀決定了推銷員的行為。按照一般的理解,推銷員其價值追求當然是盈利。這自然不錯,但卻不夠。因為企業盈利的前提是推銷員必須有自己的顧客群,如果沒有自己的顧客群,哪裏還談得上盈利呢?有沒有贏得顧客、鞏固顧客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