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旅 行(1 / 3)

第六章 旅 行

阿蘭

時值假期,世界上到處都是從一地趕到另一地的旅客。他們顯然想在很少的時間內看到很多東西。如果這是為了豐富話題,這樣做再好不過了,因為提到許多地名足佐談資,可以占據談話時間。但是,如果他們旅行是為了自己,為了真正多看到一些東西,我就不理解他們了。入門走馬觀花看到的東西差別不大。一道山澗不過是…道山澗,以高速度周遊世界的人,倦遊回來的腦子裏保存的記憶不比他出發時豐富多少。事物的豐富多彩體現於它們的細部。觀看事物,還應是瀏覽各個細部,在每一細部上都稍作停留,然後重新用一瞥把握整體。我不知道別人能否很快做完上麵這些事情,然後趕往另一個目標。我肯定做不到,盧昂的居住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每天可以對一件美麗的東西望上一眼,比如說他們可以像欣賞掛在家裏的一幅畫一樣欣賞聖圖昂大教堂。

反之,如果人們一次參觀完畢某一博物館或某一旅遊地點,事後留下的印象幾乎總是一片模糊,好像一幅線條不分明的灰色畫。

按我的趣味,旅行應是一次隻走一兩米路,不時停下來再次察看同一事物呈現的新麵貌。我經常離開正道,到左邊或右邊小坐片刻。觀察的角度一變,一切跟著變化,而得到的收益則勝過走l00公裏路。

如果我從一條山澗走向另一條山澗,我找到的總是同一條山澗。如果我從一塊岩石走向另一塊岩石,我每走一步同一條山澗會顯示不同的麵貌。如果我回到一件已經見過的東西上去,這件東西果真會比一件新的東西更加打動我,而且它確實變成一件新的東西了。問題僅在於選擇一種豐富多彩的景色,以免因為習以為常而無動於衷。不過進一步應該說,隨著人們學會更好地觀察事物,平淡無奇的景色也會蘊藏無窮的快樂。再進一步說,無論什麼地方,人們都可以看到星空這個美麗的深淵。

幸福是樸實的。它存在於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它不一定是物質的,也不能夠量化。

最近和幾位女友聊天,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幸福”二字。我吃驚地發現,居然有一半人覺得自己不幸福.。晶說:依我看,幸福就是能隨心所欲。所以我羨慕那些有豐厚經濟基礎的人,衣食無憂,不為生活所迫,可以最大可能地滿足自己的心願。凱說:我認為,幸福就是享福。我總是覺得很多人都比我幸福——人家嫁了個好老公,又能於義體貼;人家自己創業成功,從此不再受老板的氣;人家有份好.工作,可以經常見世麵;人家…雲說:我覺得,幸福就是能夠心想事成。可是你看我,雖然有個不錯的男友,但在外地工作;雖然有個喜歡的職業,但是壓力太大;雖然攢夠了錢想去巴黎,但是一直抽不出時間;還有..

真的嗎?幸福真的這麼難尋?為什麼很多人眼裏的幸福都在別的人身上出現?

我想起了兩個月前去洛杉磯,在聖塔莫尼卡的海灘上遇到的一對韓國老夫婦。那天,天空很藍,海麵翻卷著白浪。我們注意到,在一個高出海灘的土坡上,有成群的白色海鳥起起落落。走近一看,那對老夫婦正在從小麻袋裏掏出食物喂它們。看得出來,老夫婦和這些海鳥很熟,因為幾乎每一隻鳥他們都能叫得出名字來,還指指點點對我們說哪隻鳥最調皮,哪隻鳥最近剛做了媽媽。原來,老夫婦住在這裏已經7年多了,7年中的每一天下午,他們都會來喂海鳥。“我們都覺得這是生命中的幸福時光。”老夫婦對我們說,“大自然這麼美,我們覺得隻有做點什麼才能回饋。”

現在,回過頭來再想“幸福” 二字,我很想說——有的時候,是不是因為我們過於物質化,而人為地誇大了幸福的標準,把幸福當作是一件可以炫耀的外衣?或者是說,我們眼裏的幸福,太多地與個人物質欲望的滿足聯係在一起,以至於當我們得不到滿足,就會心生怨氣?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現有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影響了我們對幸福的感受。

當然,生活中仍然會有很多的不如意,但這些不如意不足以改變我們對幸福的體驗。對,幸福是一種體驗,是每個小小心願的滿足就能給你帶來的美好感覺。好比,有人愛是一種幸福;有人分擔苦惱是一種幸況:“丈夫對你感情如何?”少婦臉上有了笑容說:“他很疼愛我,對我關心備至。”老專

家又問:“孩子呢?”少

婦眼裏閃出亮彩說:“女兒很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好也很懂事。”

老專家再問:“你呢?

做些別的事情嗎?一少

婦連忙點頭說:“我是

搞服裝設計和加工製

作的,每年都有一些產。

品出口,去年,我人股

的這家服裝廠還被評為明星企業……”

老專家一邊問一邊用筆寫,然後把寫滿字的兩張紙放到少婦麵前。一張紙上麵寫著她的苦惱事,另一張紙上麵寫著她的快樂事。老專家對少婦說:“你的病已經診斷好,這兩張紙就是治病的藥方。你把苦惱事看得太重了,忽視了身邊的快樂。"說著,老專家讓的微笑,是一種柔情的暖風,可以化解那種成為情感隔膜的冰霜。

無論男女,在情感生活中都需要柔情。而柔情的發展,同它的最直接的、人人都理解的外部表現——人的充滿真摯和美的微笑,有著內在的聯係。

不會微笑的人是蠢笨的人。

不會微笑的人是乏味的人。

微笑在臉上,其本源卻在內心。

保加利亞哲學家基裏爾·瓦西列夫在《情愛論》一書中說:“愛的微笑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可以打開心靈的迷宮。它的光芒照亮周圍的一切,給周圍的氣氛增添了溫暖和同情、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景。”

微笑是一種無聲的親切的語言。了這份“永遠”的人生厚禮,我們把可以切身觸及的幸福都丟掉了。

隻要我們不惜感受,幸福倒有點像那些百抽不中的彩票,極易到手?道理如蒙田先生所言:“最美滿的生活,就是符合一般常人範例的生活,井然有序,但不含奇跡也不超越常規。”好似花開花謝,樹枯樹榮。

而“永遠幸福¨其實是用細碎的珠貝串起的一條纏繞生命的長鏈。我們隻有耐煩於平鋪直敘的生活,才會從中揀拾到蘊藏著幸福光澤的顆顆珠貝。

隻是我們從來都願意把對幸福的擁有高置在成就大氣磅礴之業、遭遇蕩懷激烈之情之上。而我們一旦脫離了常人範例之後,才茅塞頓開:幸福原來是能頻頻與我們打招呼的老熟人,隻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

一封寄自倫敦的來信,聲稱是用握著菜刀長滿硬繭的手寫的。每天深夜,當這位先生從地下室的後廚中走出來,都會猛吸幾口外麵的新鮮空氣。他竟覺得:“能在大街上自由漫步,真是幸福!”

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遠離了幸福。在我們徒自對幸福做著縹緲不已、詩意無限的遙想中,它正悄然地隨著歲月從我們的指間和身邊流走…活著是芙麗的,工作著是美麗的,必要時,犯錯誤亦不失為一種美麗。錯誤讓我如此美麗林鳴

我有兩位性格迥異的摯友。

一個沒完沒了地惹禍,被眾人譏為“三分鍾一個主意”。少年時騎自行車去內蒙古探險,險些叫狼叼了去;曾上過戰場,槍炮一響,嚇尿了褲子。麵對不斷的打擊和挫折,他每回都能踉蹌著爬起來。一連串磕頭絆腿的生活經曆倒像勳章,掛在他相當自信的胸前。奇怪,這盞並不省油的燈,不僅事業小成,在人群中還是個受歡迎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