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心路物語
一個人的感動
鈞台中心學校一(7)班於溪
我喜歡一個人靜默的時刻,獨倚窗前,靜靜的倚著,我喜歡看靜靜的景物,靜靜地看著。
我並不否認這喧囂的大地,它生機勃勃,但是我愛靜默,靜靜地,靜靜地,聆聽若我們平時昕不到的聲音。
我聆聽花開花謝,我聆聽百鳥相鳴,我聆聽泉水叮咚,我聆聽我的心聲。我聆聽著我極想聽到的最美好的天籟,隻有在一個人的時刻。
我並不否認這嘈雜的人生,它真實、確切。但是我愛靜默,靜靜地,靜靜地,觀察著我們平時所看不到的事物。
我觀察日出日落,我觀察大雁南飛,我觀察粼浪層層,我觀察我心中向往的真諦,我觀察著我極想看到的最美好的事物,隻有在一個人的時刻。
我這並不忙碌的人生,它有喜有悲,但是我愛靜默,靜靜地,靜靜地,感受著我這平時所感受不到的感覺。
我感覺雲開日出,我感覺驕陽炙曬,我感受清風拂麵,我感受自己的存在。我感受著我極想感受的最美好的感覺,隻有在一個人的時刻。
這一切一切美好的事物,隻有在一個人的時候才能品味到,不管有多麼忙碌,總需要靜一靜,在—個人的時刻,微微地搖動一下自己想要擺脫束縛的心靈,讓它靜默。讓它沉澱,使它淨化,使它感動。
隻有在一個人的時刻,還原心靈的潤澤,這生活才變得那麼有意義,那麼的美好。
一個人靜靜地想想吧:想想周圍的事物,想想你的人生,生命與心靈定然有所觸動。在雨後的時刻,總需要望一望天邊的彩虹!
音樂,使我樂在其中
鈞台中心學校一(7)班於溪
不知是在什麼時候,人們發明了音樂;它宣泄了人們的感情,使人們的內心得到了滿足。
我愛音樂,它是一種無形的美,它足以讓你興奮,讓你快樂,讓你感歎,讓你忘我,讓你感到心曠神怡。
聽音樂,眼前現出一種美,如朝霞,如彩虹,如清幽密林。
我把音樂的海洋看作仙境,神遊其中,如柳宗元“悠悠乎,與浩氣俱而奠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我把音樂的海洋看作一種豪情,正如敲擊著安塞腰鼓的後生。
我把音樂的海洋看作—個瘦弱的人兒,正如李清照“人比黃花瘦”。
我把音樂的海洋看作珍妮的七色花兒,它讓我飄蕩到我想去的地方。
神遊於音樂海洋中,我被它撼動,我被它陶醉,沉溺於海洋中,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我的靈魂得到了超脫。
音樂是我的知心好友,它安慰我,鼓舞我,使我平靜,使我快樂。寂寞時聽一聽幽柔的音樂,它在告訴我心靈需要感動;憂傷時聽一些歡快的音樂,它在提醒我人生需要歡樂;激動時聽一些豪放的音樂,它在告訴我人生要有豪情。
隱然間,你會有所感觸,你會明白它其中所闡述的做人的道理,它正如書本一樣可以豐富你的品位,提高你的修養,升華你的思想,開闊你的胸襟。
感動的時刻是美妙的,心靈的顫動是美妙的,靈感與靈魂所撞擊出的火花是美妙的,正因為音樂具有這些奇異的功能,你才能懂得這些人生中最美好的東西。
總渴慕著一個地方——一個秀麗的地方,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一個勝似桃源仙境的地方,在獨品清幽,卻不知其所以然。今兒終於明白,那是音樂海,是不同樂器奏出一個虛擬世界,是我理想的好去處。
人間之樂,得之心,而喻之音樂也。
音樂,是全人類,或許是全宇宙共通的語言。小作者以女孩如曇花般敏感的心靈對音樂進行全新的詮釋,顯示了作者獨特的心靈感受和語言表達功力。一個中學生,能有如此敏銳、纖細入微的感知力和表現力,實屬難能可貴。
(輔導老師:朱建偉)
我看“孤獨”
鈞台中心學校三(3)班車丹
人生旅途有兩種站台:一種是熱鬧,一種是孤獨。熱鬧如生命路上的花園,有蝶舞,有鳥嗚,但沒有生命的果。而孤獨如生活的古化石,雖然沒有半點溫熱,但卻可以壘成向上的梯台。
孤獨是一種清福,一個人的泉湧般的靈感大都是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才有的,隻有自己孤獨的時候,我才會靜下心來想一想我的人生信念,我是為了什麼才來到這世上的。有時候也會想想曾經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想一想有沒有後悔,有沒有對說過或做過的事負過責任,後不後悔。該不該後悔,為什麼做過了還要後悔,既然後悔為什麼還要去做,在做之前有沒有考慮過後果,如果沒有,那為什麼沒有考慮……
我曾經懼怕孤獨,但現在的我,開始珍惜孤獨帶給我的來自靈魂深處的思索;開始珍惜孤獨帶給我的一份悠閑自在。
珍惜孤獨,體昧孤獨,不要懼怕孤獨,孤獨會使你堅強起來,走向成功。孤獨是你生活中的老師,學習中的導師,去體味孤獨吧!
小鳥的悲哀
鈞台中心學校一(1)班賈若愚
我是最喜愛小動物的。飛鳥掠過天空我會仰起臉,靜靜地注目著它消失在天邊,恨不得也讓自己插上翅膀和鳥兒一起飛翔;我也喜歡輕輕地浮在水中快活地暢遊,好想讓自己變成一條小魚和他們一起在水中嬉戲。但也許是自己太喜歡它們了,把對它們純潔的愛演變為自私的愛,因而深深地傷害了一個小生靈。
我要講的是一隻小小的麻雀。麻雀是一種常見的小鳥,無論在哪兒,都會看到它們快活的身影。它們有時會飛到地麵蹦蹦跳跳地找食吃,有時在枝頭快樂地“喳喳”叫。但你可別小看了它們,這些小家夥可精靈著呢!隻要昕到一丁點兒的動靜,便“嗖”的一下沒影了。這讓許多渴望得到它們的人隻能望塵莫及了。我真是幸運,老天知道我喜愛它們,專門帶給了我一個得到它的機會。那天下午,當我推開半掩著的廚房門時,眼前猛然一亮:。一隻小小的麻雀被困在廚房裏了,它正試圖從明亮的窗口逃出去,卻一次一次地被無情的玻璃撞了回來。我被它的行為感動了,想要幫助它,但這種想法卻馬上又打消了。因為我喜歡它,過去無法得到它,現在終於有了機會。當它又一次狠狠地摔在地上,還沒等它來得及再飛起時,我一個箭步衝上去,緊緊把它抓在手中。我仔仔細細地觀察著它,它雖然不是特別的漂亮,但小巧可愛。它全身的毛滑滑的,呈土黃色,有的地方還有點泛黑。細細的小爪,好像輕輕一折馬上就會斷似的。灰灰的尖尖的小嘴一張一合,發出輕微的聲音。一雙圓溜溜的小黑眼,大概是受到了剛才的驚嚇,透露出不安的神情。我特別喜歡它,希望它能長久留在我的身旁帶給我快樂。於是,我找來一根細繩子,輕輕地係在它的腿上,但小麻雀一點也不喜歡,拚命掙紮著。它一次次地飛了起來,但每次都被繩子反拽了回來。這樣連續幾次失敗的飛行後,小麻雀便不飛了,臥在地上一動不動。我以為它是餓了,拿著幾粒米放在它麵前,但它瞧也不瞧一眼。我端來水呢,它也不喝。這時,我也很著急,也曾想到放了它,但這種意識卻馬上打消了,因為我是多麼喜愛它啊!我舍不得放了它,我想讓它永遠留在我的身旁。我回頭望見它那痛苦的表情,很心酸,哪怕隻讓它在我身旁一天也行啊!我下決心,明天,明天一定放了它。但令人傷心的事卻在這時發生了:小鳥越來越虛弱了,它的胸脯跳得好厲害,翅膀在地麵上撲棱了幾下,但都沒有飛起來。我知道它快不行了,趕快把繩子解開,把它捧在手心裏。我向它呼喚:飛吧,飛吧,你自由了……但是,它隻是望了望遼闊的天空,夕陽的餘暉暖暖地斜射在它那黑溜溜的眼睛上,發出刺眼的光芒。我知道,那是它的淚。不久,小麻雀便永遠地睡著了。可我還在想,它的心沒有從此沉睡,它一定還在天空翱翔。
記得當時奶奶告訴我:“被捉住的小鳥是最容易死亡的,它們都是因為著急而死的。”我一下子全傻了。我好後悔,我恨自己,恨自己為什麼那麼自私,恨自己為什麼隻顧自己的感受。但是一切不該發生的都發生了,本來我是可以改變這場悲劇的,但我卻因自私沒有做到。
喜歡小鳥,但不一定要去擁有它們。如果大家真正地愛它們,就應該給它們真正的自由。
思念
鈞台中心學校二(8)班李楓凱
曾幾何時,我竟然也嚐到了思念的滋味,這是緣於媽媽和哥哥。我不能說思念是什麼,我隻能說思念像什麼。
思念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飄飄悠悠的,綿延不斷。
思念像一個饑餓的人,突然得到了一個饅頭,雖吃不飽,但也能夠填充心靈的空虛。
思念像一個還未成熟的青蘋果,酸酸的,澀澀的。
思念像一本深不可測的書,吃不透想不透,要慢慢的咀嚼品味。
思念像一個盲人突然恢複了光明,那種滋味又辛酸,又快樂。
思念,一種多麼奇妙的感覺,明明是一朝半會兒實現不了的,可心裏還要忍不住去想它,想過去,想將來,想著見麵的情景。
思念是種朦朦朧朧的情感,隻能意會,不能言傳。
思念像一隻紅玫瑰,看起來嬌滴滴,紅豔豔,但那玫瑰下麵就是刺,一不小心,心就會被刺傷,刺痛。
思念像一隻毛毛蟲,被人唾棄的滋味是很痛苦的,但它一旦變成蝴蝶之後。一切又是那麼美好,甘甜。
思念多麼奇妙,它使你的心時時刻刻想著思念的人,並催促你去努力,仿佛那動力就在身邊。
思念是一種多麼微妙的感覺。說不清,道不透,它包含了一切滋味。它也是內心世界的一部分,如果把思念的心靈一顆顆串起來,那麼每個人的生活將是一串多麼璀璨的水晶啊!我願讓思念時時環繞在我身邊。
寬容是美德
鈞台中心學校三(1)班劉瀟褘
看到這個題目,不禁想起了周總理的一個故事:一次,理發師在給周總理刮臉,總理咳嗽了一聲,刀子把臉刮破了,理發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周總理和藹地說:“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動呢?”這樁小事,使我們看到了總理身上的美德——寬容。
寬容是一種美德,留心一下,不難發現在人際交往中,凡能做到寬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眾人歡迎。像周恩來這樣好的總理,待人寬容,平易近人,當然受到全國人民的愛戴與尊敬。人與人交往,難免會有些小摩擦。由於各種原因所致,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過錯,如果在日常的相處中,對別人的過錯能以寬容對待,就等於給對方提供改過的機會。在中國曆史上,秦王贏政,若不是聽取了李斯“海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諫,收回逐客令,恐怕就會失去李斯等一批大臣的支持,難以順利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再說李世民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依靠這一點,得到眾臣的鼎力相助,從而開創了唐代盛世。縱觀曆史與今天,如果沒有“海納百川”的寬宏氣度,不具備寬容的美德,開創一方事業隻能是一句空話。
有的人就不具備寬容的美德,他們心胸狹隘,斤斤計較,不肯吃虧。如慈禧太後,曾因一位大臣無意說的一句話而殺了他全家。這樣的人是典型的“小肚雞腸”,所以她隻能顧及自我淫欲,忽視大業從而成為千古罪人,遺臭萬年。
總之,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們要以“和為貴”為原則,決不斤斤計較別人的過失,多為別人考慮,就能確立起友善的人際關係,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當然,對那些犯罪行為,一定要利用法律的力量予以重錘打擊,決不心慈手軟。
寬容是美德,當今社會大有發揚之必要。
“O”的遐想
鈞台中心學校三(7)班王帥民
在一張白紙上,你用一隻精致的筆在上麵畫了一個0,於是,印入你眼簾的是一個橢圓形的圓環,透過這個環,你看到的是一片空虛、空白。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零的內涵十分豐富,它變成了令人深思的話題。
一個謙虛者的起點便是零,它可以引導謙虛者向更高的目標奮發前進,零又是驕傲者的終點,它使驕傲者走向衰落,步向深淵。
零是一片空地,你不去挖掘播種,不去管理,便會長出荒草,布滿荊棘。如果你辛勤耕耘,就能種上蔬菜,栽上果樹,得到豐收。
在一個弱者的前方,零是一個帶著微薄希望的救生圈,讓你隨波逐流;在強者的前方,零是一麵敲得震天響的戰鼓,催促你攻克學習中的每一個難關。
零是一個神奇的套環,它能把慷慨激昂、向前奮跑的人從九十九拉回到原來的起跑線,令人“望百興歎”,它又有如一個魔戒,誘導你向無止境的前方狂奔。
一個勞教人員把零看成是自己痛改前非的新征途,好好做人,一切重新開始;而另一個勞教人員卻把零當成自己生命結束的終點,對前途絕望,從而失去了生活的勇氣。
零這個空白圈,當它變成人們口裏吐出的一陣陣煙圈時,又是那樣毫無分量與價值,但在創業者心中,它永遠是新起點,一旦取得成果,他們就希望在數字後增加一個又一個零。
最後,我要告訴大家:我們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跨時代的人才不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更需要有時代所需要的開拓創新、放飛理想的精神。
這就是我從零所遐想到的。
感動
鈞台中心學校一(7)班張晗
感動是絢麗多彩的,媽媽說感動是勞累時兒女一句關心的話語;老師說感動是上課時那一雙雙專注的眼神;學生說感動是試卷上那個鮮紅的數字;醫生說感動是病人康複後那一張張欣喜的笑臉;朋友說感動是在困難時千裏之外的一份牽掛,一紙來鴻……是感動賦予了大幹世界多彩的衣裝。生活本身正如喜劇與悲劇一樣,無論過程與結局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這種不可言喻的震撼便是感動。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忙了一天的他,饑餓難忍,他摸遍了全身,隻找到了一角錢,怎麼辦呢?他想還是到下一家討口飯吃吧。他敲響了這家人的門,開門的人是一個女孩。男孩羞澀得不知所措,躊躇再三,隻討了口水喝,女孩看他饑餓難忍的樣子,就給了他一杯牛奶。男孩問道:“這個要多少錢呢?”女孩看了看他,微笑著說:“不要錢,一分也不要。老師教導我們,每個人都要有愛心。”男孩感動了,他喝完牛奶,道了聲謝就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他不僅覺得自己渾身是勁兒,而且還隱隱看到上帝在向他微笑。
其實,男孩本是覺得掙錢太難而打算遐學的,可女孩改變了他的決定。
數年後,那位女孩得了一種十分罕見的病,當地的醫生已經無能為力了。她轉到一座大城市的重點醫院,由專家會診治療。當年的男孩已是大名鼎鼎的醫學專家了,他是她的主治醫師。當看到病曆上病人的來曆時,一個畫麵在他腦子定格。他迅速放下病曆,直奔病房。眼前的一幕讓他下決心一定要治好恩人的病。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艱難手術,她終於戰勝了病魔!當醫院把醫療費通知單送到時,他居然毫不猶豫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死而複生的她,拿著醫療通知單卻全身顫抖,她不敢看,因為她知道,手術費用會吞食她所有的家產。在醫生的再三催促下,她終於鼓起勇氣打開通知單,最下麵的一行小字引起她的注意:醫藥費——一杯牛奶,凱利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