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幸福是什麼?有人會說,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呼風喚雨便是幸福;也有人會說,給我用之不盡的財富,每天過著揮金如土、紙醉金迷的生活就是幸福。誠然,權勢和財富可以令人有滿足感。因而從古至今,多少人為了追求這種“幸福”不惜放棄尊嚴,淪喪道德。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富人白天縱情享樂,想盡一切辦法剝削窮人。然而,這個富人一到晚上卻總是徹夜難眠,不停地做著噩夢;相反,窮人白天雖然十分辛苦,但到晚上卻能甜甜的睡上一覺,好夢連連。一個擁有白天的“幸福”,一個擁有夜晚的幸福。你可以說白天幸福的人就一定幸福嗎?或者白天受苦的人就一定不幸嗎?

對於幸福,一百個人或許有一百種答案。有人認為金錢和權勢並非幸福的來源,家庭的和睦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總是有著家和萬事興的說法。也有人認為努力拚搏獲得事業的成功生命才有意義,人生才充滿幸福感。無論從哪種角度來看,歸根究底,幸福隻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滿足感。

幸福的含義並不深奧,可以很簡單地歸結為:想要——得到!當你渴望住上新房,最後如願以償地喬遷新居時;當你苦追的女孩終於和你結婚時;當你一直覬覦經理的位置“榮登寶座”時。一心追求的東西在頃刻間成為現實,或許這其中經曆了風風雨雨,但這一刻你無限滿足、快樂,這便是幸福。越是坎坷,幸福感越是濃鬱。於是,所謂幸福,也可以歸納為一個成語:夢想成真!

然而,幸福的含義卻又不是那麼簡單。人們之所以會有幸福感,是因為首先有了欲望。人類的進步和欲望密不可分。自古以來就有“七情六欲”的說法,《呂氏春秋》裏最早提到的“六欲”是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產生的欲望。現代人的又將其歸納為“求生欲、求知欲、表達欲、表現欲、舒適欲、情欲”。盡管所指有所出處,但無疑欲望便是生理和心理的所求。因為想要生命更長的延續,所以才有了醫學的進步;因為想要滿足味覺、聽覺、視覺等需求,所以才有了美食、電影、電視等諸多元素;因為想要生活得更為舒適,我們的衣、食、住、行才會不斷地提升;因為想要更為徹底地了解世界,我們的知識才會越來越豐富,科技才會越來越發達。可見,欲望是人類進步的推動力。沒有了欲望,世界也將變成一潭死水,停滯不前。

在中國人的哲學裏,中庸之道才是核心。因為我們知道,物極必反、水滿則溢。凡事都應該掌握一定的度量。欲望雖然能夠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但也是一把雙刃劍。過度的縱欲,隻能將人類文明推入死亡的邊緣。這絕非危言聳聽,能源耗竭、環境汙染、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等等,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人類文明都在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

同樣,幸福感也是如此。當我們將欲望無的放失時,原本能夠滿足心理或生理需求的事物卻不值一提。於是,我們不停地追索,不停地伸向更深的欲望,永遠也得不到滿足。即使某一瞬間得到片刻安慰,卻又發現此時的欲望卻同時在延伸。那麼,即便有了幸福感,也不會長久。

我們生活的是一個花花世界,也是一個充滿危機的世界。有時我們會疑惑,為什麼我們的科技越來越發達,物質越來越豐富,卻覺得越來越失落,越來越沒有安全感,甚至感到一度的絕望?所謂幸福,也隻是一種奢望而已。相反,小時候我們沒有電腦手機、沒有如此豐富多樣的食物、沒有多餘的零花錢,但我們卻會因為父母的一次小獎勵而無比的快樂。因為我們長大了,身體如是,欲望亦如是。我們渴望的東西越來越多,誘惑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