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有人說,孩子的成長需要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但其實,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
付出這樣的代價才能長大。每個人都有年少、無知的時候,在那個時候,他不可避免地要出
現一些不恰當行為和習慣,關鍵是看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其走上積極的人生道路。
不可否認,許多父母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都會麵臨孩子的許多問題,包括任性、胡攪
蠻纏、欺騙、罵人、懶惰,等等。對此,父母若不加以重視和引導,就很可能讓孩子的這些
行為和習慣成為自然,進而對其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導致他走上偷竊、賭博、逞強鬥狠等的
歧途也不無可能。
一個15歲的男孩,在父母離異後隨父生活,因為家裏貧窮,對他又缺乏管教,他常常
與同學偷建築工地的材料當廢品變賣,換零花錢,在學校還經常不經同意拿別人的東西。初
三那年,他從學校寢室偷東西被發現後遭開除。此後,他開始在外大肆偷竊,20多天的時
間裏竟行竊6次,最終被抓捕走進"高牆"。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千萬不能讓他伸出"第三隻手",向犯罪之路進發。
如果有人說,孩子的品性、人格沒有問題,隻是平時會表現出一點小毛病,比如不愛
學習愛上網、遇到不如意之事愛發脾氣等。這時,我們也要注意了,這可能是孩子走下坡路
的信號,若不及時糾正,後果同樣會很嚴重。
媒體上曾報道過許多類似這樣的新聞:十幾歲的男孩經常上網,漸漸沉迷於網絡,後
來還曠課甚至夜不歸宿地穿梭於網吧、娛樂場所等。但因為在家被寵慣了,孩子脾氣大,衝
動易怒,在外遇到一點小事就爭吵、打架,最後在網吧、迪吧等是非本就很多的地方打傷甚
至打死人,以致被判入獄。
可見,孩子的不良行為無所謂大小,若長期得不到糾正、改善,都會給其帶來比較嚴
重的後果。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於糾正其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各種不良行
為,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書選取孩子常見的100個行為細節,包括正確的行為與不良行為,通過許多真實的
家教案例,生動且有理有據地講述了父母培養優秀孩子的各種方法。
對孩子而言,有些壞毛病,很可能毀掉他的一生。因此,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時
刻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從細節處著手教育他"勿以惡小而為之",才能真正有利於他的健
康成長。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