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7歲前,塑造孩子性格的關鍵期(1 / 3)

第一章7歲前,塑造孩子性格的關鍵期

細節1:

孩子一生成功靠性格

在20世紀初,就有很多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對如何培養優秀人才十分感興趣,並進行了許多的研究。其中,有幾位心理學家采用了一種“笨”辦法進行研究,結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他們先是在全美範圍內對十幾萬名兒童進行篩選,從中挑選出了近兩千名智商很高、品學兼優的孩子,然後對他們的成績、性格、家庭等等因素都做了詳細的記錄,然後每隔兩年就回訪一次,並做些相應的總結研究工作。在經過了長達30年的回訪後,心理學家們研究後發現,這些小時候很聰明的孩子在成年後並非都取得了令人稱讚的成就。其中,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人從小到大都表現得很出色,有的成為年輕的醫學家,有的成為作家,有的成為優秀的企業家等等。但是,還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孩子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表現得很普通,兒時高智商的影子此時一點兒都看不出來了。

最值得心理學家注意的是,這些孩子們中間還有一些走上了歧路,如問題少年,甚至成年後成為狡猾的罪犯。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這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這麼大的變化呢?

原來,根據曆次的回訪記錄,那些走上犯罪的人,大多在性格上有些問題,而這在他們小的時候就有一些征兆,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糾正,如意誌力薄弱、愛慕虛榮、偏激、自負等等。而一些孩子雖然智商很高,但有懶惰、得過且過、不求上進的毛病,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們在中學、大學的表現也就逐漸泯然眾人矣。 可見,一個人的一生能否持續成功,其先天的智力水平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其性格因素的影響。性格,是一個人對周圍的人和事的態度和行為中比較持續的、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征。其在兒童時期逐漸表現出來,隨著年齡增加和閱曆的增長,會逐漸穩定下來,一旦形成就很難徹底改變,成為人的“本性”。

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都比較傾向於關注孩子是否聽話、學習成績是否有進步、身體是否健康,卻往往忽視其性格的“成長”是否順利。同樣的,家長也往往用孩子是否取得第一名、學了幾門藝術特長、是否考試好作為評判孩子成功與否的標準。其實,這些還隻是孩子在成長階段一時的成績,至於孩子能否在成人後、在日後的人生中都能取得令人羨慕的成就,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了,更需要其擁有優秀的品性。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孩子擁有什麼樣的性格才能獲得一生的成功與幸福呢?我們還是拿上麵的研究案例來說,經過研究,心理學家發現,對孩子的一生影響最大的性格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愛心。在家教中,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善心。這樣的孩子往往心底善良,無論是做人還是處事,都會抱以積極、善意的態度,不但能贏得周圍人的認可,孩子自己還會得到更多的心理滿足感和成就感。

毅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鼓勵孩子從小事開始鍛煉毅力,不但能磨煉其意誌,還能讓孩子早早養成“有始有終”的習慣。孩子成年後,做事往往能從一而終,不輕言放棄,有更高的概率獲得成功。

勇氣。有勇氣孩子大都敢想敢做,對未知的事物能大膽嚐試,對困難也不畏懼,可以說,有勇氣的孩子不懼日後人生路上的艱險。但是,孩子的勇氣是需要後天培養的,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勇於麵對難題,逐漸培養孩子的膽魄。

寬容。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往往有保護自己和利己的本能,在和小朋友的相處中,會表現出“自私”和對對方不友好的一麵。這時,家長就應及時教育孩子,要心胸開闊,能寬以待人,與對方共享自己的快樂,時間長了,孩子不但能贏得人們的喜愛,還能養成寬容之心,更有利於日後孩子從容麵對不如意的人生境遇。

樂觀。其實,做父母的都有這樣的體會,在自己的孩提時代,眼中的一切都是令人興奮的,無論什麼都能玩得很開心,幾乎沒有什麼能讓自己長期鬱悶的事情,這就是孩子的樂觀性。在教育孩子中,家長可著力培養孩子的樂觀性,這樣,在成年後,無論是遇到多大的困難,孩子都能看到光明的前景,無論麵臨多麼枯燥的工作和生活,他也能從中發現樂趣。這樣的人,更有可能成為人生的勝者。

反思。我們常說“人貴在自知”, 隻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及時反思和總結的人,才會不斷地進步。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對外界對自己都處在摸索的階段,這就需要家長能及時指點,幫助他們明白“反思”對自己的好處,讓他們能從小養成“自我監督、自我修正”的能力。

細節2:

7歲,培養孩子性格的關鍵期

一旦談到幼兒的教育問題時,有個名詞就會常常被專家們提及——“潮濕的水泥期”。

它的意思是,在孩子7歲前,他們的品性有很大的可塑性,就像拌在水裏的水泥一樣,可以被塑成各種樣子。7歲以後,孩子的性格就會逐漸定型,猶如晾幹的水泥雕塑般,很難再進行改變。這個比喻很形象,也很容易理解,其意在於提醒家長們在早教時期要及時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性,既不能隻顧智力開發不顧其餘,也不能以孩子年齡小而不予重視任其自由發展。 20世紀的80年代初,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凱斯教授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實證研究,他的研究方法和上一節中美國心理學家的方法如出一轍:跟蹤調查。這種方式看似無甚新奇之處,而且費時費力,但確實很有效果而且往往很有說服力。

凱斯教授和同事們在英國各地共選擇了八百多名7歲前的孩子,他們對每個孩子的性格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並對他們父母的進行了相應的谘詢,然後根據相關模型一一分類。最後,他們將所有的孩子根據性格不同分為5類人群,分別是自信心強類、適應性強類、內向沉默類、約束性強類和心理不安類。20年後,凱斯教授又對這些孩子及其父母們進行了回訪,采集了詳細的數據,然後進行對比分析。

在這幾類性格中,自信心強和適應性強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七分之三,這些孩子中的8成人數在性格上和7歲前差不多,沒有明顯的改變,他們依然自信樂觀,很受周圍人的歡迎。

而其餘的內向沉默類、約束性強類和心理不安類的孩子,他們在成年後的性格也大多和小時候一致。

這幾類孩子的性格在成年後大多變化不大,但是各種性格給他們的影響都明顯地體現出來。如自信的孩子更容易獲得較高的成就,適應性強的孩子無論到哪裏都能工作得很順利,而內向沉默的孩子不願意表露自己的喜好傾向,其餘兩類孩子的生活態度更消極些。 可見,“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著名的諺語還是很有科學道理的。在家教中,如何讓孩子在7歲前能得到良好的性格教育,值得每位年輕父母的重視。但是,知易行難,在生活中,我們做家長的在孩子的性格關鍵期應該如何做呢?對此,兒童心理學家提出了以下幾項性格教育原則,供家長參考。

1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

生活中,很多年輕的家長在聊天時往往有這樣的感慨:

“某某家的孩子多活潑,一點也不怕生。”

“我們鄰居的孩子多懂事,小小年紀都能給下班回家的爸爸拿拖鞋了”

……

這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別人家的“榜樣寶寶”般出色,自然在家教中,會向人家的“標準”看齊,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個性。每個孩子的生活環境都是獨特的,他所接觸的人、事、物大相徑庭,因此,他們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在加上先天的因素,綜合起來形成了他的個性特點。

因此,家長在管教孩子前,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深入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而不是盲目地按照自己心裏的期盼去教育。而了解孩子性格時,就要結合孩子的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綜合“考察”,畢竟了解得越細致,對孩子的成長教育越有幫助。

孩子的性格是外向,還是內向,還是內外兼有,孩子是沉靜理智型的,還是情緒衝動型的?這些在生活中都能看的出來。孩子的性格中有哪些優點是值得發揚的,又有哪些缺點是需要及時糾正的,這些都明了後,就可以逐漸“塑造”其性格了。孩子性格的具體測試方法,我們在本章的末尾的一節中有專門的介紹,有興趣的家長朋友可以參考。

2在遊戲中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我們已經知道,7歲前是孩子的性格的重要形成時期,這段時間中家長的工作是否到位直接關係著孩子一生的發展。在西方國家,家長們往往在這段時期內,通過釋放孩子的天性,在陪他們玩耍中逐漸對其性格的形成施加隱形的影響,而且往往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在我國,這段時期的早教往往偏重於智力開發,這就需要家長們注意如何在智力和性格培養中保持平衡了。其實,這二者也不是絕對的對立的。國內也有家長通過遊戲的方式將智力開發和性格培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學習時,通過增加趣味性吸引孩子的興趣,達到在智力開發的同時鍛煉孩子的忍耐心和專注力。

3注意培養孩子的道德意識

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教他們不說髒話、不欺負人、要能辨明是非等基本的道德意識,但並沒有認識到道德對孩子優良品性的促進作用。其實,道德的範圍是比較廣泛的,如友愛、謙讓、同情、遵守規則等等。它們不但能幫助孩子辨是非、明事理,還有助於孩子在成長中的自我監督約束,促進自己積極向上。

細節3:

父母的性格影響孩子的性格

撒切爾夫人是英國的第一位女性首相,並且在保守氛圍濃厚的英國政壇,她連任三屆內閣首相,在她的帶領下,英國在經濟、外交、軍事等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她也因此成為20世紀著名女政治家。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領袖,有誰能想得到她是地地道道的平民出身,所有的成就都來自於自己的奮鬥努力呢?

撒切爾夫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和她那堅忍不拔、果斷剛強以及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樣一位讓諸多男性政治家都深為欽佩的“奇女子”,是天生如此優秀的性格嗎?不是,而是深受他的父親羅伯茨先生的影響,他們父女倆在性格、氣質等方麵都很相像。不僅如此,在她小的時候,她父親就發現了倆人的相似之處,並有針對性地對她的優秀性格進行培養。 向上查幾代族譜,撒切爾夫人的家族都是平民百姓,和經濟豪門、政治大佬什麼的都沒有一點兒聯係。她的祖父是一個普通的修鞋匠,靠著手藝辛苦養活著一大家子人。因為家庭條件所限,她的父親羅伯茨先生受教育也不多,但頭腦靈活、性格剛毅且吃苦耐勞。憑著自己的打拚賺了一些錢,在家鄉開了一間雜貨鋪,在他的悉心經營下慢慢做大,成為當地知名的成功商人。羅伯茨先生更為人稱道的是他的熱心和正義感,他對政治一直頗有興趣,經常參加當地的政治活動,在不懈地努力下,他在不惑之年終於當上本地的市長,一時傳為美談。

撒切爾夫人小的時候,羅伯茨先生的雜貨鋪才開業沒有幾年,尚處在艱苦經營的階段。那時他就發現女兒和自己的性格有相似之處。為了將女兒培養成優秀的人才,他有意對其進行磨煉。除了要求女兒必須博覽群書外,還要在嚴格的家規中做事。如6歲就開始嚐試做家務勞動,10歲時放學後就幫雜貨鋪賣東西。當其他同齡孩子在玩耍時,她卻要和父親一起進行勞動。小時候的她語言表達能力並不出眾,但在父親的鼓勵下,大膽當眾講話,表達自己的思想,積極參與每一次的學生辯論和演講活動,在受到同學的嘲笑和打擊時,她從小養成的堅韌性格讓她能不為所動,繼續努力。終於,到了大學時,她已經成為學校中活躍的政治分子了。 可見,撒切爾夫人的成功並非偶然,她不但和父親羅伯茨先生的性格很相似,還在父親的幫助下,將自己的性格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為她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心理學家也曾做過這方麵的研究,發現在家庭中,父母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如不善言談的父母,其孩子在語言方麵往往也不很擅長,性格開朗的父母,其孩子也甚少出現憂鬱、內向等性格。因此,在生活中,父母不但要了解,還要能掌控自己的性格脾氣,收斂不良之處,將優秀的方麵展示給孩子,並鼓勵孩子像自己一樣發揮所長,彌補不足之處,逐漸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具體來說,在家庭中,家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影響和自己性格相似的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