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陷阱當餡餅(2 / 3)

賈女士一家平時省吃儉用,家裏共攢下9萬元,這也是全家的救急錢,不到萬不得已不得動用。然而此時,想到頃刻就能賺6萬多元,賈女士什麼也顧不得了,容不得和丈夫商量,悄悄取出這筆錢,交給了“林科長”。“林科長”讓賈女士把車開到一個胡同口,將寶石交賈女士保管,便和“小平頭”一起到家裏取錢,說好幾分鍾就回來。

誰知,賈女士在胡同口望眼欲穿卻怎麼也不見兩人回來。她便急忙到銀行去找張行長,哪知這家中國銀行根本就沒有一個“張行長”,而她手中像寶貝般捧著的“寶石”卻是地攤上隨處可見的假貨,也就不到10元錢。想到一輩子積攢下來的9萬元錢一下子就被騙光了,賈女士一下子癱坐在地。

在上海,類似的騙局發生多起,被害人都是以開出租車為生的中年婦女,文化程度不高,單純、善良、熱情,又有點“貪小”,所以容易成為騙子的“目標”。

在假物詐騙案中,騙子們一般采用分別扮演角色,用假錢、假藥、假元寶、假文物等道具設騙局,讓受騙人爭先購買。但是,無論他們的騙局如何變化,但套路都大同小異。

在這些騙局中,幾乎所有的騙子都會花言巧語,都有很強的判斷能力,清楚地知道哪些層次和年齡段的人容易受騙,掌握了這些人喜歡貪圖小便宜的心理。假物詐騙的通用手法一般有如下幾種。

1.撿錢包分錢法

這是一種最古老的馬路騙術,幾十年前就發生過;到現今為止,該騙術的內容沒有絲毫的改變,隻是時間、地點、演員在變,而受騙上當的人依然前赴後繼。

這個騙術的道具是一個鼓鼓囊囊的錢包,為顯示它的檔次,它一般都是真皮的,叫人一看,覺得裏麵裝的錢不少。其實除了錢夾縫隙裏露出的那些花花綠綠的紙幣是真的以外,裏麵填滿了冥幣或報紙。

這個騙術的演員一般是兩個人,看起來都是很普通且互不相識的過路人。

當被騙者在路上行走時,在他的身前,一名行人的身上會突然掉下來一個鼓鼓的錢包而渾然不知,這時,受害人多少會猶豫並關注這個錢包,畢竟它看起來價值不菲。若是受害人撿了錢包,乘他還未打開之際,旁邊就會冒出一個人,打著見者有份的名義要求和被騙者共同分割錢包裏的“巨款”若被騙者不撿錢包,旁邊照樣會冒出一個人來,他撿起錢包並主動要求和被騙者平分這個錢包的財物。所以,隻要有人注意這個錢包,節目就開始了。

而就在兩人準備找地方分錢時,前麵那個“掉錢包”的人會突然折回來,問他們是否撿到了錢包,如果你貪便宜,答案當然是沒看見。掉錢包的人一走,這個要與被騙者分錢包的人就會告訴被騙者,錢包你先拿著,待會兒找地方分錢,為保險起見,先把你身上的錢或有價值的物品押一點在我這裏。此時,被騙者若貪圖錢包裏的“巨款”,自然會采納對方的建議。於是,被騙者就把自己的錢或金銀首飾給了旁邊這個人,換回錢夾子。而等到僻靜處打開一看,裏麵全都是冥幣或其他破紙片。

撿錢包分錢法詐騙正是利用人們的貪欲而進行的,自己撿了錢包想占有,別人撿了也想分一杯羹,自然就落入了騙子設計的陷阱。撿錢包分錢術的變種是用金首飾及文物等珍貴物品作為誘餌,對於這些不能分割的物品,要求平分的人就讓被騙者出點錢後獨占這些珍貴物品,而等被騙者清醒後很快就發現,這些珍貴物品都是假的。

2.廉價出售“寶物”法

這是一種利用假珠寶、金元寶或外幣等進行詐騙的方法,騙子假裝由於各種原因所迫,不得不廉價出售這些寶物,而當被騙者買了之後,才發現是假的。

這個騙局的道具一般是假寶石、不值錢的秘魯幣、假冒的珍貴物品,另外,還有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這些物品的鑒定場所,到裏麵轉一圈出來或恰逢其時地從裏麵走出一個自稱能鑒定這些物品價值的工作人員來,而這些所謂的銀行工作人員都是騙子扮演的。這個騙術的演員需3名以上,且男女都有。

當被騙者走在街上時,會有一個人(騙子甲)走到他跟前,問他銀行在哪裏,並告訴他,自己有個寶物要送到銀行去鑒定、出售。這時,另一個人(騙子乙)就會碰巧出現,他會仔細端詳甲手中持有的“寶物”,然後會非常肯定地說,此物絕對是寶,並且聲稱自己有親朋好友就是某銀行的工作人員,並熱心地帶他們去鑒別真假。受害人此時完全被眼前這兩個人的表演吸引住了,為了看熱鬧,就會跟著這兩個人去一家銀行。到銀行門口後,乙會搶先一步到銀行裏“請”出一位身著銀行製服或戴銀行胸牌的人(騙子丙),讓他鑒別或拿到銀行內去鑒定此“寶物”的真偽。此人看完“寶物”或拿到銀行鑒定後肯定會說,這“寶物”是真的並且能值很多錢,然後就退回銀行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