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川島芳子生死之謎考證綜論
我們曆時3年的川島芳子生死之謎調查考證,最終,以川島芳子1948年3月25日逃脫了死刑,隱居長春新立城農村30年為結論而告一段落。現將本書奉獻給中外讀者,並附上一些結論性的意見。
【川島芳子得以平安隱居的條件】
隨著1948年3月25日北平監獄的一聲槍響,曆史上的川島芳子(金璧輝)已經“死去”,其“骨灰”,一半留在了北平郊外的某墳地,另一半送往了日本鬆本市川島浪速的家塚。然而,60年來,“替身說”、“未死說”時而提起,屢掀波瀾。經過我們的考證,1948年3月25日之後,又以“方居士(方老太太)”的身份在長春新立城“複活”的一個女人,又好似川島芳子“亡靈”再現!這個神秘的女人,就是川島芳子(金璧輝)!由於我們的考證,終於破解了懸疑了60年的世紀疑案,還原了一個曆史真相。這,就是我們向關注此事的中外的人士交付的一份答卷。
但對於我們的考證成果,還有一個檢驗的過程。還會有專家學者及關注此事的中外人士提出大量的問題:川島芳子在新中國隱藏了這麼多年,特別經過了“鎮反”、“三五反”、“反右(派)”和“特殊時期”曆次政治運動,為什麼沒有被發現?
這個問題,本書已有一些回答。在這裏再次闡述我們的看法,以饗讀者:
一、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升起五星紅旗,宣告了新中國的建立和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反動統治的結束。兩個政權的更替,在司法上不是銜接和繼承,而是“一廢一立”。即國民政府司法部門審理裁判的司法案件,新中國不能“承接”。況且川島芳子(金璧輝)是終審判決,已被執行了“死刑”。
二、中國有句俗話:“民不舉官不究”。新中國成立後,對川島芳子(金璧輝)的生死之謎,隻是“傳聞”;“傳聞”不等於事實,且無人“舉報”,何由去“查”(究)?
三、川島芳子逃脫死刑後,本來是有多種去處的,為何選擇長春新立城農村為她的“隱居住處”?川島芳子1948年3月25日逃脫死刑,而來到長春是1948年末,其間,八九個月的時間在做什麼?大概就是辦理其他更隱秘事宜,包括多方尋覓最佳居處吧。事實證明,長春新立城是川島芳子的最佳選擇之地。當時,長春(1948年10月19日)已經解放,在迎接新中國的建立。川島芳子未去國外,未去“國統區”,隻能反映出她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認可”。願意在共產黨領導的新社會製度下過隱居生活。
四、在長春新立城生活的三十年裏,未發現她與新中國的“對立”,更未有“破壞”行跡。可以說,她“安分守法”,癡心佛教,清淡人生,最後,平安謝世。由此,我們看到,“死”去的,是曆史上的川島芳子,而重新生活著的是長春新立城的“方老太太“、”方居士“,這不能不說是人世間的一個“奇跡”。也可以說,是在新中國社會製度的感召下,如同溥儀由戰犯變為公民一樣的奇跡。因此,使這個悲劇的女人更變得神秘與傳奇。不,這個女人的後三十年人生不完全是悲,是悲中有樂;川島芳子的人生實質是跌蕩起伏、浪漫傳奇的悲喜劇。如何在銀幕上展現,恐怕要發揮藝術家們的想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