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為什麼要關注教學智慧
“智慧”一詞,在我們的生活中使用得太多了。“智者”是對能夠洞察世事、捭閩紅塵的人物的尊稱;“聰明才智”,往往是一個人的全部作為的代名詞;對於人的能力發展的心理基礎,人們稱其為“智能”;對善於解決難題的人,人們稱讚他是“智多星”……這些詞語中的“智”,都具有“智慧”的內涵。智慧,是讚美人生狀態和生命價值的必不可少的詞彙。各行備業的人士都會驕傲地說到他們的智慧。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也都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智慧,讚美智慧,並渴求智慧。在各地區、各民族的各種不同的語言中,都有豐富的諺語、格言、寓言、故事、民歌以及文學藝術作品,其中無不閃耀著智慧的火花。
可是,什麼是智慧呢?
關於智慧,《辭海》是這樣解釋的:智慧是指人對事物的認識、辨析、判斷處理和發明創造的能力。首先,智慧是人的“認識事物”的能力,這種能力還可以用“聰明”來表示,“智商”就是這個領域的概念;其次,智慧是“辨析事物”的能力,是指人的思維能力,這種能力可以用“思辨”來說明;再次,智慧是“判斷處理事物”的能力,是一種對問題的決策和對問題的解決的能力,這種能力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是智慧的價值所在;最後,智慧是“發明創造事物”的能力,是“發現新領域,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成果”的能力,這是智慧的最高表現。因此可以說,智慧就是指人具有認識事物、順應規律、解決問題、發明創造等行為的能力的總稱,是人類特有的心理現象。
那麼,什麼是教學智慧呢?
按照智慧是“認識、辨析、判斷處理和發明創造”的定義來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教學智慧是教師認識教育現象、順應教育規律、解決教學問題、在教學領域中發明創造的能力。教學智慧的內涵是豐富而且複雜的,教學需要教師具有認識和辨析學生的能力,設計教學過程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人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應變能力等等。教學智慧也是高低層次的分別。最高層次的教學智慧稱作“教學機智”,是指“教師麵f晦複雜教學情境所表現的一種敏感、迅速、準確的判斷能力。如,在處理事前難以預料、必須特殊對待的問題時,以及對待一時處於激情狀態的學生時,教師所表現的能力。”(顧明遠:《教育大詞典》)在這裏,教學智慧表現為一種麵對“複雜”“情境”的“實踐”能力,是教師麵對出乎意料的教學情境時的隨機應對能力。
在追問教學智慧的含義的時候,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其一,智慧的實踐性問題。智慧是一種能力,它就具有非常明確的實踐特征,不論是潛在的能力,還是顯現的能力,它都是應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準備。不能把智慧簡單地理解為“聰明”,聰明不一定能解決具體問題,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更不能把智慧與知識等同,知識可以傳輸,但是,教學智慧則不能傳輸。一個好教師怎樣講解也不一定能使一個新手學會“智慧地”處理課堂。好教師的智慧中總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教學智慧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去感悟和積累。對於中小學教師來說,應該處理好知識與智慧的關係,教學需要知識,教學更需要智慧,教學智慧是通過實踐反思不斷積累的。其二,智慧要受道德的約束。智慧如同雙刃劍,既可“助人”,也可“殺人”,智慧如果脫離道德的約束,它將貽害無窮。一些教師“課上不講,課下補課收錢”的“小智慧”可以讓千百個家長苦不堪言。因此,我們主張的教學智慧是智慧與道德的統一,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理性與教學道德的實踐結合。
為什麼我們現在這樣關注教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