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生要有勇氣更快樂(3 / 3)

一個人越是能夠放得下很多事,他越是富有。

一個人如果把“愛”分出去,是越分越少,還是越分越多?同樣的問題,一個人如果把“快樂”分出去,是越分越少,還是越分越多?

在一般人的思想裏,總認為“愛”、“快樂”、“勇氣”等這類正義性的人格表現,如果給某個特定的人多一點,就會給予另外的人少一點。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隻有一定限量的愛,難以持續不斷地付出大量的愛;另外’一派的心理學家佛洛姆等人則認為,在一個正常而且良好的社 . .會環境下, ‘.個人有可能在接觸和付出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愛。

這是一個有趣、也值得深思的問題,關鍵點在於提供者究竟是用“分配”,

還是“分享”的心態來處理。 “分配者”會“等分”他的愛心,例如:一個公司的主管,如果把一

留給自己,“六分”給公司,“一分”留給家人,這就會產生人際關係的不平"則是視自己的周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十分”,例如:做爸愛自己、照顧自己;同時也十分一愛大孩子,十分愛小孩

子;又能“十分一關注工作,“十分一參與公益活動……像這樣的爸媽,用分

享的心情,無限地開拓了生命的空間,讓周圍很多人都能享受到同樣的、大量

的愛。

所以,一個人若要越來越快樂,越愛越多,不妨善用“分享者”的“漣漪

效應”,隨時在水麵上一“點”,快樂和愛的能量就會源源不斷地傳送出去。

曾經有位婦人在河床邊發現一粒像寶石般的石頭,她把它揀起,並且放入

裝滿食物的袋子內。這時,迎麵來了位饑餓的流浪人,婦人毫不猶豫地打開袋

子,取出食物讓流浪人享用。當流浪人吃食物時,正好瞧見袋內的寶物,他渴

求婦人割愛。隻見婦人二話沒說將寶物取出,並且交到流浪人手中。

這件事過了好一陣子,有一天,流浪人又來到這位婦人麵前,不但歸還r

寶物,還說:“我已經不需要它了,我要學的是你的‘舍得’啊!”

還有一位婦人,對於一些初相識的人,也會毫不吝嗇地分享她的住處、她

的食物和她的友誼。

她每天都很開心快樂,家中充滿了笑聲、歌聲,連同周圍的朋友們都感染

了她的喜悅。

有人曾問她:“你是怎麼做到如此舍得分享?”

原來她從小家境就不好,父親又特別嚴苛,因此,小時候她總是戰戰兢兢

地生活。

有一回,一位太太買了菜和水果準備回家,半路上,袋子竟然破了,桔子

滾得滿地都是。這時,這位太太向婦人的父親索取一個塑料袋。不料,女1人的.親竟然一口回絕了。看著太太失望地離去,婦人在小小的年紀時,就已經暗

下決心,將來一定要幫助更多的人,絕不吝嗇。

這位婦人目前是一家企業公司的董事長,事業擴及歐美、亞洲,可是她仍

然謙虛和氣,一如鄰家婦人,她的樂於分享,敢於舍得,讓人印象深刻。樂越分越多。隻有善於分享的人,才會從周圍的人身上分享快樂,享的人,才會把自己的快樂分給別人,使自己越來越快樂。越快樂,不妨將自己的快樂不斷地與別人分享。

一位名聞遐邇的老人被電視台節目主持人作為特約嘉賓邀請來參加活動。他確實是一一個非常傑出的老人。他的講話完全沒有經過特別的準備,更沒有經過任何排練,這些講話與他的個性是完全一致的,他精神矍鑠,容光煥發,充滿快樂,無論他想說什麼,他都毫不掩飾,而且思維敏捷。他的機智幽默,讓聽眾捧腹大笑,大家都非常喜愛他。這次節目,他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後,節目主持人問這位老人為什麼總是這樣高興:“你一定有什麼特別的讓自己快樂的秘密。”

“不,沒有,”老人回答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秘密。這隻不過和你臉上的鼻子一樣普通。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我有兩種可能的選擇:要麼高興,要麼不高興,你想我會選擇什麼呢?當然,我會選擇快樂,這就是全部的秘密所在。”

這似乎也太過於簡單,而且這個老人的思想也好像是太膚淺。但是,這讓我們想到了林肯,林肯曾經說過境由心造,你的心裏有多快活,你也就會得到多少快活。如果你想讓自己不開心,那你時時刻刻都可以不開心,而且,這也是世界上最容易做到的事情,隻要你選擇不開心就可以了。你可以告訴自己什麼事情都不順利,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自己滿意,那麼,你肯定就開心不起來。但是,如果你對自己說:“事情進展良好,生活也不錯,所以,我選擇開心”,那麼,你肯定就會快樂。

“人們本來是可以生活得更快活一些的,但是5個人中有4個放棄了本應有 , 一的快樂,”一位名人說,“不快樂是人們心境的普遍狀況。”人們的生活境況是否像這樣,沒人敢妄下結論,但我們發現,生活不幸福的人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學會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每天在睡覺之前,花一點點時間,想想這一天你都做過哪些事,盡量記下

你的·些失誤,如“我出門忘了帶鑰匙;去超市買東西時,卻忘了帶錢包;錯

過足球賽開始的20分鍾;忘了去接一個重要的電話;忘了給親愛的朋友打電

話,她生氣了”等。

大多數人麵對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小失誤,總是對自己自責不已,這自然

就會對我們的心情產牛負麵影響。你也許會想,“就這一點失誤,算不了什麼,

每個人都一樣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就這麼點小失誤呢?一的確足

這樣,可是許多人並不是這樣想的,他們認為這些失誤會影響他們的事業、工

作和生活,因而總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犯的錯誤之上。其實這樣並不能改變

什麼,而且他們這樣將錯誤記在心裏所帶來的精神壓力是巨大的,長期積累,

就會使得他們覺得壓力巨大,精神緊張,甚至心情煩躁不安。

生活並小是十全十美的。我們隻要去做事,就肯定要失誤,隻是大小而已,

有的火誤大得無法挽回,有的失誤則是隨時可以彌補的。為了保持平衡,給自

已一點空間,接受現實中不完美的一麵。 如果整天想著自己的失誤,那就很容易為了小事糾纏不休。你會覺得自己

真是一無是處,世界也太冷酷了,而像你這樣那麼沒有能力的人在這樣的社會

中根本無法生存.,負麵的思維帶來負麵的影響,進而產生負麵的後果,讓你停

留在懊惱、憤怒沮喪的狀態中。你會更緊張,也會對自己越來越不滿意。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自己做對的事和自己的優點之上,你就會感而且潛力無窮,你會給自己一點空間,容許自己慢慢改正生活充滿樂趣。你不會再那麼緊張,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對此心理學專家的建議是:你在做每一件事時都要盡力而為,實在無法做得很完美,就應該主動放棄,不要自責,因為無論你有多盡心盡力,都難免會有些失誤。隻要你明白這道理,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優點而非缺點上,你就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鬆和快樂。學會感恩,擦亮心靈

“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問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

一個窮苦學生為了付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到了晚上,發現自己的肚子很餓,而口袋裏隻剩下一美分。然而當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孩子打開門時,他卻失去了勇氣。他沒敢討飯,卻隻要求一杯水喝。女孩看出來他饑餓的樣子,於是給他端出一大杯鮮奶來。

他不慌不忙地將它喝下。而且問:“應付多少錢?”

而她的答複卻是:“你不欠我一分錢。母親告訴我們,不要為善事要求回報。”

下是他說;“那麼我隻有由衷地謝謝了o"

當他離開時,不但覺得自己的身體強壯了不少,而且對人生的信心也增強了起來,他原來已經陷入絕境,準備放棄一切的。

數年後,那個年輕女孩病情危急,當地區生都已束手無策。都市,以便請專送進家來檢查她罕見的病情。

他們請到了郝武德·凱禮醫生來診斷。當他聽說病人是某某

來挽救她的性命。從那天起,他特別關注她的病情。經過一段漫長的努力之後,

終於讓她起死回生,戰勝了病魔。

最後,批價室將出院的賬單送到醫生手中,請他簽字。醫生看了賬單一眼,

然後在賬單邊緣上寫了幾個字,就將賬單轉送到她的病房裏。她不敢打開賬單,

因為她確定,需要她一輩子才能還清這筆醫藥費。

但最後她還是打開看了,而且賬單邊緣上的一·些東西,特別引起她的注目。

她看到了這麼一句話:“一一杯鮮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醫藥費!”簽署人:郝

武德·凱禮醫生。

眼中泛著淚水,她心中高興地祈禱著:“天主啊!感謝您,感謝您的慈愛,

藉由眾人的心和手,不斷地在傳播著。”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忘感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變得更加和

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更加愉快和健康。

感恩..切,內心才會時刻充滿溫暖,活在感恩中,人才會幸福快樂。

·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

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

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

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

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o"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

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一一些總在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 的天氣怎麼這樣不好”、“今天真倒黴,碰見一個乞丐”、“真慘啊,丟了錢包,

自行車又壞了”、“唉,股票又被套上了”……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永遠沒有

快樂的事情,高興的事被拋在了腦後,不順心的事卻總掛在嘴邊。每時每刻,

他們都有許多不開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煩躁,把別人搞得很不安。抱怨的事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是經常發生的一是,明智的人·笑置之,因為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量有些事情是無法預測的。能補救的則需要盡力去挽回,無法轉變

有些人把太多事情視為何必感恩?一切都是如此,態,這些人才會過得一點也不快樂。

一個心中不知道感恩的人,是永遠不會滿足的人,也是一個不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人。他們整天隻會怨天尤人,心中充滿嫉妒,總是以為別人的成功是靠運氣所得來的。他們整天被怨恨的情緒所啃噬,搞得自己痛苦不堪。

學會感恩,你就不會因為所謂的不公而怨天尤人,斤斤計較;學會感恩,你就不會一味地索取,一味地膨脹自己的欲念。人生苦短,生命有限,我們應該多采擷生活的美果放於幸福的籃中,使生活甜蜜、快樂、幸福。

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無時無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樂。人的煩惱多半源於自己

與人相處時,大家難免開一些玩笑,但一些量小之人,常因對方的玩笑無意中傷了自己的自尊而大發雷霆,以致雙方都很尷尬。因此要想自己生活得快樂,要使別人對自己充滿好感,我們在與人交往時,就應該凡事看開一點。

小李是位個性開朗的青年,經常喜歡開別人的玩笑。但大家基於同事的關係,有時即使聽到讓人不怎麼舒服的玩笑,為了不想發生不必要的衝突,總是能忍則忍,避免日後相處尷尬。

有一回,小李對一位女同事說:“我昨天參加朋友的婚禮,新娘長得很像你,同樣都是美麗動人,可是對方年紀輕輕的就嫁掉了。我什麼時候才可以喝到你的喜酒呢?”

多的爭執不就是因此發生的嗎?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有很多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但有人卻看得非

常嚴重,經常是暴跳如雷,而且懷恨在心。

有些人之所以覺得事態嚴重,多半是忍受不了別人的嘲笑。在好勝的自尊

心作祟下,便用發脾氣來表示自己的不滿,結果是愈來愈糟,不但無濟於事,

還會引起更大的誤會。

泰戈爾說:¨當人微笑時,世界愛了他;當他大笑時,世界便怕了他。’

微笑可以化解一切爭端,能夠消除衝突;它能平息我們的怒火,有效緩解

心中的悶氣。

所以,蘭j我們遇到別人開我們玩笑時,無謂的反擊或生氣,隻會讓對方

以為占到便宜,繼續挑起他下次的興趣。反之,如果能不為所動,或者用釋懷

的心情麵對,對方反而會知難而退。

其實,人的煩惱一半源於自己,即所謂畫地為牢,作繭自縛。芸芸眾生,

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爭強好勝失去一定限度,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

人的樂趣。隻有承認自己某些方麵不行,才能揚長避短,才能不因嫉妒之火而

吞滅心中的快樂。

凡事看開一點,用豁達的心胸看待一切,走出自我設限的框框,心情自然

就會開朗。其實,很多煩惱的根源都是起因於自己的消極想法,假如我們不把

它放在心一卜,就不會輕易受到負麵的影響。

為了讓自已活得更快樂、瀟灑,何不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就算偶爾充別人的笑話來源,不也是調劑自己生活的一種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