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靈的感悟(1 / 3)

第五章心靈的感悟

心靈的傳遞,純淨無聲

佛陀在世的時候,教導眾生得到與他相同的智慧與心性。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無限的智慧,隻是我們的心已經被情、愛、名、利、菜、辱、成、敗等外物所染,看不到本來麵目。風物長宜放眼量

有這樣一個故事。唐朝末年,一個修道者扮成呂洞賓的樣子,在自己的拐棍上拴了一百文錢,就這樣走在大街上。一會兒,跑過來一個小孩跟他要錢,於是修道者給了他一文錢;但他沒走多遠,又有第二個小孩拉著他要錢,他又給了一文錢…眼看錢就要給完了,可孩子們還是拉著他要。那位扮成呂洞賓的修道者歎道:“這步步要錢,神仙也難呀!”

對幹一個執著幹種種欲念的人,如上述所說:“這步步要錢,神仙也難啊!”當一個人已經被自身的欲念染得太久,找不到自己的人,也許真的連神仙也難救啊。佛經中有這樣四句話:“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令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阿難問佛陀:“想要成為人難嗎?”

佛陀說:“如果大地都變成汪洋,在汪洋大海中有一隻眼睛瞎了的海龜,它可以活很長的時間,每隔一百年,海龜才會把頭浮出水麵一次。大海中隻有一個木塊隨水漂流,也許往東,也許往西。隻有一百年才能把頭浮出一次的海龜,遇到木塊的幾率大嗎?”

阿難回答說:“佛陀,這太難了,海龜是瞎的。一百年浮出一次水麵,想與四處不定的浮木相遇,這機會太渺茫了。”

佛陀聽後說:“海龜與浮木相遇的機會太難,可還是有機會。但愚癡無目,漂流五趣六道、生死輪回的凡人,想要得道成佛,比海龜遇浮本還困難!”

阿難十分不解地問:“這又為什麼呢?”

佛陀回答:“芸芸眾生,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義,為了私欲互相殺害,強者欺淩弱者。試問,一個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實的人,義怎幺能得佛道呢?”

其實,我們生而為人,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一個有智慧人的心,一定有著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氣度及豁達的情懷,他們在逆境中磨煉心靈,而此時心靈告訴他們“風物長宜放眼量”,生活的痛苦有如蚌之含沙,在痛苦中,彷徨失意中,你卻可以潛心修得~顆如珍珠般的心靈!諸法皆從“一”生

在火車上,一位美國留學的博士遇到一位盲人老先生,並和他談了起來。而那位老先生給留學生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我是南方的美國人,家裏有很多黑皮膚的傭人,而我從小就認為黑人要低人‘等。在南方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會和黑人同桌吃飯,也不會跟他們一起上學。長大後,我甚至在一次野餐會的請柬上注明:“我們保留拒絕任何人的權利!”

而他的意思就是:“我們不歡迎黑人”。並因為這件事被老師大罵一頓。我買東西付錢時,如果是黑人收錢,我都會把錢放在櫃台上,讓黑人們自己去拿,不願意跟黑人有任何接觸。同時我還認為任何白人跟黑人結婚都是讓父母蒙辱。

不幸的是,我在波士頓念研究生的時候,發生了車禍,眼睛失明了。於是進入一家盲人院學習打字技巧、走路等。後來,我可以在黑暗中獨立生活了。但那時我最苦惱的就是我不知道跟誰講話,跟我講話的是不是黑人。後來我把苦惱告訴給我非常信賴,井視為良師益友的心理輔導員。

他經常開導我,可有一天他告訴我他就是黑人。從那以後,我的偏見全部消失了,黑人與白人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一下車時,那位老人對那位博士說:“我失去了視力,卻失去了偏見,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可悲的我們總是用眼睛去看事情,而我們看到的世界大多數也是不全麵的,如果我們能用心去體悟,也許將會看到更多,更真切的世界。生憐一個非常窮的人,在天皇道悟禪寺邊擺攤賣餅。道悟禪師看他可就把寺裏的一間小屋給他住。為此,窮人每天都會送道悟禪師十個餅,可道悟禪師收下後,總會叫侍者拿一個還給他。

有一天,窮人跑到道悟禪師那裏抗議說:“我送給你餅,你每天都還我一個,什麼意思?”

道悟禪師解釋說:“你每天送我十個,為什麼我不能每天還你一個?”

窮人不服氣地說:“我送你十個,還會在乎你還的一個嗎?”

道悟撣師笑著說:十個個我都沒嫌多,一個你還嫌少嗎?”窮人聽後頓悟,然後請道悟禪師為他剃度出家。

道悟禪師說:“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萬,諸法皆從·而生。”

窮人接道:“一生萬法,萬法皆一!”於是道悟禪師為他剃度。這個窮人就是後來的龍潭崇信禪師。

其實世間所有的萬物,都是一體,這個故事也正說明禪心不二。然而世間所有的事物、名利、愛恨也都是不_的,你我不二、心物不二、有無不二,而且所有的差別也都是人心自找的!幾世的你我之心已經被情、愛、名、利,榮,辱、成、敗等東西分得不知所措,也找不到本來麵目。

有人說,有智慧的人,用心眼看世界,而無知的人用肉眼看世界,所以智者與愚人的世界永遠不同,差別其實隻在於一心。像西藏的天空

心如海浪,生命在於呼吸之間,親愛的朋友們,不管有多忙、多苦、多快樂,請你找個時間回到大自然之中,把心帶回家。如果人生是建立在永恒不變的錯誤信念上,將會變得多麼空洞而瑣碎!

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芒,佛與人無別,一個普通的人,也可以有一顆如西藏晴空般廣博、清澈、寂靜的心靈。波浪的本性就是大海,它們起於海,也回歸於海,就像我們的各種思緒一樣,起於心也必將歸於心。放手即獲得

在西藏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非常窮的人,每天都累死累活地工作,他好不容易存下一袋穀子。拿著穀子的窮人,非常高興地回家了。

回家後,他怕穀子被老鼠或者盜賊偷走,便把穀袋用繩子吊在房梁上。吊好穀子後,窮人睡在穀袋的下麵,開始想象:“我可以把穀子賣出去,然後就可以賺到一筆錢。有了錢我就可以買更多的穀子,再賣出去…一這樣一來,不用過多久,我就可以發財了,而且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到時候就會有許多女孩子喜歡我,我將有位漂亮的老婆,然後有自己的孩子,他一定是個漂亮的男孩,我要給他取什麼名字呢?”

窮人躺在那裏想啊想,他看見窗外的月光十分美麗,。多美的月亮啊!”窮人心想:“這麼美的月色一定是個吉兆!”

窮人靈機一動:“我要給我的孩子起名叫‘賽月”就在窮人胡思亂想時,早就有一隻老鼠爬上房梁,把穀袋的繩子咬斷了。這個窮人剛說出“賽月”兩個字時,穀袋突然從房梁上掉下來,他當場被砸死了。而窮人想象中的兒子“賽月”也隨著窮人的靈魂而去。

其實,我們也像窮人一樣,為了繁忙的生活而活著,找不到一點兒屬於自己的時間。每天早上醒來打開窗子、洗瞼、刷牙、吃點早飯,然後急匆匆地走進上班的大潮,累了一天,下班想起家裏沒糖或者沒茶、沒鹽了,還要去購買。回來要做飯、吃飯,然後還有一大堆衣服要洗、要整理、挑選、燙平而且要再疊好…+’生活中我們總是有做不完的事,把我們累得暈頭轉向。讓我們感覺到牛命中沒有選擇、沒有

一絲主宰。晚上入睡前總會懷疑地問自己:“我是怎麼過日子的?”但

隻要你每天早上醒來,生活又回到起點。

一個畫家和一位美麗的女孩邂逅在火車上,這個畫家一路上都在畫她,下車後他仃J才發現,原來他們住在同一個城市,畫家便把他的畫稿送給女孩。半個月後,女孩認定了畫家是他一生的所愛,後來她成為畫家的新娘。

新婚的感覺非常好,但婚後的生活卻出現問題。畫家從來都不拘小節、不愛幹淨、不擅長交往,他崇尚自由、喜歡無拘無束,雖然他很愛她,可他還是感覺到了婚姻的束縛!女孩也很愛畫家,因為他品行端正,從不拈花惹草,結果兩人還是離婚了.但女孩卻帶走了家門的鑰匙。

從那以後,女孩不再去管畫家蓬亂的頭發,也不管他去哪裏,和誰在一起,隻是和以前一樣去收拾房間。而畫家也習慣女孩的光臨,他們兩個在把大紅的結婚證變成了墨綠的離婚證後,竟然活得更好,遠途的旅遊、玫瑰花床、燭光晚餐……女孩都在離婚後得到了。後來,畫家成名了,他的畫稿變成了許多鈔票,於是女孩幫他經營管理著…一

直到畫家得了癌症,就快要死去的時候,畫家拉著女孩的手問:“你為什麼會一直陪伴著我?”

女孩回答:“愛要比婚姻長,愛不在於婚姻這個形式,而在於它的內容和心!”

越來越多的現代文明已經讓我們的心混亂。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偏離真相的世界,找不到人生的真正目標,甚至讓我們不相信愛的存在。雖然我們總在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實際上,卻是在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貧瘠無意義。我們不停地追求“幸福”和“愛”,但往往與它們背道而馳。心靈保潔

一位法師在讀經書時,一個孩子走進來問:“師父,您在讀什麼經?”

法師笑著說:“讀《大悲咒》。”孩子什麼都沒說,隻是在屋於裏的書中翻找著。

法師很奇怪地問:“孩子,你在找什麼啊?”

孩子天真地說:“我在找‘小悲咒’,師父是大人讀《大悲咒》,我是小孩子當然要讀‘小悲咒’了。”

法師聽後忍不住笑說:“菩薩隻有《大悲咒》,哪來什麼‘小悲咒’啊!”

小孩子-卻認真地說:“為什麼?有好就有壞,有大一定有小的啊!”

法師聽後回答:“在我們凡人的世界裏有小有大,在菩薩的世界一切都是大的,如大悲、大智、夫行、大願、大德、大菩提,就是因為大包括小,所以菩薩都是因為大才成菩薩,要不就如你我凡夫了。”

說完,法師領著孩子走到屋外,指著大殿上的“大雄寶殿”四字說:“大雄就是大丈夫,如果這個大雄變成小雄,那就是小丈夫了,多難聽啊!”

孩子聽後笑著看向天空自言說:“我也要讀《大悲咒》做大丈夫。”

《大悲咒》與‘小悲咒’,人間的對與錯、愛與恨也許本來就與年齡、貧富等東西無關,而真正決定一個人七活與成就的也許就隻有心靈。

《莊子·至樂篇》這樣寫道:“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

,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我們從一出生就煩惱,活得越長就會變得越愚蠢,我們有很多煩惱,甚至會害怕不可避免的死亡,然而我們就生活在焦慮之中。還有些人異想天開地想長生不老,而這種想法更是讓他無法活在當下。

一位禪師與門人去法國,他們坐在車上看著法國的鄉間風光。當他們經過一座種滿鮮花、粉刷得十分漂亮的大墳場時。禪師的弟子歎道:“西方的每。樣東西都這麼幹淨整齊。就連他們擺屍體的地方都一塵不染。”

禪師聽後說:“是啊!”然後他若有所思地說,“多麼文明的國家啊,他們蓋這麼幹淨漂亮的房子給屍體住。但你沒注意到,他們同樣蓋了更棒的房子給活屍體住嗎?”

我們的思維就像大海中的波浪,大海雖然有波浪卻不會被它們幹擾,而波浪隻是大海的本性。波起浪生,最終它們還是會回到大海。如果你問大波浪來自哪裏,將要消失在哪裏,答案就是大海。

像草原的清水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就會處於焦慮和不安之中,而社會卻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於是,大多數人便以此安身立命,費盡心機去鑽營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

但禪者卻推崇自然,吃自己的飯,挑自己的水,做自己的法事,一旦累了,倒臥便睡。禪者認為,無知者自會笑我,但智者卻會知我一

其中有深意!而這深意就是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大道。因為自從有了人類,人與自然就講究和諧統一。用草原的春色裝點綠色的生活

戰國時代,莊子充分發揮自己超乎他人地想象力,創造了一個寬廣無垠、美好神奇的“無何有之多”,來代替人們所希望的人生。這個“無何有之鄉”是宇宙天地的精神所在,這裏沒有戰爭,沒有鉤心鬥角,這裏是一塊樂土,一個極樂世界。

在莊子筆下的這種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境界裏,人們可以充分體會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也從中獲得“與道合一”,“與天地萬物為一”的心情體驗。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心境真正感受到了做人的幸福和快樂。

8歲的孩子純潔無瑕,就像大草原上的清水,世間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陌生的。於是,他們沒有成人式的思維與成熟,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一就是一,二就是_二。在一個大人進行的智力競賽中,主持人說問:“6+9-7”所有的大人都在苦思著。他們在想,既然是智力競賽,那題目的結果就小會如字麵上那麼簡單,於是沒有人敢馬上搶答。這時,一個6歲的女孩按下搶答器回答說:“等於15。”所有人都向這個孩子投去了異樣的目光,但主持人卻宣布這個小女孩的答案是正確的。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非常簡單,就像水一樣,無聲地流著,隨勢而走,隻是我們的思想太複雜,凡事太刻意而錯過生活的美好。錢鍾書是位大學者,博聞強記,學貫中西。他鍾情於書,甘於寂寞地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他拒絕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重金聘請,並拒領法國政府授予的勳章。英國女王訪問中國,在國宴上點名請他出席時,他竟然稱病推掉。事後有人問他為什麼?他的回答是:“不是一路人,沒有什麼可說的。”

我們每天為房了、票了、位子忙碌的生活時,卻讓自己的神經一天天繃得緊緊的,每天心情沉重地過著一天又一天。現實的生活讓我們學會了保護自己,學會了掩飾心底的軟弱,學會了冷眼看世界,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成熟。但一個個已經成熟的人,雖然每天微笑著麵對人生,卻已經沒有發自內心的笑容。直到有一天,他們茫然不知所措的發現,已經再也找不回自己,並且他們難以接受成長的自己。

麵對隻有一次的生命,我們每個人都要對今天負起責任,不讓年華虛度。人生就像爬山,無限風光在險峰,你越是登臨到人生的高峰,也就越能感受到生活的無窮魅力。人生充滿了失敗的酸楚和成功的喜悅,但生活卻總像草原的清水一樣生生不息!一星隕落,黯淡不了宇宙星空燦爛;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我們要有用草原的春色裝點一生,用清水般的心境映照出綠色的生活。草原之旅

遠離城市的喧鬧,在一個陽春六月的早上,小潘一家人出發衝向向往已久的大草原,感受草地的芬芳。妻子帶著兒子在大草原卜放飛一隻五彩斑斕、精巧別致的“蝴蝶”風箏。兒子牽著風箏在開闊的草原上快樂地跑著、喊著:“飛呀!“琶呀!”小潘跨上一匹令人心動的烏,在寬闊的草原上平生第一次開始了騎七體驗。

渾身墨黑、體形流暢的駿馬,帶著小潘信馬由韁地走在草原上。看著孩子的笑、妻子的溫柔,幸福寧靜的感覺在他心中漸漸散開。小潘心中豪情升起,攏緊轡頭,雙腿叩擊馬腹大嘁:“駕——駕——”他開始在大海一樣的草原上奔跑起來,清風在耳邊掠過,綠草在腳下裝點,隨著草原的顛簸起伏,小潘不禁想道:“也許我的前麵就是草原上的牧人?”看著羊群在啃著青草,牧羊人騎著駿馬,握著牧羊鞭,悠閑地哼著小調,小潘看到了曾渴望已久的草原生活。

美麗的草原.一群群柔馴的綿羊在吃草,天是那幺藍、雲是那麼白、風輕輕地吹著,而小潘騎在馬背上,看著不遠處歡跳叫鬧的妻兒,心中是那麼舒心愜意!

晚上,一家人走到住宿的蒙古包,兒子看到拴在草地上的兩隻綿羊,馬上好奇起來,看著綿羊溫柔的目光,聽著它“咩咩”地叫聲,兒子問小潘:“爸爸,為什麼這兩隻綿羊不在羊群裏?”

這時導遊解釋說:“今天有篝火晚會,要烤這兩隻羊,味道很好,你們一定要嚐嚐啊!”

本來以為沒什麼的小潘,卻聽兒子認真地說:“爸爸,我們不吃烤全羊了,讓它們回到草地上去吧!”

看著兒子稚嫩的臉上漸漸浮起的淚光,小潘靜靜地看藿那兩隻羊,在這樣一個美好的落日裏,它們是否知道屠刀已經在頭上揮舞?命運真的殘酷啊!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善良、慈悲、純真,也許不知道釋迦牟尼所說因果報應,更不知道要行善積德才能祈福來世。就是因為他們的不懂,才會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死去。看著兒下變得柔柔的、怯怯的,小潘的心一下子清明起來,也許他再也不會讚美羨慕這種牧羊人的生活了。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愛,如同盛滿了酒的酒杯。”而詩人顧城在《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

一詩中寫道:“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麼平凡,但平凡的我們卻為生活壓力而煩惱,變得不再有一顆像水一樣清柔的愛心。

你想震撼宇宙嗎

也許人間最珍貴的就是愛和光明,而我們的冷漠可能消耗了儀存

的良心,讓那顆原本清明的心,變得看不到光與愛。記得有這樣一個

佛法故事:

一位年老的大師對總是抱怨的弟子感到厭倦。有一天,他派弟子

去買鹽,弟子回來後,大師吩咐這個整日裏不快樂的年輕人抓一把鹽

放在一杯水裏,然後問他味道如何,弟子說,很成。

大師叉吩咐年輕人,抓了一把鹽放進附近的湖裏,讓他再嚐嚐湖

水成不成。年輕人嚐了嚐說,不成。

大師對弟子說:“生命中的痛苦就像這鹽的鹹味,我們所能感受和

體驗到的程度,取決於我們將它放在多大的容器裏。在博大的胸懷裏,

從來不應有抱怨的位置。”

我們的生命就像草原上的清水,同蕩充盈在萬事萬物之間,天地

之間無處不在,在神奇的大自然間,與草樹、羊群、牧羊人互為心儀、

互為照應、永不消失!自以為萬物靈長的我們,卻像那個弟子一樣,不懂心胸越小痛苦越大、心胸越大痛苦越小的道理。為一時一地的痛苦而無奈,並因此而抱怨生活不公!

在浩瀚的宇宙裏,有一個塵埃般大小的地球;在地球E,有一個塵埃般的你,在你的身上,有一個塵埃般的痛苦,你卻正為這一個塵埃般的痛苦悲痛萬分,是想震撼宇宙嗎?本來有著高貴性靈、與佛無異的我們,是否也該讓草原的清水洗滌心靈的塵埃了?像天邊的野鶴

大多數的人生好像都有同樣的活法,小時候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上學,長大才有山息,還要成家立業,找一份好工作能養活家人和自己,以後了有孩子就開始把所有的錢、所有的精力全花在孩子身上,並等著他們長大後成家立業…人生就是這樣一代代地生活下去。有的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設計自己的人生,比如要在24歲結婚、27歲生小孩、35歲有房有車,而所有的這一切往往是人們草率的決定。我們總會對未來有太多的期待和計劃,而種種期待和計劃卻總會讓我們深感失敗。

人們往往沒想過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一開始就做錯誤的計劃即使你結婚了、有房有車了,問題還是存在。去掉執著

馬祖禪師每天都呆呆地坐撣,一天,懷讓禪師問他:“你天天坐禪圖什麼?”

馬祖禪師回答說:“我想成佛啊!”

懷讓禪師什麼都沒說,拿起一塊磚頭在馬祖彈師坐禪附近的石頭上開始磨。馬祖禪師不解地問:“師父,您磨磚做什麼?”

懷讓禪師回答:“做鏡子啊!”

馬袒十分疑惑地問道:“磚怎麼能磨成鏡子呢?”

懷讓禪師反問道:“既然磚不能磨成鏡子,坐禪就能成佛嗎?”

馬祖禪師聽後問道:“那要怎樣才能成佛呢?”

懷讓禪師回答:“這就好像人在駕車,車子不走了,你是打車,還是打牛?”

馬祖禪師想了半天都答不L來,於是懷讓禪師接著說:“你學坐禪,還是學坐怫?如果學坐禪,禪並不在坐臥,如果學坐佛,佛也沒有固定的形狀。萬物不斷變化,你要有所取舍,學坐佛,就扼殺了佛,執著於坐相與佛法是背道而馳的。”

馬祖得到開示後,從此跟隨懷讓禪師修行十年,後來到江西做了方丈。

生活就像坐禪,不拘於任何形式。如果努力活給別人看,隻能讓自己更加痛苦,外在的任何形式和執著隻會讓你陷入迷茫。如果你的心像一隻天邊的野鶴,那你就括得很自在。3

做最真的自己

生活從來沒有捷徑,成功也如此,而我們總會在生活的路上,對太多的事情好奇。甚至,因為生活的瑣事讓我們的心充滿仇恨迷失自我,並在仇恨和痛苦中做出讓自己永遠後悔的決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棵參天大樹,但這個世界上最多的還是一顆顆微不足道的小草。而我們就在種種追求和執著中,讓自己生活在別人的言行中,並遺忘自己的感受。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想,如果我明天有很多錢,如果我有個什麼什麼樣的老公,如果我……其實,如果你現在不快樂,就算你擁有了,你所想象中的一切,也不會快樂。

最可笑的是,人們種種的如果,往往都是因為別人的言行而設定的生活。別人的喝彩、安慰或許可以讓你感動,但你生活舞台卜的真正主角卻隻有你自己。如果你太在意別人的言行,而忽視了自己的生活和感受,無異於磨磚成鏡。你本來就已經選錯了參照物,不管你以後多麼努力,也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已是懸崖百丈冰,她在叢中笑”絕不是孤芳自賞,顧影自憐,而是一種執於自我,忠於心靈的生括方式,就像野鶴在天邊自由地飛一樣,這是一種發現你自己、正視自己、善待自己的姿態和境界。

生活沒有捷徑,平凡的你我隻要走好自己的每…步,讓自己時刻快樂地活著,做著就算沒有結果、沒有人為你喝彩的事,你也會深感幸福。

什麼叫自由?自由就是如果你想拒絕一個人的約會,不需要任何理由。你有權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傲的事。這就像想成佛,並不一定非要每天呆呆地坐禪一樣。生活是我們自己的,沒有別人欣賞沒關係,你要在平淡的生活中,為自己加油打氣,告訴自己我很棒。就像沒有波浪的小溪,卻可以一路高歌流淌在深澗幽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