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理財是心態,更是持之以恒的習慣 第1節:理財,是有錢人的事兒?(1)
剛出校門的80後人,由於經濟和閱曆方麵的原因,大可不必像中年人那樣,一定要靠理財達到一個很高的財務預期。但是,作為來日方長的年輕一代,最起碼的理財意識是一定要有的。尤其是在剛入社會的時候,培養正確而有效的理財意識將會讓自己受益終生。
理財,是有錢人的事兒?
很多年輕人在談到理財問題的時候,經常會用一句話打發勸他理財的人:"我沒錢,也沒有餘錢可理。"
說這話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許多工薪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抱有這種觀念,認為"隻有有錢人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因為一般工薪階層,特別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都會心存這樣一種想法:自己每月固定的那點工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餘財可理呢?
而事實上,專家給我們的建議是:隻要你有收入,有現金流,錢再少,隻要好好規劃,一樣可以理財,關鍵就看你有多強的理財意識。
我們經常可以在報紙上看到,現實生活中,不一定是窮人才會很落魄,反倒是有這麼一些人:他們很有錢,卻因為沒有很好的理財意識和願望,結果讓自己淪為一文不名的窮光蛋,比如大名鼎鼎的拳王泰森。
愛好拳擊比賽的人,對泰森這個名字肯定不會陌生。據有關資料的統計,泰森在自己20年的拳擊生涯中,用一雙鐵拳為自己贏得了至少3億~5億的巨額財富。但是這位身價數億的昔日拳王卻在2003年,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原來,20年努力賺得的財富在幾年之內就被他揮霍一空了。而這其中的罪魁禍首,當然還是他的那雙鐵手--隻會賺錢,不會理財的鐵手。
有人說,理財是有錢人的事;也有人說,理財是高學曆、商人的事;還有人說,理財是成年人的事。其實,理財麵前人人平等,理財關係到每一個人。今天,擁有100萬元的富人如果選擇把錢全部存銀行吃利息,那他的錢很可能因為通貨膨脹而在不斷貶值。而一個隻憑1萬元進入股市的年輕人如果操作得法,倒有可能過不了幾年就已經擁有了一套市價100萬元的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