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的爵位、官職(1 / 2)

今天看有書友談到這個問題,做一個單章給大家解釋一下。

首先是爵位問題:

晉朝的爵位製度異常複雜,畢竟司馬炎開國時期為了拉攏世家搞了不少幺蛾子,今天給大家梳理一下。

晉設置了王、公、侯、伯、子、男、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郡侯、開國縣侯、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鄉侯、亭侯、關內侯、關外侯共十八級。

王爵非皇子不封。【比如八王之亂時期的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等】

公(郡公、縣公)、侯(郡侯、縣侯)、伯、子、男五等爵專封宗室。【就是姓司馬的】

功臣封爵為“開國”諸爵及鄉侯、亭侯、關內侯、關外侯。

以上爵位都是既有爵位,又有封邑的,比如說現在的劉義真,就是桂陽縣公,除了身份外還有錢拿。

但東晉末期到劉宋初期有個特殊的爵位叫五等侯。

這個爵位其實隻有“名”,沒有“財”,應該是劉裕發明出來忽悠世家的。

等到了南齊的時候,世家重新掌權,也就把這個製度給廢了,所以“五等侯”是這個時代一種特殊的爵位製度。

再說官職:

晉朝官製方麵設有三省、一台、五監、州郡縣等府衙。

(沒錯,三省就是後來隋唐時期三省六部製的原型)

三省即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

尚書省掌管秘記奉章、奏報正事、選舉人才、賞罰百官及將皇帝詔示宣告內外、出納皇命。由尚書令、左右仆射、列曹尚書、左右丞官員組成。

(長官是尚書令,但因為尚書令職權太大,基本隻設立左右仆射,也就是劉穆之的位置)

中書省負責修史、樞密機要、記錄皇帝、皇族子弟日常活動及朝庭議事、禮儀、侍奉,掌管著作、三閣圖書。由中書監、中書令、中書侍郎、中書舍人官員組成。

門下省執掌糾正、獻納、諫正、參政議事、外交等事務。由侍中、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給事中、通直散騎常侍官員組成。

(長官是侍中)

一台即禦史台,掌管糾察百官、頒布法令。由禦史中丞、治書侍禦史組成。

五監即少府監、將作監、國子監、軍器監、都水監,均為專門機構。

少府監負責全國絲織,相當於現在的紡織部;

將作監負責全國冶鐵、鑄造,相當現在的工業部;

軍器監負責全國兵器製造、分配管理,相當於現在的國防科工委;

都水監負責舟楫製造、河道治理、漕運,相當於現在的水利部。

地方則設立州、郡、縣三級製度,基本和三國時期差不多,就是把“十三州”給肢解了,使其沒有那麼大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