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起笑嗬嗬的:“是這麼個道理,我也是這些天看這醃菜這麼暢銷,沒想這麼多,還是夫人想得周到!”
“上京你覺得我這些醃菜可以賣到哪一家?就是說老板不黑,不亂漲價的那種,還有就是不要跟珍饈樓是競爭對手吧!”
之前兩人就口頭約定過,舒芫這些醃菜要賣到哪一家,會問過張起的意見。
原本以為舒芫的這些醃菜銷量不會好,張起也沒放在心上,沒想到她確是很認真的在履行自己的諾言。
張起在感激之餘,也很中肯的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做這一行的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糧食被浪費,自然也會幫舒芫找到銷路。
有張起從中介紹,舒芫剩下的這些醃菜全都賣了出去,總算把之前的損失撿了一點兒回來。
而且要不了幾天,新一批的醃菜也會出來,舒芫在蔬菜鋪裏也會開始售賣。
有陳治傑那邊供貨,晏星洲這邊聯係人運貨,董管事又能幹,再加上醃菜帶來的新鮮感,蔬菜鋪子的生意總算走上了正軌。
雖然不說日進金鬥吧,總的來說刨開一切成本,還有得賺。
至於顧家的那個紙傘鋪子,因為要不了幾天就是七夕節了,舒芫打算趁著這個節日的勢頭,好好的把那些積壓紙傘給推銷出去。
七夕既是乞巧節,又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
男男女女都會趁著這個時候逛燈會廟會,與自己喜歡的人相約。
舒芫讓人在紙傘上寫上情詩,例如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十裏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互,隻羨鴛鴦不羨仙。
……
這些詩詞有的熱辣,有的含蓄,有的溫情脈脈。
舒芫不過是將前世讀過的那些詩詞背了下來,卻在上京引起了一股潮流。
大禹國雖然民風開放,不過也沒有大喇喇表白追求心愛之人的。
舒芫的這些紙傘正好幫了他們,成了定情之物,送給心愛之人。
不光七夕那天,就連七夕過後,紙傘的銷量也不錯,隻是光賣傘的話,還是不能維持店裏的開銷。
舒芫便幹脆將整個鋪子都整改了一下,改成了一個專門賣定情之物的鋪子。
這裏有紙傘,有繡著情詩的手絹,團扇,還有意寓著比翼雙飛的釵子。
到了後來,還有成親用的喜餅,婚房用的擺件什麼的。
總之兩個人從看對眼談戀愛,到成親需要用到的一切東西,都能在這裏買到。
不過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這個鋪子就能有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光是顧家的人,就連晏星洲也很是吃驚。
那些詩詞,別說是他了,就連在梅花溝做先生的大儒洪先生也做不出來。
還有那些好的做生意的點子,她又是怎麼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