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活中,人們在受到觸犯或是遭遇壓力、難堪、困厄之時,心中難免會產生一股怨氣與怒火,發作起來就是脾氣。然而發了脾氣之後,問題就消失了嗎?不,脾氣越大,局麵反而會更加惡化。對自己,會“氣大傷身”;對別人,會造成語言激烈衝突,內心相互敵視。因生活遭受磨難而生氣的人,每天愁眉不展、窮困潦倒;因得不到升遷和重用而生氣的人,牢騷滿腹、惹得人人側目,以致完全失去被扶起來的可能性;因與別人話不投機而生氣的人,氣的是自己,傷的同樣是自己。

晚清一代名臣曾國藩,剛考中進士之時,也躊躇滿誌、得意非凡。可是一旦為官之後,由於治國平天下的大誌一時無法施展,由於初入仕途缺乏為官經驗,這時的曾國藩脾氣極其暴躁,動輒申斥仆役、下屬,連弟弟曾國荃也因無法忍受他的脾氣憤而歸鄉。

於是曾國藩開始認真檢討自己的言行,認為自己的偏失在於動輒發怒,不懂得以柔克剛的道理,所以首先要心靜,遇事多思考,怒氣也就會漸漸平息下來了。此後,曾國藩以“靜”作為修身養性的根本,訓練自己遇事不急不躁、清醒對待。

凡事欲速則不達,該延緩處理的事,如果一時焦躁起來導致矛盾激化,反而會出亂子。我們應該秉承“耐煩為第一要義”的準則,以性情的圓滿成就人生的圓滿。

“不生氣”是手段、是過程。而人生於世,“要爭氣”才是最終目的。自古以來,成功者都有大器量,也有大氣量。這是因為,超然的地位,使他們對於命運有一種感恩情懷,這表現在做人與處世上他們一定是溫和的。而且那些走向成功或已經成功的人,多年的曆練,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一些小小不言的波折,他們根本就不會放在心上。

讓自己不生氣,首先必須爭氣。當你財源廣進、生活優裕時,自然就不會為仨瓜倆棗的得失而斤斤計較;當難為你的人、折騰你的人,全部變成一種激勵的力量推動你前進時,回過頭來,你反而會感激他們對你人生的承啟作用。

一個人的成功與幸福不是天生的運氣,而是來自自己精心的經營。脾氣控製不好,即使小有成就也容易被葬送。相反,心平氣和的態度,會幫你成就大事、對抗困難,即使處於劣勢也是短暫的。

能將自己的脾氣運用自如之後,人生的好運氣離你便不會太遠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