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附錄:曹、劉、孫三個CEO的大事記
附錄一:CEO曹操大事記
[公元154年] 1歲,曹操出生,初名吉利,小字阿瞞,父為曹嵩,不久曹嵩的養父曹騰就病死了。
[公元159年] 5歲,桓帝聯合宦官殺梁冀,曹騰急病去逝,享年59歲。
[公元161年] 7歲,劉備誕生。
[公元166年] 12歲,第一次黨錮之禍。
[公元167年] 13歲,黨人釋放,免除終身監禁。
[公元168年] 14歲,陳蕃、竇武謀殺宦官反為所害。
[公元169年] 15歲,第二次黨錮之禍,李膺死難。
[公元174年] 20歲,通過察舉孝廉成為郎官,稍後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封洛陽之副中將。
[公元177年] 23歲,被任命為頓丘令。受任議郎。
[公元178年] 24歲,曹操因堂妹夫滁強侯宋奇被宦官誅殺,受到牽連,被免去官職。歸隱譙縣故鄉。
[公元180年] 26歲,被朝廷征召,擔任議郎。
[公元181年] 27歲,諸葛亮誕生。
[公元182年] 28歲,孫權誕生。
[公元184年] 30歲,二月,黃巾軍起義,黃巾黨人作亂。被任命為騎都尉,四月率領兩千人討伐黃巾賊有功,受朝廷重用。
[公元185年] 31歲,受任東郡太守卻婉拒而辭職,歸隱故鄉。
[公元187年] 33歲,曹丕誕生。
[公元188年] 34歲,刺史改稱州牧。王芬陰謀刺殺靈帝,引誘曹操加入行動,遭到拒絕,沒多久王芬死於曹操刀下。
[公元189年] 35歲,靈帝去世,劉辯即位少帝。何進謀誅宦官反為所害,袁紹揮軍入宮,殺宦官。董卓入洛陽,掌握實權,袁紹逃往冀州。董卓立漢獻帝,欲拉攏曹操,任曹操為都騎校尉,曹操更名改姓棄職潛逃,到陳留募兵。
[公元190年] 36歲,正月,關東群雄推舉袁紹擔任盟主,出兵反抗董卓政權。董卓遷都長安。曹操以奮武將軍頭銜加入關東軍聯盟,卻因兵少為董卓部將徐榮所敗。袁紹建議擁劉虞為皇帝,曹操拒絕參加,而遭袁紹厭惡。
[公元191年] 37歲,在東郡擊潰黑山賊10萬餘民。袁紹表為東郡太守 ,荀彧離開袁紹陣營,投靠曹操。
[公元192年] 38歲,四月,王允及呂布暗殺董卓。六月李傕、郭汜、樊稠等率軍攻破長安,殺害王允,王燦避居荊州。曹操率軍大破黑山賊和匈奴部隊。鮑信等表曹操為兗州牧。率軍大敗黃巾軍,冬天獲黃巾青州降兵30萬並百萬人口。助袁紹打敗劉備、單經及陶謙諸軍。
曹植誕生。
[公元193年] 39歲, 春天,匡亭之戰六百裏大追擊大敗袁術軍團。徐州牧陶謙率軍攻入兗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軍征討陶謙攻克徐州十餘城。
[公元194年] 40歲,父親曹嵩因徐州牧陶謙驅趕出城而遇害,再次親征陶謙,大敗陶謙軍,下令屠城。而屬下的張邈和陳宮等卻乘曹操外征徐州,叛變並迎接呂布入兗州,眾郡縣響應叛亂,僅有三城,因荀、程、夏侯等留守將領的死守,而得以碩果僅存(曹操幾乎等於失去了兗州,當時兗州8郡共有80縣城)。曹操回返兗州,與呂布軍在濮陽相持百日,終因糧盡而各自退兵。當年陶謙死,劉備接替徐州牧。冬十月,曹操駐軍東阿縣時,因缺糧而解散剛剛招募的士兵。
[公元195年] 41歲,率軍三敗呂布軍。破定陶、庸丘等,平定兗州。天子表曹操為兗州牧。同年長安大亂,獻帝東遷洛陽。
[公元196年] 42歲,二月大破黃巾軍,天子表曹操為建德將軍。六月提升為鎮東將軍,費亭侯。七月成功迎奉漢天子,得總攬朝政,采用董昭的建議,遷都許縣(改名許都)。九月被封大將軍,武平侯。十月討伐楊奉,攻占梁縣,讓大將軍與袁紹,改任司空,車騎將軍。采用棗祗和韓浩的建議,開始屯田。當年劉備兵敗呂布,投奔曹操麾下。漢驃騎將軍張濟亡故,張繡接替統領他的人馬。
[公元197年] 43歲,率軍到達宛縣,張繡降而複反。二次征伐張繡,並大敗之,張繡迎兵與劉表合兵。九月袁術稱帝,並侵犯陳國,親自率軍東征,袁術棄軍而逃至淮河,曹操擊敗袁術所留守的四將。稍後南陽、章陵等縣反叛曹操,歸於張繡,派曹洪征伐未果。親征並大敗叛軍,並收複湖陽、舞陰等地。
[公元198年] 44歲,初設軍師祭酒。三月率軍征伐穰縣張繡,因為劉表的救援,而回撤,但以奇兵大敗張、劉聯軍。因呂布幫助袁術,而派高順攻擊劉備(此時劉備存身曹操麾下),再次東征呂布,並大敗之,斬呂布、陳宮以及高順等。張遼等歸降,其中包括再次投降的畢湛,被再次任命為魯國相;臧霸、孫觀、吳敦、尹禮等人則被任命為青州刺史等官職,管理青、徐二州。
[公元199年] 45歲,派曹洪、史渙打敗眭固軍(前楊醜殺張楊,眭固殺楊醜,並歸順袁紹)並斬之。率軍圍困射犬,薛洪、繆尚率眾降,被封列侯。再次任命叛將魏種為河內太守。同年袁紹滅公孫瓚,得青、冀、幽、並四州後,率精銳步兵10萬,騎兵萬餘進攻許。曹操率軍進軍黎陽,臧霸入駐青州。攻下齊、北海、東安。派於禁駐軍黃河。並分兵防守官渡。十一月張繡投降,被封列侯。袁術兵敗陳國,欲投奔袁譚,曹操派劉備、朱靈和路招中途攔截袁術。袁術死於途中。劉備得兵後,則偷襲徐州刺史車胄,駐軍沛縣,正式反叛曹操,東海國昌霸也叛歸劉備,得眾幾萬人,劉備派孫幹與袁紹結盟。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不果。廬江太守劉勳被孫策擊敗後,率幾百部下投降曹操,被封列侯。
[公元200年] 46歲,誅殺董承。親征劉備,大敗之,獲其妻子並關羽、部將夏侯博等。袁紹派兵攻打劉延,自己陳兵黎陽。曹操欲北援劉延,後來聽從荀攸的建議,兵走延津。張遼、關羽打敗袁紹大將顏良,並斬之。白馬坡,曹操500騎大敗文醜、劉備率領的5000騎兵,並斬文醜。曹、袁對軍官渡,袁紹連軍幾十裏,曹操幾乎是以一敵十,戰鬥不利,欲撤軍,後來聽從荀彧的建議,繼續以弱兵抗強兵。(同時,孫策聽說袁曹對兵官渡,曾計劃襲擊許,出兵前,卻被刺客暗殺而亡。)劉辟叛變曹操,袁紹派劉備援兵劉辟。曹操派曹洪擊敗劉備和劉辟軍,劉備自此奔荊州投靠劉表。許攸因故投靠曹操,曹操得知袁紹的運糧情況,遂用荀攸之計,派徐晃、史渙截擊袁紹的幾千輛糧食,並盡燒之。袁曹對抗數月間,曹操軍屢斬袁紹軍的大將。十月袁紹派淳於瓊等率兵萬餘運輸糧草,曹操率精兵五千,大敗淳於軍兵並袁紹派來的救援騎兵。袁紹同時派高覽、張郃攻擊曹營留守的曹洪軍,他們聞聽淳於瓊大敗後,投降曹操。袁紹、袁譚等聞訊後棄軍而逃,曹操斬其軍七萬餘首。冀州諸郡聞而多降曹操。
孫策去世,孫權即位。
[公元201年] 47歲,率軍大敗袁紹的倉亭軍。袁紹回冀州後,收攏軍隊,再次恢複了諸多叛郡。九月派蔡揚攻擊汝南的劉備、共都,未果。曹操親征劉備,劉備聞風而逃奔劉表處。
[公元202年] 48歲,五月,袁紹亡故。九月親自率軍征伐袁譚、袁尚,數次大敗之。袁譚和袁尚死守其城。
[公元203年] 49歲,率軍攻打黎陽,大敗袁譚、袁尚軍。二袁遁逃,曹操繼而進軍鄴城,留賈信駐紮黎陽。八月征伐劉表。期間袁譚與袁尚為爭奪冀州而內戰,袁譚爭戰不利而求降曹操,公許之並聯姻,曹操並聽從荀攸的建議,停止征伐荊州劉表,轉而繼續先平定冀州的戰略。率軍再進黎陽,東平呂曠、呂翔投降,被封列侯。
[公元204年] 50歲,率軍進入洹水,期間正值袁尚攻擊袁譚,留下蘇由、審配守護鄴城,蘇由聞公至即投降。留下曹洪攻擊鄴城,曹操親自率軍攻克毛城的尹楷和邯鄲縣的沮鵠守軍。易陽縣令韓範及涉縣長梁歧獻城投降,被封關內侯。五月水淹鄴城,袁尚回兵救鄴。七月大敗袁尚之援軍,袁尚欲投降,不許。袁尚逃往中山國,部下馬延、張凱投降,追擊袁尚軍,得其全部輜重。審榮開城投降,審配不降而斬之。自此鄴城平定,曹操祭祀袁紹,並善待其家人,下令免稅和懲罰豪強,百姓樂之。帝任曹操為冀州牧,曹操同時辭去了兗州牧。袁譚乘曹操征伐袁尚時,伺機攻占數郡,繼續與袁尚內鬥不止。曹操乃與袁譚交絕,並討伐之,袁譚撤出平原,逃至南皮。曹操遂進入平原,平定其諸郡縣。
[公元205年] 51歲,率軍攻打袁譚,大敗之,並斬袁譚及其妻兒。平定冀州後,頒令寬恕袁紹部將並隨眾,並禁止私相仇讎。袁熙部將焦觸、張南叛攻袁熙、袁尚,並獻城投降,被封列侯。袁熙、袁尚逃亡烏丸地區。四月,張燕率不下十萬餘眾投降,被封列侯。八月趙犢、霍奴殺死幽州刺史並涿太守,烏丸則攻打獷平鮮於輔。公親征趙、霍,平定叛亂並斬之。救援了獷平,烏丸軍逃往塞外。十月返回鄴城後,頒布命令,驅除當地的諸多鄙習,改良社會風氣。高幹在並州發生叛亂,派樂近、李典攻擊壺關城之高幹軍。
[公元206年] 52歲,親征高幹,圍困三個月而攻下。高幹則隻留下眾將留守壺關,自己逃亡匈奴求取救兵(後在逃亡荊州的途中,被捕殺)。11月親征海賊管承。又恰逢烏丸作亂。開鑿平虜渠、泉州渠,以準備次年征討烏丸。
[公元207年] 53歲,頒令嘉賞部下,封20餘人為列侯。聽從郭嘉建議起兵征伐烏丸。五月兵至無終嶺,七月田疇應召做向導,直奔柳城。上白狼山,以張遼為前鋒,大敗之,胡、漢降眾20餘萬。烏丸逃亡遼東,與袁熙、袁尚等隻剩幾千騎兵。後被公孫康斬其首,送至曹操處,如公之最初預料。十一月兵至易水岸邊,烏丸諸單於來賀。
[公元208年] 54歲,開辟玄武池訓練水軍。朝廷廢三公,改設丞相和禦史大夫。六月為丞相。七月親自率軍南征劉表。八月劉表亡故,劉琮繼位,駐紮在襄陽,劉備則駐紮樊城。九月至新野,劉琮降,隨進軍江陵,劉備則逃往夏口。平定荊州後,施行新法,韓嵩、蒯越、鄧義、傅巽等15人被封侯或任要職,文聘為江夏太守。曹操率輕騎3000人,大敗劉備於當陽。益州牧劉璋此時接受征兵和納稅。後劉備、周瑜等聯軍約1萬人,曹操30萬大軍敗於赤壁,曹軍死亡大半,遂退軍南郡,留曹仁守之。時孫權也領軍數萬攻打合肥,公派張憙率千騎救之,途中采用蔣濟奇謀,千人充4萬,軍未至,而唬走孫權軍。劉備乘勢占領荊州江南一帶的郡縣。遂成日後三足鼎立之雛形。
[公元209年] 55歲,軍至譙,造快船,練水軍。七月出肥水,軍至合肥,頒布撫恤兵士的命令。設置揚州郡縣的長吏,開芍陂屯田(按呂蒙對孫權的說法,就是曹操想實施長遠的征伐計謀)。其間曹仁駐守江陵,與數萬周瑜軍,對峙年餘,最後曹仁棄城,孫權任命周瑜為南郡太守。
[公元210年] 56歲, 頒布《求賢令》、《十二月己亥令》公開聲明無心篡漢。在己亥令中,透露在建安年間,從將兵5千到最多時候30餘萬,後因功被封4縣3萬戶。建銅雀台。僅食武平縣萬戶,退還陽夏、柘、苦等三縣2萬戶。
[公元211年] 57歲,天子任25歲的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和副丞相。商曜反叛,派夏侯淵和徐晃征伐,並大敗之。三月張魯占據漢中,派鍾繇討伐之,並同時派夏侯淵從河東郡出發,與鍾繇會合。關中的馬超、韓遂等懷疑鍾繇討伐的是自己勢力,而反叛,屯兵潼關,派曹仁討伐,並令曹仁堅壁勿戰。七月曹操親自西征,大敗馬、韓等軍,馬超等因之欲割地求和,公不允。九月馬、韓再次請求割地,並送任子以求和,曹操采納賈詡的建議,偽許之,並再次大敗韓、馬軍。韓遂、馬超敗走涼州,楊秋則本安定,曹操軍斬成宜和李堪等叛將,關中自此平定。十月親自北征楊秋,楊秋投降,被恢複了原爵位。十二月留夏侯淵鎮守長安。
[公元212年] 58歲, 曹操被天子待如西漢初年的蕭何。馬超餘眾梁興屯兵藍田,派夏侯淵平之。十月曹操首次征伐孫權。荀彧飲藥自殺。
[公元213年] 59歲,進軍濡須口,破孫權江西營,抓獲孫權部將公孫陽。由於孫權年前聽從了呂蒙的建議在濡須口建立了濡須塢,使得曹操隻能與孫權軍相拒月餘,歎江東軍容肅整而退兵。 獻帝下詔並14州為9州。五月天子使禦史大夫郗慮策命曹操為魏公,聘曹操三個女兒為貴人。建魏國社稷宗廟。鑿渠引漳入白溝,建金虎台,置魏郡東西部都尉。置魏國尚書、侍中和六卿。馬超在漢陽為害,屯兵興國,派夏侯淵討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