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人之所以會迷惘,是因為丟了夢想
——敞開心境,收獲希望的陽光
每個人都有對前路感到茫然的時刻,周遭驟然變得晦暗起來,人也開始畏縮,遲疑著不敢向前踏進一步。這時候,我們隻需敞開心扉,重新找回那遺失的夢想,心燈就會驟然亮起,一切便可以恢複正常,樂觀與自信可以再度鞭策我們一路向前。
其實,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是照亮你心靈的一盞明燈,適時適地地映照著你前進的步伐,給予你不停向前行動的決心與勇氣。
1 別讓碌碌無為的心態毀了自己
在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享有財富,但是不懂得珍惜,出手大方,配備名車,舉辦各種派對,每天都生活在紙醉金迷之中,心中難免會感到迷惘和恐懼!
的確,財富是用來享受的,但是卻不能因為擁有大量的財富而讓自己碌碌無為。否則,長久持續地這樣生活,養成了享樂的心態,內心是得不到真正的快樂的。物質的享樂,隻能給自己一時的滿足,但心靈上卻依然是空慮的。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碌碌無為的一生,隻會讓自己的生命失去價值,讓靈魂空洞,讓生活失去色彩。
相傳,老子在經過函穀關時,將自己的專著《道德經》留在了當地的府衙之中。
有一天,一個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到府中問他:“先生,我聽說你博學多才,因此,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你一番!”
老子同意了老翁的要求,於是,老翁問道:“今年我105歲,大家都叫我老壽星。可是說實話,從小到大,我一直都遊手好閑地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很有作為,他們都開墾了百畝沃田,但是到頭來卻還沒有一席之地;建了幾舍房屋到最終卻沒有容身之地。而我雖然一生不稼不穡,卻還吃著五穀;雖然有置過片磚隻瓦,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之中。”
說著,老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說出了自己最想說的話:“我現在是不是可以嘲笑他們忙忙碌碌勞作一生,最終卻換來一個早逝呢?”
老翁想,這個問題應該可以難倒老子了。誰知,老子卻微微一笑,對老翁說道:“老先生大人,麻煩您幫我找來一塊磚頭與石頭。”片刻,磚頭和石頭就被呈了上來。老子說道:“如果現在讓你從中選擇一個,您是要磚頭還是石頭?”
老翁聽罷哈哈大笑起來,最終指著磚頭說:“我當然是擇取磚頭了。”老子也跟著笑著,問道:“你為什麼選擇磚頭呢?”
老翁卻不以為然地說:“這還不簡單嗎?因為石頭沒棱又沒角,取它何用呢?”
老子又轉身來問圍觀的其他的人:“你們是要石頭還是要磚頭?”
“磚頭,磚頭!”大家異口同聲地叫了起來。這時,老子卻心平氣和地說:“那我再問問你,是石頭的壽命長呢,還是磚頭的壽命長呢?”
眾人都不假思索地說:“肯定是石頭!”
這個時候,老子才慢慢說道:“你也知道石頭壽命長,可是為什麼選擇壽命短的磚頭?它們的區別,不過是有用和沒用罷了。天地萬物莫不如此,壽命雖短,於人於天都有益,天人皆擇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壽雖長,於人於天無用,天人皆摒棄。”
老子如此的一番話,說得老翁頓時大窘,異常佩服老子對人生的理解。
人生就如同石頭與磚頭一般,想要問為什麼,關鍵就看自己的選擇。石頭雖然輕鬆,但是它感受不到生命的任何精彩;而磚頭能夠在各個領域中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是石頭從不可能體會得到的。在短暫的生命中做出成就來,遠比在長久的生命中碌碌無為要精彩得多,人生的真諦也是如此。活要活出意義來,沒有任何意義的人生,即便活得再長,也無法創造價值,隻是在虛度光陰,讓自己的靈魂空虛罷了。
有一個和尚,在寺廟中整天念經,經常感到心煩。
在一天夜裏,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去閻羅殿的路上,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同時,宮殿的主人看到他後,就請他留下來居住。
小和尚說:“我每天都忙於念經和學習佛法,現在每天隻想吃、想睡,我非常討厭看書。”
宮殿主人答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裏更適合你居住的了。我這兒有豐富而美味的食物,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會有人來打擾你。而且,也保證沒有經書給你看,你也不用去刻意領悟佛法!”
聽罷此話,小和尚就高高興興地住了下來。
在開始的一段日子中,小和尚每天除了吃,就是睡覺,感到異常地快樂。但漸漸地,他覺得有點寂寞和空虛,於是就去見宮殿主人,就抱怨道:“這種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過久了也沒有多大意思,我對這種生活已經提不起一點興趣了。你能不能給我找幾本經書看看,或者時不時地給我講幾個佛祖的故事聽呢?”
宮殿的主人答道:“對不起,我們這裏從來不曾有過這樣的事,你還是待在這裏麵好好地享受吧!”
又過了幾個月,小和尚感到內心空虛極了,就又去找宮殿的主人:“這種日子我實在是過不下去了。如果你再不給我經書念,我聽不到佛法,我寧願去下地獄!”
宮殿的主人輕蔑地向他笑了笑:“你以為這裏是天堂嗎?這裏可是真正的地獄呀!”
人活著就需要思考、需要勞動,如果你整天生活在安逸之中,衣食無憂的,表麵上看似享受,其實無異於活在地獄中。長時間將自己浸泡在安逸之中,人也無異於行屍走肉。
一個人最可怕的行為,就是喪失了理想,沒有了進取心,一味地隻想著去享受。這樣隻會讓你越來越墮落,不會珍惜你得到的東西,也不會對周圍的事物心存感激,更不容易得到滿足;而通過努力獲得成就,會讓你體會到收獲的快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對周圍的事物心存感激!因此,無論你是腰纏萬貫的富豪,還是一貧如洗的窮困人,永遠要記住,隻有樹立自己的理想,做出真正的成績,才能切實地體會到生命的本質。我們可以在經濟上貧困,但絕對不能讓自己的精神上也打折。所以,我們要時刻反省自己是否處於碌碌無為的狀態之中,是否也甘願長期生活在安逸之中,盡早讓自己從迷惘的狀態之中覺醒,讓自己在創造與奮鬥之中感受到生命的真正精彩!
2 心中有夢想,便不會迷惘
一位美國哲人曾這樣說過:很難說世上有什麼做不了的事,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並且還可以是明天的現實。夢想對一個人是極為重要的,它是生命的支撐。一個沒有夢想的人,就像一個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沒有任何的方向和依靠;就像大海中一艘迷失了方向的船,永遠無法靠岸。你的夢想決定了你的人生,隻要心中有夢想,心便永遠不會感到迷惘。
一位成功人士在回憶他的人生經曆時說:“我在小學的時候,有一次我考試得了第一名,老師就送給我一張世界地圖,當時高興極了。跑回家就開始看這張世界地圖,十分不幸,那天輪到我為家人燒洗澡水。我就一邊燒開水,一邊在火爐邊看地圖。當我看到埃及的時候,心中異常地興奮,因為在學校的時候,就聽老師說埃及有金字塔,有豔後,有尼羅河,有法老,有很多神秘的東西,當時我就心想,長大以後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埃及。”
“當我看得出神入化的時候,爸爸從浴室中衝出來,身上裹了一條浴巾,大聲對我說:‘火都熄滅了,你在幹什麼?’我說:‘我在看世界地圖,聽老師說埃及有……’我的話還沒說完,爸爸就生氣地給我兩個耳光,然後就說:‘趕快生火,那地方有再多的東西,我也保證,你這輩子也永遠到不了那個地方!’說完後,就一腳把我踢到火爐旁邊去。”
“我當時看看我爸爸,驚呆了,心想:‘我爸爸怎麼給我這麼奇怪的保證,我這輩子真的永遠到不了埃及嗎?’心中頓時感到十分迷惘,心中感到異常地失落。但是,我又想,我這輩子一定要到埃及去,證明爸爸的說法是錯誤的!”
“隨後,以後的20年中,我心中十分堅定地知道,我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到埃及去。我的朋友都告訴我:‘你到埃及去幹什麼?’那時候還沒開放觀光,出國是極難的。我對我的朋友說:‘因為我的生命不能被保證!那是我心中十分堅定的夢想!”
“經過20年的努力,我終於有一天到了埃及,就坐在金字塔前麵的台階上,買了一張明信片寄給爸爸。我這樣寫道:‘親愛的爸爸,我現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麵給你寫信。記得你小時候曾經給我兩個耳光,並保證我以後永遠到不了這麼遠的地方來。現在,我就坐在這裏給你寫信,也異常感激你,正是你的那個保證,讓我這幾十年的時光過得極為充實,心中從來沒有迷惘過,因為我有堅定的夢想!”
夢想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是極為重要的東西,因為隻有夢想才可以使我們有希望,隻有夢想才可以讓我們時刻保持充沛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才使你的生命不會虛度,那些不良的情緒也不會打擾你,心中也不會感到迷惘,最終才能收獲更為豐富的人生。
今年已經101歲的布裏姆博士每天都能保持著年輕人的衝勁與活力。一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到公園散步時,聽到公園中的音樂,便興致盎然地跟著哼起了小調。
“抬頭看著遠處,”他對朋友說道,“到處是高樓大廈,我覺得這個城市最偉大的地方是,它隨時都在改變,在不斷地進步!”
朋友又問他對於現在年輕人的看法,他說:“我感謝上帝,使這個世界有了這些年輕人!他們現在真的不錯,比我們那時候要聰明、懂事多了。他們將會為我們創造一個新的世界,我也正期待著一個新世紀的來臨!”
很難想象,一個101歲的老人也正在期待一個新世紀的來臨!那天,他與朋友逛了許久。夜已深了,朋友向他抱歉說這麼晚了還讓他在外麵待著。他說:“沒關係的,我常常半夜裏才睡。但是,明天我會找時間休息的。我在很久以前就發現,遇事不能勉強自己,你也應該學會這一點,年輕人。明天,我要照常早起:輕鬆自在地吃頓早餐,再看看報紙。如果在報紙的訃告上看不到我的名字,我就會上床再睡一覺!”
布裏姆博士將每一天都當成生命誕生的第一天,每天都讓自己心中充滿希望,盡管這一天也可能有許多的麻煩事情等著他;他將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而珍惜。人隻要能認真地生活,性格就會變得極為樂觀以及更堅強,並充滿希望。那麼,那些所謂的不良的情緒就再也不會擾亂你的內心了!
對於每個人來說,每一天都是嶄新的一天,每一天都充滿新的希望。有希望就有期待,當我們養成一種習慣,每天期待一件驚喜的事情發生,那麼,我們的期待,就沒有一天會落空。也就是說,我們內心希望得越多,得到的意外喜悅就愈多。如果一個人內心每天都充滿了希望,那麼他還有什麼理由,有什麼時間去歎息、去悲哀、去煩惱呢?所以,在生活中,當你失意的時候,不妨就多給自己一點希望,就像有人說的那樣,當你又一次失戀的時候,請不要悲傷,而要高興,因為你終於結束了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折磨的生活,而等待你的生活則可能是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的!永遠都抱著希望生活,讓自己每天都生活在開心之中不比什麼都好嗎?
人生是有限的,希望卻是無限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因素我們是無法控製的,但是快樂卻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不能控製際遇,卻可以把握自己;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卻可以把握當下;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長,但是我們可以安排當下的生活;我們左右不了變化無常的天氣,卻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情。隻要活著,就會有希望,隻要每天給自己一個新的希望,我們的人生就一定會是快樂而精彩的。
3 為自己的人生做一個規劃
世事是無常的,自然的花開花謝,人世的生離死別,都是大自然無法逆轉的規律。我們要想讓自己精彩地過好每一天,不讓自己沉淪在虛擬的幻想中,就要及早為自己的人生做一個規劃,這樣才能時刻提醒自己要勇猛精進,才不至於等到生命離去的時候才後悔人生的虛度!
有一天傍晚時分,老和尚安靜地坐在寺廟中,他的弟子就圍繞在他的周圍,聽他講道。
老和尚看著眼前的弟子們,慈祥地說道:“世界上共有四種馬:第一種是絕等的良馬,主人為它配上馬鞍,套上轡頭後,它奔跑的速度快如流星,能夠日行千裏。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揚起鞭子,它隻要見到鞭影,便能夠知曉主人的心意,遲速緩急,前進後退,都能夠揣度得恰到好處。這就是深受世人稱讚的能夠明察秋毫的一等良馬。”
“還有一種馬也是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看到舉起的鞭影,但是它不能馬上警覺。等鞭子掃到了它尾巴的毛端時,它才能夠知曉主人的意思,便會馬上向前奔馳飛躍,也可以算得上是反應靈敏、矯健善走的好馬。”
“第三種則是一種庸馬,不論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看到揚起的鞭影,不但不能迅速地做出反應,甚至等皮鞭如雨點般地抽打在它的皮肉上,它始終都無動於衷,反應極為遲鈍。等到主人鞭棍交加,將皮鞭落到它的肉軀上時,它才能夠察覺到,然後才會順著主人的命令向前奔跑,這等馬是後知後覺的庸馬。”
“第四種則是一種駑馬,當主人揚起手鞭之時,它也視若無睹;即便是將鞭棍抽打在他的皮肉上,它也仍舊毫無知覺。直至主人盛怒之極,它才能如夢初醒,放足狂奔,這種馬是愚劣無知的駑馬,因為它的冥頑不化,最終不受人喜愛!”
老和尚將話說到這裏,突然就停頓下來,眼光極為柔和地掃視著周圍的眾弟子,看到弟子們聚精會神的樣子,心中極為滿意,繼續用莊嚴而又平和的聲音說道:“弟子們,這四種馬就分別對應的是四種不同的人生。第一種人看到自然無常變異的現象,生命隕落的情況,便能夠悚然警惕,奮起直進,努力去創造一個嶄新的生命。第二種人則是看到世間的變化無常,看到生命的大起大落,也能夠及時地鞭策自己,從不懈怠。第三種人則是等看到自己的親友經曆顛沛流離的人生,經曆過死亡的煎熬後,非要等到親嚐到鞭杖的切膚之痛後,方能翻然大悟。第四種是當自己病魔侵身,四大離散,風燭殘年的時候,才悔恨當初沒有及時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趟。就像第四種馬,非要受到徹骨的劇痛後,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卻已經都晚了!”
四種馬代表了四種不同的人生,我們要想不讓自己不淪落為第四種馬的悲慘結局,就要及早地為自己的人生做一個規劃,這樣才能時刻激發自己不斷前進,才不至於使一切都結束的時候,才去懊悔人生的虛度!
早期的太空英雄巴茲·奧爾德林在自己成功地登陸月球後不久就精神崩潰,他的親朋好友都對他的遭遇感到極為困惑,因為奧爾德林在登月之後,其感情和家庭方麵都應很春風得意。
幾年後,奧爾德林在他撰寫的一本書上回答了周圍人對他遭遇的這種疑問。奧爾德林這樣寫道:“導致我精神崩潰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忘了自己在登月之後,自己以後該做些什麼!自己如何才能繼續生活下去。”
這就是說,奧爾德林除了登月這件工作之外,在其他方麵沒有任何的目標,對自己的人生從來沒有做過規劃。所以,他一回到地球,便無法在真空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向,最終使自己的精神處於崩潰的邊緣。
在生活中,有些人在前進的道路上步步向前,極為充實;而有的人則止於中途,讓心靈感到迷惘,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後者沒有為自己的生命做好一個規劃。卡耐基說過:“我非常相信,及時地為自己的人生做個規劃,是獲得心理平靜的最大的秘密,因為我心中時刻充滿了信念。而我也相信,隻要我們能定出個人規劃來,什麼樣的事情都是值得我去做的。並且我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該去做什麼,我需要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如此一來,到少可以消除掉我50%的憂慮!”
他的這種說法就像我們登山一樣:如果是一條我們曾經走過的熟悉的道路,或者我們在出發之前仔細閱讀過地圖,便可以知道前麵有一些什麼,知道再走幾百米就可以休息,再走多遠就有一處美麗的風景,這樣有規劃地走起來,會覺得自己的全身都充滿了力量。如果我們的前麵是一條完全陌生的路,那麼,我們可能走幾十米就會感到氣喘籲籲,最終把自己累得苦不堪言。
有一位年輕人找到一位智者,向他傾訴自己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希望能擁有更適合於自己工作,並能最終做出一番事業來,但是他苦惱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善自己目前的狀況。
了解到他的狀況後,智者便問他:“你想往何處去呢?”
“關於這一點,我自己實在也說不清楚,”他就猶豫了一會兒。回答道,“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件事情,隻是想著要到不同的地方去。”
智者問道:“你做過的最好的一件事情是什麼呢?”隨後又接著問他,“你最擅長的是什麼?”
年輕人回答道:“不知道。給你說吧,關於這兩件事,我也從來沒有明確地思考過。”
“假定現在的你必須要自己做一番選擇或決定,你想要做些什麼呢?你最想追求的目標是什麼呢?”智者追問道。
年輕人極為茫然地回答道:“我現在真的說不出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些什麼。雖然我也曾覺得應該好好計劃一番才是……”
智者說:“那我可以這樣告訴你,現在你想從目前所處的環境中轉換到另一個地方去,但是卻不知該往何處去,這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想做什麼,你從來沒對自己的人生做出過規劃,這樣即便你再換一個環境,也會出現這樣迷惘的狀態。”
在前進的旅途中,我們要合理地對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的規劃,一定要詳細地了解自己,清晰地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麼,追求什麼?我們目前做的事情是否與自己的規劃一致?這樣才不至於使自己在半途中突然停滯下來,感到迷惘。
我們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一生都是在趕路的,而路時刻就在自己的腳下不斷向前延伸。隻有知道方向的人,才能在人生空間的坐標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才知道自己為何要向那個方向前進。而不清晰方向的人,則永遠不知曉自己的具體位置,不知道未來要去向何方,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所以,從現在開始,請為我們的人生做出一個合理的規劃,為生命的每一天都列出一個清單,並努力踏著你的規劃向前,相信這樣,你永遠不會感到迷惘,最終也能收獲到夢想的果實,獲得有意義、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