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大學畢業的沈璿拒絕了學長給她介紹的工作,她買了一張回老家的車票,坐上了記憶中通向老家的那班火車。
沈璿,一個來自大山的女生,她是她們山裏第二個走出大山的人。
在她之前,大山裏還有一個人也走了出來,可是他在出來之後,卻再也沒有回過山裏,也許是被外麵的繁華迷昏了眼,他不願再回到那個破山溝裏。
沈璿剛開始接觸外麵的世界時,她也險些被這繁華迷昏了眼,她不願意回到山裏,也怨恨著當初狠心將她趕走的父親,可是在經過十幾年的沉澱之後,她就開始想念大山裏的父母。
當初,她也是不願走出大山,她害怕一個人生活,可是強勢的父親卻毅然決然地將她從山裏趕了出來,父親扛著斧頭守在大山的入口,不願讓她回去,她和父親對峙了幾天,最後哭著離開了大山。
也是她命好,她當年才十一歲,剛從山裏出來就遇見了她現在的爸爸媽媽,他們沒有生育子女,見沈璿這麼可憐,他們也就好心收養了她。
也正是多虧了他們,沈璿後來才能讀書上大學。
爸爸媽媽如今年紀大了,他們都是從國家單位退休下來的,每個月都能領到退休金,年輕時有也做一些投資,積攢下來的錢也足夠他們下半輩子花用了。
沈璿掛念山裏的父母,她在和爸爸媽媽商量之後,還是踏上了回家之路,盡管先前媽媽對她百般叮囑,讓她一定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能和山裏的人起了衝突,就怕她出點什麼事。
沈璿在安撫好媽媽,可是她心中卻沒有半點恐懼。
在她的記憶中,她的父母都是啞巴,甚至於整個山裏的人都是啞巴,沈璿將那座大山稱為啞山,啞山裏的人雖然都是啞巴,但是他們卻特別友好和藹。
小時候,山裏有的人家發生了意外,他們家的大人都讓石頭砸死了,隻剩下一個孩子,他們的孩子就會被山裏的人主動收養,山長是一個特別喜歡小孩子的人,他當時就收養了那個孩子,村裏的人也時常會去山長家看看那個孩子。
麵對那樣一群和藹友善的人,沈璿覺得媽媽的擔憂完全就是多餘的,等她將父母接出來,她一定要讓媽媽看看大山裏的人,免得媽媽總是擔心她。
當沈璿在火車站下車時,她照著媽媽說的地址,來到了當年他們遇見她的那個地方。
看著依舊熟悉,沒有什麼大變化的環境,沈璿眼睛變得濕潤起來。
當年,如果不是爸爸媽媽陰差陽錯地迷路到這裏,她也許就會死在外麵了,也就不會有今天這個大學畢業的沈璿。
沈璿走向當年父親守著的大山入口,心中的激動越發強烈。
她的父親母親,是否還健在?
沈璿腳步越發飛快,她拖著大行李箱照著記憶中的路快步走去。
一路上,沈璿遇見了很多陌生的麵孔,帶著童年的美好濾鏡,沈璿一一向他們展露出燦爛的笑容,可是那些人似乎都被她的笑嚇住了,他們臉上的表情都有些呆滯。
很快,沈璿就來到了記憶中的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