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如何在社交中自我推銷(1 / 3)

第十一章 如何在社交中自我推銷

人生活在社會中,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在繁雜多變的人際關係中做到遊刃有餘、胸有成竹,是每一個推銷人都必須重視的課題。掌握溝通技巧,注意小節、分寸、禮儀,獲得對方的好感,注重全局觀,你將戰無不勝。

技巧一 別敗在雙方的“握手”上

握手似乎人人都會,但在社交場合和導遊接待中,握手是很有講究的。我親眼見過不少導遊翻譯人員不會握手,出過不少“洋相”。有的男導遊,不待女外賓伸手,拿起人家的手就握,而且還一邊握,一邊晃動,弄得人家很不快。還有的青年導遊接待重要客人時,不等人家伸手,自己先伸手。還有多人交叉握手、一腳門裏一腳門外握手等,嚴格講都不符合社交握手禮儀。

握手起源於古代武士常佩長劍,如遇上敵手,便右手揮劍自衛相鬥。遇上友人,便伸出右手相握,表示友好和親近。所以當今握手無論男女老幼,無論國內國外,一律用右手相握,來源於此。如果伸出左手握人家的手,便犯了大忌。

握手的其他講究是:對長輩、學者、上級、重要遊客,須等對方先伸手。初次遇到女士,經人介紹後,女士不主動出手與你相握,你不要主動伸手,點頭示意即可。女士可以坐著和男士握手,男人同她們握手必須脫帽子、摘手套,女士則可不必。男人握女士的手不可過重,隻握手指部分便可,萬萬不可握著女士的手又用手指搔人家手心,此舉被視為“下流”。

握手時,一定要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要看第三者與對麵的人握手。特別是和女子握手,不可目光越過對方肩部而望另一個女子,這樣被視為輕視對方。

年輕人握學者、上級的手時,可用雙手相握,以示敬重。

艾麗是個熱情而敏感的女士,目前在中國某著名房地產公司任副總裁。那一日,她接待了來訪的建築材料公司主管銷售的韋經理。韋經理被秘書領進了艾麗的辦公室,秘書對艾麗說:“艾總,這是××公司的韋經理。”

艾麗離開辦公桌,麵帶笑容,走向韋經理。韋經理先伸出手來,讓艾麗握了握。艾麗客氣地對他說:“很高興你來為我們公司介紹這些產品。這樣吧,讓我看一看這些材料,我再和你聯係。”韋經理在幾分鍾內就被艾麗送出了辦公室。幾天內,韋經理多次打電話,但得到的是秘書的回答:“艾總不在。”

到底是什麼讓艾麗這麼反感一個隻說了兩句話的人呢?艾麗在一次討論形象的課上提到這件事,餘氣未消:“首次見麵,他留給我的印象不但是不懂基本的商業禮儀,他還沒有紳士風度。他是一個男人,位置又低於我,怎麼能像個王子一樣伸出高貴的手讓我來握呢?他伸給我的手不但看起來毫無生氣,握起來更像一條死魚,冰冷、鬆軟、毫無熱情。握手的這幾秒鍾,他就留給我一個極壞的印象,他的心可能和他的手一樣的冰冷。他的手沒有讓我感到對我的尊重,他對我們的會麵也並不重視。作為一個公司的銷售經理,居然不懂得基本的握手方式,他顯然不是那種經過高度職業訓練的人。而公司能夠雇用這樣素質的人做銷售經理,可見公司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和層次也不會高。這種素質低下的人組成的管理階層,怎麼會嚴格遵守商業道德,提供優質、價格合理的建築材料?我們這樣大的房地產公司,怎麼能夠與這樣作坊式的小公司合作?怎麼會讓他們為我們提供建材呢?”

握手是陌生人之間第一次的身體接觸,隻有幾秒鍾的時間。但正是這短短的幾秒鍾,它如此之關鍵,立刻決定了別人對你的喜歡程度。握手的方式、用力的輕重、手掌的濕度等,像啞劇一樣無聲地向對方描述你的性格、可信程度、心理狀態。握手的質量表現了你對別人的態度是熱情還是冷淡、積極還是消極,是尊重別人、誠懇相待,還是居高臨下、屈尊地敷衍了事。一個積極的、有力度的正確的握手,表達了你友好的態度和可信度,也表現了你對別人的重視和尊重。一個無力的、漫不經心的、錯誤的握手方式,立刻傳送出了不利於你的信息,讓你無法用語言來彌補,它在對方的心裏留下了對你非常不利的第一印象。有時也會像上麵的那位銷售經理,會失去極好的商業機會。因此,握手在商業社會裏幾乎意味著經濟效益。

英國阿比銀行的比爾談到當初麵試新助手阿萊休時說:“當我們握手時,他那雙厚實的手,緊緊地握住我的手,上下搖動,好像我們是多年的老朋友,再看一看他陽光般燦爛的笑容,我完全被他意大利式的熱情所融化。雖然現在他不再是我的助手,但卻是我的朋友。”

加拿大形象設計師凱倫認為:“握手是一門如此有趣的藝術,它讓我們在瞬間產生種種推測和判斷,握手的信息是無言的,但它卻是那麼的豐富和微妙。握手是如此的感性,但它卻在對方開口之前,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內心活動。”確實如此!通常,性格熱情的人會有力地握住你的手,上下搖動以表示他渴望與你相見。性格冷淡甚至內心冷酷的人伸出的則是冰冷、僵硬無力的手,像一條死魚。

在全世界,最讓人憎恨的握手方式就是這種“死魚”式的握手。這種握手方式,讓你感到對方伸出來的手像是一條死魚,你的心中會立刻感到被拒絕、排斥,這是最沒有禮貌、最破壞自己形象的握手方式。這種握手讓人感到對方內在的性格冷淡、虛弱、傲慢、無知、愚蠢,他不但內心冷漠,而且還愚蠢到不知道如何假裝禮貌。雖然不是每個用“死魚”式握手的人都是這樣的性格和態度,但是這樣的握手留在別人心中的第一印象卻是難以彌補的。

一位導演在了解了握手的秘密之後說:“我並不知道握手的背後有這麼多奧妙和內涵,我用的就是典型的‘死魚’握手方式。但是,這並不是由於我冷淡,而是我不知道如何正確的握手,尤其是與女人握手,我以為握手隻是禮節上表示相識。”

握手可以說是目前最為常用的一種見麵禮了。無論雙方是第一次見麵,還是已經熟識,一個得體的握手、致意、祝賀、慰問、鼓勵、感謝等深意盡在不言中。

技巧二 座次禮儀決定涵養,別坐錯了位置

在生活和工作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尷尬和困惑:會場上,麵對著大大小小的領導,不知道該如何安排他們的座位?酒桌前,看著滿桌的菜肴,分不清自己究竟該坐在哪個地方?汽車裏,上座到底是哪個位置?行進中,前後左右又該如何體現對客人的尊重?如此眾多的問題使得人們往往迷失在座次的選擇上。

其實從小到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天也沒離開過順序的排列,上學站隊、考試排名、推杯換盞、你來我往,這其中既有明確的標準,又有約定俗成的禮數。

位次排列,有時亦稱座次排列。民間的說法,從禮儀上講則稱之為位次排列。為什麼叫位次排列呢?座次實際上是一種靜態,坐那兒不動了,其實還有動態。你注意過沒有,引導行進、出入電梯、上下樓梯、通過房門、起身落座,它有動的問題,也有個次序的問題。實際上,不僅日常工作中有座次問題,生活中也有。

比如幹杯祝酒,幹杯時怎麼幹?如果我是主人,要由我提議幹杯,第一杯就跟我右手邊這個人幹,主人右側一般是主賓,這是宴會禮儀的標準做法。此外,第二杯酒怎麼辦呢?第二杯酒是這樣走的:以順時針走的方向進行,即該左邊這位了,按照表針走的方向前進。國際慣例是:順時針方向前進是吉利的方向,意味著時光在前,我們大家都向前前進,與時俱進,發展了。逆時針方向,隻有一種情況下人們才接受,就是運動員入場。那是古代奧林匹克的傳統,禮出於俗。

轎車座次,大體上講,轎車上座有以下幾種具體情況。

第一,社交應酬。舉個例子,我是一位重要的客戶,周末參加一個活動,主人親自開車時,上座是副駕駛座。我作為貴賓坐在那裏,叫平起平坐。不能坐到後麵去,坐到後麵等於宣布我在你之上,你成了給我幹活的了,成我的司機了。但有一種情況下,必須坐到後麵去,就是你要開車的話,你們家先生或者太太在車上,你倆平起平坐。那時,我要過來我就是“燈泡”。

第二,公務接待。比如你們公司接待客戶,來的車一般是單位的車,開車的人屬於專職司機。專職司機開車時,上座是司機後排的對角線處,為什麼?首先,後排比前排安全。其次,專職司機開車時,副駕駛座叫隨員座,那裏坐辦公室主任,坐公關人員,也就是坐陪客人的人。有人就會說,你為什麼不坐司機後麵呀?這跟交通規則有關,坐司機後麵上下車不方便。

第三,VIP的位置。那是貴賓坐的,此座即司機身後的位置。它有兩個好處。一是隱蔽性比較強。為什麼呢?車輛萬一遇到紅燈,我坐在後排右座上,路邊人看見我了;我坐在後排左座上,別人看不見。二是那個位置比較安全。

在公關活動中談到座次的問題,除了要重視之外,尚有兩個大的問題。

首先,座次排列有什麼規則呢?

第一,內外有別。其具體含義是:座次排列適用於正式的公關活動中,是對外交往用的,是在正式場合用的,是對外不對內的,這點要注意。

第二,中外有別。實際上,座次排列,中國人和外國人的一些做法不大一樣,不盡相同。比如,中國人並排就座,左方為上。兩個中國人並排就座,尤其主席台這樣的位次講究左高右低。但國際慣例正好相反,國際慣例是以右為上,注意了沒有?如果我是首長,我接待的外國客人是在我右側的。我這裏講的是左和右,是當事人自己之間的左和右。這是定位標準的問題。

第三,處處有別。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其座次排列也有不同的講究。像剛才講的以右為上,屬於國際慣例。慣例是通行的,但它的通行並不排除許多例外的存在。

第四,場合有別。不同場合講究不一樣,不同情況講究不一樣,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以不變應萬變。舉個例子,上樓或下樓時,通常是地位高的人走在前麵,把前麵的位置讓給客人表示尊重,前排為止。但是讓客人走在前麵的前提,是客人認路,不認路不合適吧?再者,如果你是小姐,我是先生的話,我們要上樓梯,你穿著裙子的話,一般就該我在前麵了,你要走後麵。

座次排列的最重要的規則實際上是以下五句話,必須謹記。

第一句話,麵門為上。即麵對房間正門的位置是上座。

第二句話,居中為上。分中央、兩側的話,中央的位置高於兩側。

第三句話,前排為上,並排走的話,中間高;單行走的話,前排高。因此前排為上。

第四句話,以右為上。分左分右的話,國際慣例是以右為上。公關禮儀采用國際慣例,所以也講究以右為上。

第五句話,以遠為上,在室內,以遠離門為上。

在不同的場合,座次排列又有哪些技巧呢?

第一,行進中的位次。如果是行進,並排時,中央高於兩側,內側高於外側。如果單行行進的話,一般前方高於後方。上樓也好,下樓也好,走動之中隻講究這三種情況,內側高於外側,中央高於兩側,前方高於後方。當然有時候,有些具體情況你也得注意,比如,電梯出入有其講究。如果電梯是由專人駕駛的,陪同人員要後進去,後出來。此點符合走動時前排為上的規則。無人駕駛的電梯,陪同人員則須先進去,後出來。為什麼?先進去,後出來,就是為了按著“開關”按鈕,招呼客人進出電梯。

第二,會客時的位次。就座,最常見的就是會客。會客的話,一般都是比較重要的場合,那時最好麵對麵地就座,這是談正事兒,拉開距離。如果是非正式會客,非實質性交往就並排坐了。麵對麵就座的話,麵門為上,背門為下。通常讓客人坐在麵對著房間正門的位置,主人坐在背對著房間正門的位置。非實質性的、禮節性的見麵要並排坐,平起平坐,縮短距離,表示關係友善。並排就座時,一般講究內側高於外側,右側高於左側。具體而言,麵對房門時右高,如果不可能麵對房門,坐房門兩側時,內側比外側高,這你要注意。有時候,賓主同坐一個長沙發的話,客人坐中間,陪同的人坐兩邊也行。

第三,談判的位次。一般標準的談判廳,談判桌是橫放的。談判桌橫放時,麵對門的是客方,背門的是主方。雙方人員,一般當中坐的是主談,就是第一談判手。主談手右側的人,一般是第二把手,其左側是第三把手。但如果是涉外談判或者國家間談判,主談右手一般是翻譯。如果那個談判桌是豎放的,進了門之後,桌子豎放著,這就比較特殊了。以麵對房門進門時候的右側為上。因為人是走動的,門一推開,把右側讓給客人,自己去左側。其他人員的具體位次與前者相似,同樣是:中央高於兩側,右側高於左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