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種本事不懂溝通和傾聽做不好老板(1 / 3)

第15種本事不懂溝通和傾聽做不好老板

請不要將管理看得太過神聖,所謂管理,其實隻不過是做一些溝通和協調之類的工作罷了。不過,一個老板,一個管理者,如果他不懂溝通和傾聽,那麼他的員工就會有抱怨,公司的部門間會有衝突,公司的運行效率也會大幅下滑。而這,不正是公司缺乏有效管理的表現嗎?因此,溝通和傾聽這第15種本事看起來是小事,但卻是你不得不掌握的本事,如果你想做好管理的話。。

管理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

生活中,如果沒有溝通,那後果恐怕不能想象。社會缺乏有效配合,生產效率會大打折扣;人和人之間,缺乏了必要的溝通,情感不能得到慰藉,那麼態度會變得非常冷漠。

一個老板如果不懂溝通,或者說不能進行有效溝通,那他所經營的公司必然會受到很大影響。員工會有抱怨,部門間會有衝突,公司與外部環境也很容易產生脫節,遭遇這些困難,公司經營很難得到順利開展。

鬆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公司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老板真正的作用就是溝通,做好了溝通工作,他的管理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張偉年富力強,並且膽識過人,他和妻子共同經營了一家小小的紡織品外貿公司,因為他眼光敏銳,並且又善於經營,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業務量扶搖直上。

在成績麵前,人都難免有陶醉情緒,張偉性格逐漸變得有些剛愎自用,有時候妻子提出一些善意的意見,他都認為是女人見識,不值得考慮。麵對這樣一個“大男人”,妻子也不好說什麼,隻能盡量委婉提出自己的意見。

年底的時候,遇到一件事情,張偉的一位朋友介紹一筆韓國86萬美元的絲綢服裝業務,對方當時隻預付1%的訂金。負責財務的妻子忍不住提醒他:“韓國還沒有從金融危機中複蘇,這麼大量的高檔服裝訂貨實在讓人有些猶豫,訂金又這麼少,必須多留個心眼,應該對情況有進一步了解,再決定是不是要做這筆生意。”

張偉一聽,就火冒三丈:“我自己的朋友,難道我心裏還沒數嗎?你在這裏囉唆什麼?”妻子吃了閉門羹,隻好無趣地收回了想要繼續說的話。

最後貨物按時發出,但卻真的沒了下文。事後明白是張偉朋友為了還債利用了他。貨款雖然最終通過法律渠道追了回來,但這件事讓他吸取了足夠的教訓。

一個老板如果不懂得溝通,不懂得聽取別人的意見,就很容易走上錯誤道路,最終的結果則是自身遭受重大損失。當張偉性格開始變得自滿,不再能聽取別人意見的時候,也就是他公司的經營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候。雖然通過法律手段最終把貨款追回,避免了損失,但這件事情,一定可以給張偉留下深刻的教訓。溝通,可以幫助你從更多視角對同一問題進行考慮,有了充分的考慮,才能使你工作開展得更具有穩定性。

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會遇到溝通,到單位和同事打招呼是溝通,和朋友、客戶相互發電子郵件也是一種溝通,上下級、同事之間交換意見更是一種溝通。部門與部門、公司與公司之間都離不開溝通,溝通是管理工作圓滿完成、公司獲取優秀業績的重要保障。

優秀的老板,能夠充分認識到溝通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借助溝通,可以極大提高工作效率,借助溝通,可以讓彼此建立信任,解除誤會,使團隊具有更強的凝聚力。

關羽鎮守荊州,聽說大哥劉備說服馬超歸順蜀軍,心中十分高興。

可是沒過多久,關羽就聽到軍中傳言,人們紛紛說,馬超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簡直就像當年呂布。關羽心想,我是何等威武,馬超要想有萬人敬仰,就必須先過了我這一關。於是,關羽寫信給劉備,表明要與馬超進行一場比武。

信很快就到了劉備手上,看完信後,劉備不禁陷入兩難境地。

劉備找諸葛亮商討對策:“關羽是我義弟,馬超又是我剛收服的大將,兩人約戰,必有一失。若不答應關羽,又擔心傷了兄弟情誼。我真不知該怎麼辦?”

諸葛亮沉默了一會兒,對劉備說道:“這事不難,教給我處理就好,主上不用擔心。”

諸葛亮拿出紙墨,給關羽書信一封,關羽看到信後,就再也不提約戰的事情。

諸葛亮的信是這樣寫的:“馬超能和呂布並驅爭先,但是和你還是無法相比的!不要相信傳言,我清楚此人實力不會勝過你,徒勞約戰,隻會挫傷我軍士氣,你應好好鎮守荊州,要是出了亂子,這才是你失職的地方。”

關羽哈哈大笑:“知我者,還是大哥啊。”他將書信傳給軍中將士閱覽,不再將此事掛在心上,專心守備荊州。

員工之間不可避免會發生一些矛盾,對於矛盾的不同解決方式,就能顯現出一個老板所具有的管理水平的差異。這個時候,不能用強製方式打壓矛盾,這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不能完全放任下屬相互爭鬥,無論勝敗結果,都會對自身發展產生不利影響。而這也恰恰反襯出諸葛亮高超的溝通技能,他隻是巧妙地書信一封,說明其中道理,消除關羽心中的顧慮,最終順利地解決了劉備遇到的難題。通過溝通,消除了一場不必要的衝突,增強了凝聚力,才能為開創出偉大事業奠定最好的根基。

溝通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要懂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場、利益關係。當老板能夠關愛自己的員工,從員工角度思考問題的時候,員工能夠從交流中體會到老板的這份真心,必然會以更加認真的態度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

別當“家長式”老板

一說到老板,大家頭腦中首先出現的,可能是一個穿著風衣,夾著雪茄,前呼後擁,威風十足的形象。但這僅僅是一個表象,如果有人把這些當做自己人生的奮鬥目標,那可能已經走上了歧路。欣賞老板,要欣賞他取得的成績,學習老板,一定要學習他所具備的各項技能。

最優秀的老板,一定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恰恰相反,他卻會常常給人留下和藹可親的形象。高高在上的老板,保存了自己的威嚴,但也拉遠了和員工的距離,最精明的老板,心裏清楚自己最看重的是公司的效益,如果給員工留下一個和藹可親、樂於聽取他人意見的形象,員工會感覺被信任和尊重,這對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整體業績會有非常有益的幫助。

在山頂上,住著一位智者,無論什麼大小事情,他都能運用自己的智慧給人們提出有益忠告,人們因此非常尊敬他。一天,有一位年輕人來求助智者,他苦悶地說道:“我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一看到別人有什麼不對,就會立刻指出,因此得罪了不少朋友,他們總在不斷離開我。”

智者聽完,沒說什麼,隻是拿來兩塊木板,一個榔頭,一把鉗子,一個改錐,還有兩撮螺絲釘。

智者說:“你先幫我把這一撮螺釘釘到木板上吧。”

年輕人不解地看了看智者,還是點了點頭。年輕人先用榔頭釘螺釘,但木板太硬,費了很大勁,也釘不進去,即使釘子彎了,工作也沒取得任何進展。

後來,年輕人用鉗子夾住釘子,用榔頭使勁砸,釘子雖彎彎扭扭釘進木板,但最終前功盡棄,因為木板也裂成了兩半。

年輕人累得氣喘籲籲,無奈地看著地上一片狼藉。

這時,智者走過來,拿起螺釘、改錐和榔頭,把釘子往木板上輕輕一砸,然後拿起改錐使勁擰起來,沒費多大力氣,螺釘就鑽進了木板,而木板依然保持完好。

智者指著地上的木板,說道:“硬碰硬有什麼好處?這是笨人才會用的笨辦法。”

年輕人似有所懂地點了點頭。

看著年輕人有所領悟,智者捋了捋胡須,繼續說道:“忠言也不必逆耳,良藥卻未必苦口,並不是什麼時候都需要直接告知。說的人生氣,聽的人上火,最後還傷了和氣,好心也變成了冷漠,友誼則成了仇恨。有時候需要適當改變我們說話的方式,不僅可以回避衝突,還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年輕人終於開始有所明白。

智者接著說道:“我活了一把年紀,隻有一條經驗,就是絕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出忠告。當需要指出別人錯誤時,就像上螺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方保足了麵子,我也傳遞了我的意圖。”

年輕人恍然大悟,最後向智者稱謝後離開。

這位年輕人表達意見的方式,就是“家長式”老板所慣常使用的方式。雖然他是出於好意,並且意見內容也是正確無誤,但因為他盛氣淩人的態度,會讓人產生反感。情緒產生抵觸之後,對你提出的任何意見都不會接受。久而久之,因為你的態度,還會損害彼此的友誼。作為“家長式”的老板,員工也許不會向你表達不滿,但同樣會產生埋怨情緒,把這種情緒帶入工作之中,必然會對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這位智者就如同一位精明老練的老板,他知道應該使用最恰當的方式,將自己的意圖婉轉地告訴員工。這樣對方既能接納自己的意見,工作效率會得到提高,自己的意圖也得到有效貫徹執行,同時因為你對員工的尊重,彼此之間還會建立更多的信任。

鮑勃·胡佛是一個非常有名的試飛駕駛員,經常會受邀參加空中特技表演。一次,他從聖地亞哥表演完畢後,準備返回洛杉磯。根據事後描述,胡佛在300英尺高的地方,飛機兩個引擎恰好同時出現故障。幸虧他反應靈敏,控製得當,最終飛機才得以安全降落。雖然無人員傷亡,但飛機已變得麵目全非。

胡佛在緊急降落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檢查飛機用油。如他所料,那架螺旋槳飛機油箱裏裝的是噴射機用油。

回到機場,胡佛要求見那位負責保養飛機的機械工。年輕的機械工早為自己犯下的滔天大錯感到痛苦不堪,一見到胡佛,眼淚便順著麵頰流了下來。他不但毀了一架昂貴的飛機,甚至還差點造成3人的傷亡。完全可以想象出胡佛當時憤怒的心情。但是,胡佛並沒有責備那個機械工人,隻是伸出了手臂,圍住了這個機械工的肩膀,說道:“為了證明你不會再犯錯,我要你明天幫我保養我的飛機。”

胡佛經曆了一場非常嚴峻的險情,但當他降落地麵回到機場的時候,他沒對這個年輕的機械工進行任何指責,因為他知道他的內心已經在深深自責。他用一個擁抱讓他釋懷了自己內心的不安,他用一個邀請,給了這個機械工去改正自己的機會。

當一個人做錯了事,他常常會有自責心理,他會以平靜的心態接受老板的責備,但這絕不意味著任你處置,隨你發泄。當你的責備已到了傷害自尊心的地步,那麼他的自責心理就會立即消失,並可能會產生不快,慢慢地,不快會發展成為怨恨。而這卻不是一個老板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現實中的情況是,可能員工僅僅出現一個小的失誤,或者僅僅被老板發現有犯錯誤的趨勢,就會引來一頓破口大罵。如果不幸遇到老板情緒不好,必然會遭到更尖銳的責備。越嚴厲地指責員工,員工越容易犯錯誤,並且在老板的精心“培養”之下,他永遠也學不會獨立地去完成工作,這對工作開展必然是不利的。

現代社會,已經不流行做“家長式”的老板。要能夠舍棄自己的威嚴,拉近與員工的距離,給員工多一些理解與寬容,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管理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對自己管理能力的最好證明,就是公司取得一份好的業績。性格溫和,能為員工所接近,才是當今社會最有“派”的老板形象。

傾聽員工的心聲

瑪麗·凱·阿什是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創始人,她說過這樣一句話:“優秀的管理人員必然是極佳的聽眾,上帝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巴,就是要我們多聽少講。傾聽有雙重的好處:不但得到有用的消息,還使別人覺得自己很重要。”

作為老板,在與下屬溝通時,往往會缺少“聽”的功夫。他們根本顧不上聽別人說了些什麼,或者心不在焉地聽別人說話,有的人甚至斷章取義,把別人的話掐頭去尾,還有的滔滔不絕自顧自地說……這樣隻會使自己的管理工作大打折扣,一個優秀的老板,不僅要去聽員工的心聲,並且要把員工所提出的意見有效融合到自己的工作當中。

美國最大一家汽車工廠準備采購一年中生產所需的坐墊布。3個廠家已經做好樣品,並接受了汽車公司的檢驗。然後,汽車公司給廠家發出通知,讓各廠代表作最後一次競爭。

基爾先生是一個廠家的總經理,他當時正患著嚴重的咽喉炎。“當我參加會議時,”基爾先生在卡耐基的訓練班中,這樣敘述他的經曆,“我嗓子啞得厲害,幾乎不能發出聲音。我和我的工廠代表被帶進辦公室,與紡織工程師、采購經理、推銷主任及該公司的總經理麵談。我站起身,努力想說話,但隻發出了一個尖銳的聲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