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隻有自我接納,才有良好的自我感覺
——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自己
躋身茫茫人海之中,當我們凝眸遠望,不難發現,欣賞本身就是一道絕美的風景。應該說,美好與自信,都源於一個人對於自己人生一往情深地欣賞。一個人隻有懂得欣賞自己,才能有強大的信心來麵對瑣碎而忠實的生活。我們可以像聆聽音樂那樣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可以如品香茗一般品味自己,還可以像看畫展那樣欣賞自己……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無盡荒野裏的翠綠樹木,或者藏匿深山之中的迎風的雪蓮,不管外界環境如何,單有我們對自己的那份陶醉和欣賞,就足以令我們閑庭信步於旖旎的妙境之中。
接納自己,悅納自己
“我不高大,也不挺拔,比武大郎強不到哪兒去,真是人前矮三分呀!”
“從小到大,一直羨慕那些成績優異、事業有成的人。看看自己,就從來沒有人前顯聖過。我可真沒用!”
“我的同班同學,都比我混得好,要車有車,要房有房,可我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沒有,真是丟人!”
……
看到以上的言論,我們是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但是,不管是出自身邊親朋好友之口,還是出自自己之口,這種話都是不應該得到宣揚和提倡的。而說出這種話的人,往往都是缺乏自信的一類,他們總嫌棄自己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稍微遭遇一點挫折和失敗就將自己批評得體無完膚,甚至對自己產生極度的厭惡之情,更有甚者,還會做出自虐、自殘等偏激行為。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對自身不滿的聲音和懲罰自己的舉動,是因為很多人都無法在內心真正地接納自己、悅納自己。然而,不滿和自責就能解決本質問題嗎?
當然不能!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更加惡化,矛盾更加激烈。因此,與其無謂地埋怨自己、輕視自己,還不如努力去改變現狀或者試著從心裏接受自己、喜歡自己。
正如猶太人的經典《塔木德》裏所說:“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可以改變的。”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對自身感到不滿,那就請積極主動地去改變令自己不滿的現狀。如果有些問題,因為客觀原因而無法改變(比如自身的基因、先天的智商等等),那就請學著從內心接納自己、悅納自己。
畢竟,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缺點和不足,隻有放寬胸懷,接受自己、認清自己、堅持做自己,才能綻放出自己最閃亮的一麵。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位國王在自己的花園裏種了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但是他發現,沒過多久,花園裏的那些花草樹木就都開始凋零枯萎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花園裏的花草樹木都認為自己生長得不如其他植物好,並且開始有些厭惡自己了。
橡樹說:“我之所以凋萎是因為我沒有辦法長得像鬆樹那麼高,我感覺自己很渺小。”
枝葉已然低垂的鬆樹說:“我之所以沒精打采、垂頭喪氣,是因為我不能夠像葡萄藤一樣長出葡萄、結出果實。”
可被鬆樹羨慕的葡萄藤也處在垂死的狀態,葡萄藤說:“能結果實長出葡萄有什麼好的啊?又不能像玫瑰一樣開出美麗的花朵。”
就在各種植物都唉聲歎氣的時候,花園中唯一一朵開得非常旺盛豔麗的紫羅蘭終於忍不住開口說話了:“我認為人類在把我種下去的時候,他們就是想看到我紫羅蘭的樣子,如果他們想看到橡樹、鬆樹、葡萄藤或者玫瑰,他們就會種其他的植物,所以我想,既然我隻能夠成為我自己,而不能夠成為其他的植物,那麼我就應該欣然地接受我自己,並且盡我最大的力量去成為我自己。”
紫羅蘭說完之後,剛才還在不斷抱怨自己不好的植物都陷入了深思。
寓言故事中,橡樹嫌棄自己不能像鬆樹那樣高大,鬆樹卻鬱悶自己不能像葡萄藤一樣結出果實,而葡萄藤卻苦惱自己不能像玫瑰一樣開出新鮮美豔的花朵。因為輕視自己,這些植物都無心生長,連自身特有的美也被埋沒掉了。
唯獨紫羅蘭欣然愉悅地接受了自己,它並沒有因為自己不夠高大、不能結出果實而妄自菲薄,而是從內心接納自己,堅持自己的本色,綻放著屬於自己的美麗。
由此可見,隻有徹底地接納自己、悅納自己,才能充分展現出自己的獨特魅力。同樣的道理,在人類世界,每個人的個性、形象和人格也都有自己的特點,完全沒有必要去貶低自己抬高他人。更何況,在你仰慕崇拜其他人的同時,可能也有很多的人正在仰慕崇拜你。
所以,我們在每天的生活和工作的過程中,首先就要接納自己、悅納自己,這樣,我們的魅力才能自然地散發出來。
★要做到真正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所謂“自知者明,自勝者勇”,隻有真正了解、認識了自己,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法(看別人對自己的態度)、比較法(與同齡、同樣條件的人相比較)、分析法(誠實坦率地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的工作生活成果)等來認識了解自己。
★要經常鼓勵、肯定自己
對於每個人來說,如果一味地否定自己、懲罰自己,那麼勢必會加深自卑感,行為也會隨之不斷退縮。相較之下,鼓勵和肯定自己所帶來的效果更積極更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有這樣一種語言習慣:總是在肯定自己之後,加一個“但是”的轉折語,比如“我承認我的工作能力確實很強,但是我的人際關係卻一點都不好”,這樣的話語雖然有肯定自己的成分,但重點還是落在了否定自己的方麵,讓說者本身和聽者都產生一種消極心理,沒有起到積極的效果。
所以,日常生活中,有這種語言習慣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在鼓勵肯定自己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將自己的思維模式轉換到積極的一麵,多使用陳述句或者感歎句,比如“雖然我的人際關係不怎麼好,但是我的學習能力非常強”、“我真棒”、“我很優秀”、“我很受人歡迎”等等。在不斷的自我肯定下,你會發現你的思維變得越來越積極,自我接受感也在不斷增強。
★要樹立符合自身條件和情況的奮鬥目標
奮鬥目標不宜定得太高,不宜超過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否則屢次的失敗會讓自己喪失信心,懷疑自身的能力,繼而自暴自棄、妄自菲薄。而樹立符合自身條件和情況的奮鬥目標,不僅能讓自己充分發揮自身所具有的聰明才智,而且還能在不斷的成功中增加自信心。
★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
每個人都要經曆適應環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你也許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才幹,也許暴露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但這沒關係,正反兩方麵的經驗都將促進你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對自我的接受感。
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曾說過:“熱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端。”的確,想要擁有浪漫詩意的人生和獨特的魅力,首先就應該從熱愛自己、接納自己開始。如果連自己都不熱愛、不接受自己,甚至討厭自己,那麼又何以去談愛生活、愛他人,何以去擁有美好人生和獨特魅力呢?
以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
躋身茫茫人海之中,當我們凝眸遠望,不難發現,欣賞本身就是一道絕美的風景。應該說,美好與自信,都源於一個人對於自己人生一往情深的欣賞。
的確,每個人都應該欣賞自己。如果一個人對自己都不欣賞,連自己都看不起,那麼怎麼還能有自信、自尊、自強與自愛呢?
欣賞自己,其實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也是人內心的理智和心靈的一種超脫。我們可以像聆聽音樂那樣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可以如品香茗一般品味自己,還可以像看畫展那樣欣賞自己……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無盡荒野裏的翠綠樹木,或者藏匿深山之中的迎風的雪蓮,不管外界環境如何,單有我們對自己的那份陶醉和欣賞,就足以令我們閑庭信步於旖旎的妙境之中。
有兩隻青蛙由於不小心,掉落到井底中。它們試圖爬出井底,可是經過一番苦苦的掙紮,最終也沒能得償所願。於是,它們想到找上帝幫幫忙。
上帝對它們說,有兩個辦法,一種辦法是給它們一對翅膀,讓它們飛出井口,但這樣會讓它們一直保持飛翔的姿態,再也不能落在地上停歇;還有一種辦法是幫它們訓練彈跳的技術,直到到達一定程度後跳出這口井,但是這個目標實現起來比較有難度,大概需要花費一年的時間。
兩隻青蛙略一思忖,紛紛有了選擇,而且它們的選擇是不同的。
最後,選擇要一對翅膀的青蛙沒過多久就因為無法落地,疲憊而死;而那隻選擇訓練自己彈跳能力的青蛙,經過一年的鍛煉,身體變得非常強壯,成功地跳出了那口井。
這雖然是一則寓言故事,但是我們從中不難看到,對自己欣賞與否所帶來的截然不同的結果。
其實,生活中,不懂得欣賞自己的人也許就會像那隻疲憊而死的青蛙一樣,它們由於不相信自己的優點和特長,最終淹沒在失敗的泥潭裏。在他們看來,自己不可能是世間的“獨一份”,換句話說,它們不懂得欣賞那個獨特的自己,最終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對自己的欣賞,要遠比對於他人的欣賞需要更多的膽識和勇氣,需要具備更加銳利的眼光。欣賞自己,實際上就是對自己的尊重與認可,不是把自己當做一隻破罐子、爛桌布,隨心所欲地拋棄,而是把自己供奉在高高的神殿之上。
誠然,我們隻有懂得欣賞自己,才能讓自己具備更強大的信心來麵對我們的生活。因為懂得欣賞自己,就是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所具有的優勢,明確自己的優勢所在,自然會增強生活的信心,從而促使我們不斷地去追求、奮鬥、進取,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與之相反的是,一個人如果妄自菲薄,那麼就很容易喪失生活的進取心,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一事無成。
也就是說,我們隻有懂得了對自己的欣賞,才能夠坦然地麵對生活中的紛繁與瑣碎,才能應對時不時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因為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不如意之事,隻有學會了自我欣賞,我們才能在身陷困境時而不至於悲觀失望,在自己人生失意時而不至於意誌消沉,在自己遭遇挫折時不至於心灰意冷。
可以說,欣賞是一種心境,是一種自我發現。或許你貌不驚人,但不必因此耿耿於懷;或許你前行之路充滿坎坷,但不必因此垂頭喪氣。當遭遇坎坷和磨難,與其哀傷自憐,不如靜下心來欣賞自己。
俗話說得好:“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能不能發現這些閃光點將決定我們是否懂得自我欣賞。一個懂得欣賞自己的人,往往會少有抱怨,多幾分灑脫,能夠在豁達心態的相伴下坦然走自己的路,並幫助自己揚起追求的風帆,駛往理想的彼岸。
★讓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不管是對人的欣賞,還是對事物的欣賞,我們心裏自然會有一個標杆。我們對自己的欣賞也不例外,所以,要想做到欣賞自己,我們有必要從內在、外在精心地塑造自己,根據自己的意願和標準,把自己塑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樣,我們的內心就會多一些自信,也就更容易對自己產生欣賞之情了。
★培養自己優雅的舉止
有時候我們發現,這個人不漂亮,甚至也不年輕,但他的行為舉止卻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魅力。其實,這很可能就是我們所說的“優雅”。優雅不是“矯揉造作”,優雅是“以最少的能量創造最大的效益”。
因此,要想讓自己被自己欣賞,我們得學會培養自己優雅的舉止。比如,我們可以看看鏡子中的自己,看看自己的舉止是否得體,微笑是否怡人。當我們對自己眼中的自己能夠報以讚許之情的時候,我們成為別人眼中的一抹亮色也就不難了。
★多做些自己有信心可以完成的事
我們常說自信的人最美麗,的確,自信會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價值,讓我們帶著勇氣和信念去應對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繁雜事務。
為了讓自己多一些自信,我們可以為自己製定一些小的目標和計劃,這樣我們會更有信心去完成。當成就感和滿足感襲來的那一刻,也就是我們有足夠理由欣賞自己的時候。
欣賞自己,是自己自我價值的挖掘和發現,同時也是發展自我、實現自我的強大驅動力。當我們懂得了對自己的欣賞,遭遇失敗和挫折時,就不會被失敗的陰雲掩蓋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光輝;獲得成功時就不會沾沾自喜、趾高氣揚。因為我們知道,失敗和挫折無非是自己人生旅途上的一道別樣的風景罷了,而成功的果實本就是自己應該摘取的璀璨星辰。
白璧亦有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求全”似乎是人性中的通病,我們都希望自己白璧無瑕,十全十美,但這恰恰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並不完美,也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人和事,我們每一個人自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