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廟的住持對山溪廟的情況非常好奇,特意來請教那裏的住持:“你們這裏的和尚為什麼總這麼快樂?”山溪廟的住持回答:“因為每當有矛盾出現,他們就會主動向對方道歉。”
正當半山廟的住持感到疑惑時,一名小和尚從外麵走向大廳,或許是因為走得太急,小和尚突然腳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地,大廳中正在拖地的那個和尚立刻跑過去將他扶起來,連聲道歉:“都是我的錯,是我把地擦得太濕了,才害你摔倒。”
這個時候,原本站在門口的一個和尚也走了過來,懊惱地說道:“都是我的錯,沒有來得及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被扶起的小和尚揉著疼痛不已的膝蓋自責地說:“不,你們沒錯,是我的錯,是我走路太不小心了,讓你們擔心了。”
前來請教的半山廟的住持看到這一幕,頓時心領神會,終於知道山溪廟的和尚們為什麼能夠相處融洽了。
同樣的廟卻有著不同的生活,之所以會有不一樣的生活,就是因為一方愛計較,而另一方愛道歉。一般情況下,當矛盾發生時,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委屈的,因為委屈,所以不想退讓,而這就會影響彼此的關係以及整個集體的氛圍。如果嚐試各退一步,便會發現那些自己念念不忘的委屈都將消失。
生活中,想要最快速度地化解矛盾,就要學會主動道歉。很多時候,吵破喉嚨並不見得比一聲簡單的道歉有用。當你丟掉咄咄逼人的強硬態度,真誠且麵帶慚愧地向對方道歉時,你就有很大的機會贏得別人的友誼和尊重。
學會原諒,去掉舊怨才能獲得新生
世界越複雜,人和人之間的矛盾就越多。矛盾就像生活中的小疙瘩,讓我們的日子無法過得舒坦。有些矛盾的產生錯在其中一方,另外一方完全是受害者。作為受害的一方,心中難免會感到委屈,說不定還會心懷怨恨。
心中抱著怨恨生活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一旦和怨恨沾上邊,你的麵前就會多出許多絆腳石。
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英雄名叫海格力斯,有一天,當海格力斯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時,突然發現有個像袋子一樣的東西橫在路邊,他好奇地用力踢了那東西一腳,想不到,那東西不但沒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
海格力斯覺得奇怪,又撿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棍使勁砸它,可是那東西竟然膨脹到把整條路都堵死了。
就在這時候,從山裏走出來一位聖人,他對海格力斯說:“快別動它了,忘掉它,早點兒遠離它吧。它叫怨恨袋,你不惹它,它便是個小袋子,一旦你惹了它,它就會慢慢膨脹起來,擋住你的去路,並與你敵對到底。”
由此可見,一旦和怨恨沾上邊,它就有可能成為你前進的絆腳石。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產生一些摩擦和矛盾,如果我們大度些,主動原諒他人,一切都會風平浪靜;如果我們太過計較、心有怨恨,那麼我們的日子就會變得不好過。
當怨恨讓你感到不快樂時,嚐試去原諒對方,忘記對方曾給自己帶來的麻煩和傷害。也許,當你主動原諒對方時,你不僅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也許還會多一分成功的機遇。
史蒂芬和吉姆原本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史蒂芬偷走了吉姆新研發出的軟件,致使吉姆損失了上百萬美元。知道真相後的吉姆生氣地委托律師將史蒂芬送進了牢房,還揚言永遠不會原諒史蒂芬。
史蒂芬一早就對自己的行為感到自責了,出獄後,他多次打電話向吉姆道歉,但吉姆一聽是史蒂芬的聲音,就不容分說地立刻掛斷了電話。吉姆的妻子時常勸丈夫要寬容大度些,事情過去這麼久了,應該原諒史蒂芬,況且史蒂芬還是個電腦專家,和好後,對他們的生意也有幫助。
吉姆氣不過,始終不願意原諒史蒂芬,但想到曾經的情誼以及史蒂芬在電腦方麵的才華,他也時常猶豫,不知道到底應不應該繼續怨恨史蒂芬。一連好幾個月,他的情緒都處於極其不穩定中。後來,在妻子的勸說了,他去向心理醫生谘詢,醫生對他說:“在你心中有一道心理障礙,它不僅會妨礙你與史蒂芬交往,也會妨礙你與他人交往,你必須盡早清除它。”
於是,吉姆鼓起勇氣給史蒂芬打了一個電話,告訴他明天到自己的辦公室來。第二天,他們進行了一場很愉快的談話。最後,吉姆決定再次聘請史蒂芬到自己的公司上班,還對史蒂芬說:“我相信你不會再背叛我。”
史蒂芬果然不負期望,上班後一直盡心盡責,使吉姆公司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他和吉姆的友誼也越來越牢固了。
當朋友做了對不起我們的事情,就算我們心中再委屈,也沒有必要一直抓著對方的錯誤不放,隻要對方感到愧疚或是真心悔改了,我們就應該試著去原諒。原諒別人,不僅給了對方希望,也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解脫。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學會寬容、學會原諒,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得越來越好,我們所做的事情也會越來越順利。發明大王愛迪生就有一顆寬廣的心,這為他迎來了更多的尊重和愛戴。
一次,當愛迪生和他的助手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一夜後,終於發明出了電燈泡。愛迪生非常珍惜第一個研製成功的電燈泡,他讓一名年輕的學徒把這個燈泡拿到樓上的實驗室好好保存起來。
這名學徒知道這個燈泡非常重要,心裏便有些緊張,一緊張就容易出錯,當學徒上樓梯時,因為全身哆嗦得太厲害,一下子摔倒了,電燈泡也被摔得粉碎。
愛迪生非常心疼,但是寬容的他並沒有斥責這名學徒。又忙了一天一夜,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再一次製作出了電燈泡。愛迪生想也沒想,仍然叫那名學徒把燈泡送到樓上。這一次,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年輕的學徒順利地將燈泡拿到了實驗室裏。
事後,愛迪生的助手不解地問道:“您原諒他已經夠大度了,為何還要把燈泡交給他呢?萬一他又摔了怎麼辦?”愛迪生回答說:“原諒不能光靠嘴巴說,而要靠做。隻有行動上做了,才是真正的原諒。”後來,這名年輕的學徒成為了愛迪生最得力的助手。
原諒不應該隻是嘴上說說而已,還要付諸行動中。很多時候,我們嘴上說不介意,心中卻無法原諒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而這樣隻會讓自己長時間地陷入懊惱中。
嚐試從心底去原諒對方吧,既然事情已經過去,為何還要讓怨恨折磨自己?原諒別人不僅是一種美德,還會讓我們如釋重負,讓我們心中的委屈消失不見,讓我們麵前的路變得豁然開朗。原諒別人,扔掉的是舊怨,獲得的是新生。
清理內心矛盾,忘掉仇恨才能成就輝煌
矛盾積壓在心裏會最終腐朽、發臭,如果不能及時將矛盾清理幹淨,我們整個人也會跟著變個模樣。其實,有很多矛盾或者仇恨是不值得放在心上的,就算別人辱罵了我們、動手打了我們,隻要這件事情並不是特別嚴重,我們就不應該放在心上。把別人對我們的傷害放在心上,到最後,傷到的決不是那個人,而是我們自己,這相當於我們用別人對我們的欺辱再次傷害我們。
與其讓矛盾和仇恨像枷鎖一樣桎梏住自己的心靈,何不把它們統統淡忘?淡忘,並不是沒有骨氣,而是一種智慧。所謂事來則應,事去則淨,把過去那些年積壓在心中的陳年老賬一筆勾銷,我們的心才能騰出地方,讓快樂進駐。
因此,別為一點兒矛盾弄得自己像個怨者,讓我們一起淡忘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唯有淡忘,我們才能擺脫往事的陰影,保持隨緣常樂的狀態。淡忘過去,不僅能讓自己擁有快樂,還能成就未來。
春秋時期,當齊國國君齊襄公被殺後,他的兩個兄弟開始了奪位之爭。襄公的兩個兄弟,一個叫公子糾,當時身處魯國;另一個叫公子小白,當時身處莒國。兩人身邊各有一名師父,公子糾的師父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師父叫鮑叔牙。
當公子小白從莒國往齊國趕時,管仲率領人馬在半路上攔截了他。盡管公子小白拚命狂逃,還是被管仲的箭射中。
管仲以為公子小白被射死了,就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回齊國。孰料,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時,公子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最終,公子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
即位後的齊桓公一直沒有忘記當初那一箭之仇,便下令斬殺公子糾,將管仲押到大牢。得知消息後的鮑叔牙立即覲見齊桓公,請求他赦免管仲並重用他,齊桓公氣憤地說道:“管仲拿箭射我,差點兒要了我的命,我豈能白白受這委屈?”
鮑叔牙勸解道:“當初他是公子糾的師父,用箭射您,正體現了他對主子的忠心。若您將他拉攏為自己人,他一定也會忠於您的。況且,他能力比我強,一定能幫您幹一番大事業,您沒有必要為了一時的矛盾妨礙自己的千秋大業。”
齊桓公聽完,覺得鮑叔牙所說確實有理,自己身為一國之主,的確不應該將那些小仇小恨放在心上,於是立即赦免了管仲,並任命他為相國,讓他管理國家政事。
管仲果然不負眾望,忠誠地幫助齊桓公整頓內政、開發富源、大開鐵礦、多製農具,使齊國越來越富強了。
若齊桓公放不下仇恨,執意打壓管仲,那麼齊國也不會那麼快地富強起來。從中可見,淡忘過去才能成就未來。
如果別人對你的欺辱讓你感到委屈,讓你始終無法快樂起來,那麼你就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太過執拗?太糾結於曾經的那些矛盾?
把所有矛盾都積壓在心中,心靈不僅會超載,還會被陰暗籠罩,讓自己陷於一種暗無天日的痛苦中。時間長了,還會損壞身心健康,導致疾病發生。如果真的因為一些矛盾讓自己身患疾病,那才是真正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