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生沒有絕境,挫折中也會藏著成功的希望(2 / 3)

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通常,攔住我們的不是這些表麵上的“攔路虎”,而是我們內心的恐懼。如果我們能打敗自身的怯懦,沿著自己的既定目標一路走下去,就一定會走到勝利的終點。

不要輕易說你已經盡力,看看曾經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人,他們是不是已經遠遠把你落下?如果有人走在你的前方,你就應該相信自己也可以再多走一步、再多試一次。再多試一次,即使早已滿心絕望;再多試一次,即使腳下布滿荊棘;再多試一次,成功就在你腳下。

理查德因為一次意外而被公司除名,為了生計,他一個人跑到得克薩斯油田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後,他漸漸對野外鑽探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立誌當一名獨立的石油勘探商。

在賺夠幾千美元後,理查德便真的租賃了設備去鑽井取油,但很遺憾,他第一次鑽井就挑到了一口枯井,但執著的理查德並沒有因此放棄心中的理想。在接下來的兩年中,一旦他攢夠了錢就去鑽井。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他打出了29口油井,可惜很遺憾,這些井全都是枯井。

盡管如此的不順利,理查德還是在堅守著自己的理想,他在自己的理想之路上艱難前行。可是,直到年近四十,他還是一無所獲。

痛定思痛後,理查德專門去攻讀了地質結構、油層模型以及其他方麵的地質學知識,以此提高鑽井的成功率。在理論知識的幫助下,他又租來一塊地皮進行再一次的鑽探,這一次,他的腳下不再是枯井,而是巨大的油藏。

《戰國策·秦策五》中有詩曰:“行百裏者半九十。”就是告誡世人末路很艱難,100裏路,走了90裏,隻能算走了一半,人們要用充沛的精力一鼓作氣將剩下的路走完。同樣是走一段路,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區別或許就是前者堅持不懈地把路走完了,而後者卻在最後幾步泄氣了。

客觀地說,理查德在生意場上遭受的失敗不比任何人少,但他一直堅信,也許下一次挖到的就不再是枯井,正是這種“再試一次”的信念讓他最終找得了石油,他開采出來的石油也源源不斷地為他積累了財富。

通往成功的路上總是密布著眾多的荊棘,失敗並不可恥,而失敗後不敢繼續向前才是真正的可恥。審視自己,看看自己因絕望和艱難而停步時是不是真的無法再向前走一步。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再試一次就多了一次成功的機會。隻有再試一次才能超越自我,攀登到新的成功的高峰。

失敗了別害怕,調整心態再次衝刺

中國有句老話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的時候,就算我們付出了全部努力,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當遇到這種情況,多數人會感到委屈,覺得上天對自己太不公平。誠然,上天不可能把幸運拋灑給每一個人,所以,就算再努力也不會改變結果。既然這樣,何不將委屈吞下,再接再厲,重新向著勝利衝刺?

你聽說過桑德斯上校這個人嗎?就算沒有,你也一定知道國際連鎖店“肯德基”,桑德斯上校就是“肯德基”的創辦人,也是肯德基標誌上的那個老頭兒。作為世界著名的連鎖店,其創始人桑德斯上校在生前可謂是風光無限,但是,你知道嗎?桑德斯上校是在65歲高齡時才開始自己這項事業的。在此之前,他不過是一個經曆過無數次挫折、無數次拒絕的無名小卒。

20幾歲時,桑德斯上校從軍隊退役了,窮得叮當響的他不得已向國會申請了救濟金。救濟金發下來了,隻有105美元,這讓他感到十分沮喪、窩囊,但是日子還要過,他便琢磨起擺脫貧困的方法。

忽然,他想到了自己還有一門手藝:炸雞。炸雞的秘方是從母親那裏傳過來的,他想,將這個秘方賣給飯店或許能賺一些錢,但隨即他又想到:賣掉這份秘方根本賺不了多少錢,可能連房租錢都賺不來,而這份秘方肯定能為飯店招攬不少顧客,那麼,我能不能讓飯店按贏利情況給我抽提成呢?

桑德斯上校的這個點子在當時還真夠大膽的,有魄力的他不僅這麼想,還真的這麼做了,他一家飯店挨著一家飯店地敲門,告訴對方:“我有一份非常好的炸雞秘方,如果您能使用,生意一定會蒸蒸日上,而我希望從增加的營業額裏抽提成。”

這番話為桑德斯上校招來了很多嘲笑,不少人當麵奚落他說:“老家夥,你還是安分點兒吧,你若是有那麼好的秘方,幹嗎還穿著這麼可笑的邋遢服裝?”

這種話多麼難聽!但是桑德斯上校並沒有因此打退堂鼓,他覺得與其為前一家飯店的拒絕而懊惱,不如用更有效的方法努力地去說服下一家餐館。他堅信隻要不放棄希望,就一定能找到一家願意使用他炸雞秘方的飯店。

一晃兩年過去了,在兩年中,桑德斯上校駕著他那輛又舊又破的老爺車遍及美國每一個角落。最終,有一家飯店使用了那份秘方,並答應付給桑德斯上校提成。有人做過統計,在桑德斯上校兩年跑飯店的生涯中,他被拒絕了整整1009次。

對於一般人來說,被拒絕十幾次已經難以忍受了,但桑德斯上校在兩年的時間裏卻被拒絕1009次,相當於每天都要看別人的白眼、聽別人嘲笑的話,我們從中或許可以看到“肯德基”幾十年來經久不衰的原因。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桑德斯上校之所以會成功,就是他有屢敗屢戰的決心,不能成功,他便絕不罷手。

跟桑德斯上校一樣,不輕易對命運妥協的人還有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從失業到當選為美國總統,28年來,林肯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希望。

1832年,23歲的林肯失業了,這讓他感到很傷心,於是他決定從政,當州議員,做一個政治家,但很遺憾,他競選失敗了。一年裏遭受了兩次打擊,讓他的內心充滿了挫敗感。不能做上班族,不能當州議員,他便著手自己開辦企業,但不到一年,他的企業就倒閉了,他因此欠下了大筆債務。為了償還債務,他四處奔波,吃盡了苦頭。

1834年,他決定再一次參加競選州議員,最後成功當選,於是,他心中就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從此以後自己將要一路順利下去,但很不幸,當第二年他準備結婚時,未婚妻卻因病而逝。

1838年,身心已經逐步恢複的林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惜他失敗了。5年後,也就是1843年,他再次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仍然沒有成功。接連而來的失敗讓林肯頭疼不已,但是他沒有放棄希望。

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終成功當選。兩年任期過去後,他決定要爭取連任。當時他是很有信心的,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一向很出色,選民一定會繼續選舉他,但很遺憾,他落選了。

後來,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並發表看法說:“做本州的土地官員需要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條件未能滿足這些要求。”本來就是退而求其次,沒想到又被拒絕,換作另外一個人,也許早就退縮了,但林肯沒有服輸,他決定繼續努力。

1854年,林肯競選參議員又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毫無意外地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失敗、失敗,還是失敗。在林肯的生命中,遭遇最多的就是失敗。

然而,無論失敗多少次,林肯就是不放棄,他立誌要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最終,在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林肯像打不死的蟑螂一樣,在經曆一次又一次打擊後,仍然繼續自己的追求。失敗對他來說就像一步又一步的階梯,踏過這些並不好走的階梯後,他推開了成功之門。我們可以想象,在經曆無數次失敗後,他會是怎樣的委屈,但委屈沒有讓他退縮,反而讓他更加堅強、更加充滿活力,這樣的人注定會登上高位。

在我們的生活中,誰都會遇到點兒挫折,有時候,挫折是接二連三的,但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挫折就放棄對成功的追求。克服一次挫折不是難事,難的是克服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但就是因為難,所以才成就了傑出的人物。如果誰都懼怕挫折,在經曆幾次挫折後就放棄嚐試,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少很多成功的人。

挫折中隱藏著成功的種子

人生百年,沒有誰能一條平路走到底,挫折總會“藏”在某個地方等著我們。通常,那些突然出現的挫折會讓我們感到委屈和無助,但是,上天從來不會故意和誰過不去,總是感歎自己命運坎坷並為此感到難過的人或許缺少了一顆勇於拚搏的心。如果能夠擁有勇往直前的決心,坎坷就會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幫手。

愛默生說:“每一種挫折都隱藏著讓人成功的種子。”普希金說:“在那些曾經遭遇挫折的地方,最能長出思想來。”兩位名人的話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挫折是有價值的,它能讓我們獲得正確的思想,並最終走向成功。

不過,想要從坎坷中走過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我們必須擁有堅定與頑強的鬥誌和堅定的信念。如果擁有了這些,成功就會指日可待。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從挫折中走出來的巴威爾·利頓爵士的故事。

巴威爾·利頓爵士身兼多職,既是小說家,又是詩人、戲劇家、曆史學家、演說家。出身不凡的他大可以和其他貴族一樣享受自由自在的奢華生活,但是他最終卻選擇了寫作。寫作是個苦差事,需要經常熬夜,所以當時很多人並不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經過夜以繼日的煎熬,巴威爾終於創造了自己的首部詩作《雜草和野花》,然而,這部作品卻被當時的文學界批為敗筆,還有文學家譏諷說:“這就是真正的‘雜草和野花’,巴威爾那個家夥還真是自不量力,以為憑一句‘啊,美好的生活’就能進入作家行列,真是太可笑了。”

第一部作品讓巴威爾成為當時文學界最大的笑料,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他繼續創作著。過了一段時間,他的小說《福克蘭》問世,令人遺憾的是,這又是一部失敗之作。這一下,一些看不慣他的文學家更加肆無忌憚地嘲笑他,認為他將無法在文學界取得成就。

連續兩次都失敗,一般人早就知難而退了,但倔強的巴威爾沒有放棄,他筆耕不輟,始終堅持著寫作。或許是這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決心給巴威爾的文字賦予了靈性,一年後,巴威爾發表了一部讓讀者以及文學家都津津樂道的好書——《伯爾哈姆》。

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後,巴威爾繼續自己的文學創作,在以後30年的文學創作生涯中,他又發表了許多優秀作品,並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巴威爾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麵前沒有退縮、沒有放棄,他把失意化為動力,把坎坷給自己帶來的力量付諸文字中,最終取得了成功。

挫折就像人生長路上大大小小的“石頭”,麵對這些“石頭”,如果繞道而行,或許會換來暫時的順利,卻離自己最初訂立的目標越來越遠了。如果能沉住氣,不斷積蓄力量,那就遲早能移走石塊,朝目標靠近。

美國著名電台廣播員莎莉·拉菲爾就是一個沉得住氣、不怕挫折、不斷朝既定目標前進的人。

在莎莉30年的職業生涯中,她曾被辭退過18次。18次,聽起來有點兒像開玩笑,但事實就是如此。最初,美國大部分的無線電台並不願意雇用她,因為在當時,女性播音員並不吸引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