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個寬慰 當欲望膨脹了你,生命之舟承載不動太多的欲念
很多的人癡迷於對身外之物的追求,從而被複雜的世界搞的身心疲憊。生命是不堪重負的,幾十年漫長的路途,需要輕裝前行,選擇簡單的生活方式。簡單生活,是心靈自由的前提,也是人生美學的需要。簡單地生活,活出瀟灑的自我。麵對世事的艱辛、人情的冷暖和歲月的滄桑,不急不躁,凡事做到順其自然,就能忘卻一切身外的羈絆,享受愜意的人生。
凡事尋常看,天高風自清
美好的生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心願。在追求美好的過程中會伴隨得到的越多越好的心理狀態。當得到的時候,會手舞足蹈,失去的時候,卻要肝腸寸斷。孰不知,得失之間存在著相互轉換的關係,有得必有失,這是極其尋常的自然規律,當我們擁有了風華正茂的青春時,卻失去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當我們走向成熟在交際場上如魚得水時,卻失去了年輕時的淳樸和直率,當我們欣賞著冬日裏的萬裏雪飄時,卻失去了夏季的涼風習習。麵對自然和人生的變化起伏,我們應當懷著一顆平常的心來看待。
當我們知道時間不可停留的時候,就沒有必要去傷春悲秋;知道感情不能保留時,就沒有必要尋求天長地久;知道忘記屬於必然,就沒有必要黯然傷神;人生苦短,幾十年如同白駒過隙,轉眼即逝。因此,我們要學會善待自己,凡事用一顆平常的心來看待,了解擁有和失去都是極其自然的現象,得到會帶來心情的舒暢,但在同時你也會失去一些東西。當你參悟透得失的時候,就會發現天高風清,海闊天空。生活中,就會充滿快樂和輕鬆。
有一個富翁擁有著萬貫的家產,但是,物質上的豐裕卻沒有辦法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富翁對眼下的生活感到疲憊和厭倦,每一天,很難見到他開心地笑過一次。在他苦苦尋覓幸福卻無法得到的時候,便懷揣著希望帶著金銀珠寶前往美麗而神秘的遠方尋找幸福。
為了尋求幸福,他走了很長距離的路程,身上的金銀珠寶成為了沉重的包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富翁發現走得越遠,心情就會更加煩躁,幸福的距離也越來越遠。跋山涉水,翻山越嶺之後,氣喘籲籲的他無暇去欣賞路邊美麗的風景,體驗閑雲野鶴的輕鬆與閑適。
富翁不得不停下腳步尋求片刻的休息,這時候,一陣優美的歌聲傳來。隨著歌聲而來的,是一個衣衫襤褸的農夫,他的臉上寫滿了快樂與滿足。富翁忍不住問他:“為什麼你會如此快樂呢?”
農夫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說道:“我剛從田裏回來,發現我的禾苗又長高了一截,今年肯定是一個好收成,回來的路上,我又撿到了一些蘑菇和木柴,今天晚上就會有一頓豐盛的晚餐,當然感到高興了。”
富翁更加迷惑了:“我的身上有很多的寶貝,衣食無憂。但是我卻感覺不到幸福和快樂,請問,您有幸福的秘訣嗎?”
農夫停了,嗬嗬地笑著說:“哪裏有這麼多的秘訣呀,隻要是你把身上的重擔放下來,用一顆平常的心來看待就是了。”
富翁停了,茅塞頓開。原來自己是被身上的重擔所累,一路上白天害怕強盜搶劫,晚上恐懼盜賊破窗,想丟棄又有些不舍,所以才為此憂心忡忡,食不甘味,寢不安席。如果隻帶夠日常所需,把心思放在欣賞美麗的大自然景色上,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患得患失了,幸福和快樂也就很快回到了自己的身邊。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我們失去了判斷的能力,陷入迷惑恐慌,焦慮不安,是非難辨,好壞不分,並不是因為外界的因素,而是心魔的作用,讓本來純潔的心靈發生了扭曲,忘卻了客觀的背景實情,沒有把握好客觀的評價標準。當我們剔除心靈的雜草時,就會還生命一片盎然的綠色。
一個人如果懂得了克製欲望,就能夠享受人生的真正樂趣:懂得了不去錙銖必較,就能享受到與別人打成一片的和諧;懂得了放下自己,就能享受生活的自然與舒適。不幸往往源於內心,煩惱往往源於攀比,痛苦往往源於欲望過多。當一個人的內心做到了清心寡欲的時候,就會在紛亂的世界中找到幸福的鑰匙,他的幸福就會綻放出萬紫千紅的花朵來。
“不爭”才能收獲更多的快樂
我們處在一個物欲橫流、競爭殘酷的社會環境中,每個人猶如上緊了發條一樣,拚命地追求升學、工作、職稱、財富等。凡事有追逐,不由落後一步的,凡事遇到競爭,也必將有被淘汰出局的人。可惜,很多人對於這種很自然的現象卻失去了最根本的認識,麵對失敗和不如意,心理上出現負荷增加,精神上出現全麵崩潰的現象。麵對外界種種的衝擊,我們不妨尋找一個“避難”的港灣。人們都說家是避難的港灣,在受過傷之後,回到家中,享受一下久違的天倫之樂,對醫治心靈的創傷有著很好的作用。除了家之外,還可以去翰墨飄香的圖書館,風景如畫的旅遊區,讓安靜的環境緩解一下緊繃的神經,舒緩一下疲憊的心情,從而讓自己能夠靜下心來,思考下一步的打算。
公元前265年,趙國惠文王去世,年幼的孝成王做了國君,有母親趙太後攝政。秦國趁此機會向趙國發動進攻,趙國有些支撐不住,便向齊國尋求支援。齊國提出出兵的條件是讓趙太後最心愛的兒子長安君到臨淄作為人質。趙太後心中不忍,大臣們紛紛勸諫哭求,溺愛兒子的趙太後蠻橫地在朝堂上說:“誰再勸我讓長安君去做人質,別怪我把唾沫吐到他的臉上!”
大臣們都感到無奈,隻好請求左師觸龍去勸說太後。觸龍趕往王宮的時候,趙太後正好在氣頭上。觸龍慢慢走到太後麵前,說:“臣的腳有毛病,不能快跑,請原諒。很久沒有來見您,但我常掛念著太後的身體,今天特意來看看您。”太後說:“我也是靠著車子代步的。”觸龍說:“每天飲食大概沒有減少吧?”太後說:“用些粥罷了。”這樣拉著家常,太後臉色緩和了許多。觸龍說:“我的兒子年小才疏,我年老了,很疼愛他,希望能讓他當個王宮的衛士。我冒死稟告太後。”太後說:“可以。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希望在我死之前把他托付了。”太後笑問:“男人也疼愛自己的小兒子嗎?”觸龍說:“比女人還要厲害。”太後笑著說:“看來男人和女人一樣疼愛自己的小兒子呀。”
觸龍說:“我私下認為您對燕後的愛憐超過了對長安君。”太後道:“您說錯了,我對燕後的愛遠遠趕不上對長安君啊!”觸龍言道:“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就必須為他考慮長遠的利益。您把燕後嫁出去的時候,拉著她的腳跟,還為她哭泣,不讓她走,想著她遠嫁,您十分悲傷,那情景夠傷心的了。燕後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時為她祝福,說:‘千萬別讓她回來。’您這樣做難道不是為她考慮長遠利益、希望她有子孫能相繼為燕王嗎?”太後答道:“是這樣。”
觸龍又說:“從現在的趙王上推三代,直到趙氏從大夫封為國君為止,曆代趙國國君的子孫受封為侯的人,他們的後嗣繼承其封爵的,還有存在的嗎?”太後答道:“沒有。”觸龍又問:“不隻是趙國,諸侯各國有這種情況嗎?”太後道:“我還沒聽說過。”觸龍說道:“這大概就叫做:近一點呢,禍患落到自己身上;遠一點呢,災禍就會累及子孫。難道是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嗎?但他們地位尊貴,卻無功於國;俸祿優厚,卻毫無勞績,而他們又持有許多珍寶異物。(這就難免危險了。)現在您使長安君地位尊貴,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賜給他很多寶物,可是不乘現在使他有功於國,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身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了,所以認為您對他的愛不及對燕後啊!”太後答道:“行了,任憑您把他派到哪兒去。”於是為長安君準備了上百輛車子,到齊國作人質。齊國於是派兵救趙。最終,趙國的社稷得以保全,這和觸龍的不去正麵爭取有著很大的關係。
稍微具備一些旅遊知識的人都知道,提到西安城,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大雁塔,卻幾乎已經忘記了這裏是十三朝古都和千年的政治中心,帝王將相的崢嶸與風流,被慈恩寺漫不經心的木魚和誦經聲所掩蓋,英雄人物的身影,也遠不如玄奘法師的雕像顯得更清晰;無獨有偶,與西安齊名的九朝古都洛陽,給人的印象和記憶也隻有白馬寺和龍門石窟,帝王夢英雄誌全都被人們所遺忘。這與佛家與世無爭的處世態度有著很大的關係,他們看淡了功名利祿和一時間的繁華喧囂,卻贏得了時間上的永恒。
當你緊握雙手的時候,裏麵什麼都沒有。當你打開雙手的時候,整個世界就會在你手中。有時候,不去孜孜追求,反而會收獲的更多。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才能夠獲得真正的永恒和快樂。
天使能飛翔,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
人生的美好在於對於前途的無法預測,正是因為充滿了太多的未知,才激勵著我們懷著一份期待興奮的心情來走過這一段段的路程;人生的痛苦也在於前途的無法預測,許多未知的痛苦和磨難會在我們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降臨。
清人朱燾在《北窗囈語》中寫道:“人有妄想,則睡臥不寧;人有奇想,則起坐不定;人有貪想,則聞見皆非;人有疑想,則疑慮必大。”奇想也好,妄想也罷,其實不過是雜念的幾個化身而已,這些脫離現實的不安分之想,都是危害心理健康的殺手,應該把他們趕得遠遠的。過分地期盼兒孫飛黃騰達,過分地期待自己壽比南山,過分地期待腰纏萬貫,除了讓自己活得更加痛苦之外,還會落個癡心妄想的貶義評價。
看過這樣的一副對聯:“粗茶淡飯布衣裳,這點福老夫來享;治國齊家平天下,那些事兒孫擔當。”這份悠閑和從容,沒有了蠅營狗苟,沒有了鉤心鬥角,隻留下,天邊美麗的一抹風景。
梭羅說過:“一個人也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能夠懂得放下的人,生活就不會有太多的羈絆,相反,還會有意外的收獲。
蓉蓉醫學院畢業前夕,被安排在了一所全市著名的醫院裏進行實習。和她一塊兒來實習的,還有同宿舍的3個姐妹。在學校裏,4個人親密無間,這次又被分配在一個醫院實習,這讓4個人都感到萬分的高興。然而,短短幾個星期之後,一個殘酷的問題擺在了姐妹們的麵前:4個人都是婦產專業畢業,而醫院裏隻能在她們中間留用一個。
情同手足的4個姐妹不得不麵對“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殘酷競爭了。就業形勢十分的嚴峻,她們誰也不願意失去這個可以稱得上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多年的友誼,讓她們互相的鼓勵和祝福,心中又都在暗自較著勁兒。在一次考核中,不差上下的考核結果,讓院方猶豫不決,難以取舍。隻能暫時擱置下來,延長實習日期,等待下一次的考核。
有一天,醫院下了一個緊急通知,讓她們前去一個即將臨盆的孕婦家中救治。這次出診,陣容強大,由一名副院長帶隊,一名主治醫師,四名實行醫生,兩個護士。四姐妹看到這緊張的動員和準備,心中都捏了一把冷汗。院長對她們解釋說:“這名產婦的身份和情況都有些特殊,讓你們都來,也是想讓你們都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你們可都要認真觀察學習。”
車子好不容易在左拐右突中到達孕婦的家裏,焦急的孕婦已經被折騰得筋疲力盡,汗流浹背。醫護人員不敢怠慢,迅速地將孕婦抬上了急救車。這時候卻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狹窄的車內空間已經容不下這麼多的人,孕婦的丈夫無法上的車來。如果丈夫不跟著辦理手術手續的話,就無法進行。人們把眼光投向了副院長,讓他來決定這個棘手的問題。院長急的滿身大汗,焦躁不安,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蓉蓉突然跳下車來,讓孕婦的丈夫上了車。急救車風馳電掣地開往醫院,等蓉蓉氣喘籲籲趕回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是半小時後了。在醫院門口,她被參加急救的副院長攔住了,副院長問她:“這麼難得的學習機會,你為什麼跳下了車?”蓉蓉擦著額頭的汗水回答道:“車上有那麼多醫生、護士,缺少我不會影響搶救的。但沒有病人家屬,可能會給搶救帶來必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