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智博的學習成績,父親說:“80分左右就行了,掌握基本知識和理論就夠了,為了幾分點燈熬油不值得。”
有一次,母親被學校“邀請”參加了他的家長會,那次考試他綜合排名在全班倒數第三,數理化成績倒數第一,母親回來後,狠狠地打了他。不過,父母也沒有以耽誤學習為由反對他參加校田徑隊。
於智博當時是校田徑隊的主力,每天訓練時的奔跑,是他釋放學業壓力和樹立信心的辦法,他說:“小時候,是覺得好玩,中學時,體育成了我自尊心的避風港。田徑場上鍛煉的意誌和吃苦精神,是在課堂上體會不到的。”
16歲的夏天,於智博成為美國俄勒岡州中部的密歇爾高中畢業班的一名留學生。 作為鎮上唯一的一所中學,密歇爾高中是全俄勒岡州裏規模最小的高中,於智博當時的心理落差挺大,“全校學生還不到50人,學校隻有一座連排的平房”。
剛來美國的頭3個星期,於智博發現自己原有的英語底子十分有限,同學校的老師、同學交流很吃力。於是,他便下定決心苦學英語,聽錄音並大聲模仿,“我不怕出醜,跟著重複同學和老師所說的話,多與當地人交流,模仿他們講話時的口吻和語氣。”兩個月的時間,於智博基本掌握了美式英語的發音,“年輕的時候,隻要想學,挺容易上手的”。
進入高中畢業班後,沒想到令於智博在中國上學時最頭疼的數理化,在美國竟讓他“大出風頭”。“美國高中三年級的數理化內容是我在國內初三就學過的,在那邊,我考試基本上八九不離十地拿滿分,還被提拔成數學老師的助教”。因為表現出眾,於智博代表優秀學生在高中畢業典禮上發言。之後,校長私下跟他說,若不是他最後用中文說了句“謝謝大家”,他差點忘了他是位外國學生。
考慮到自費留學和成績等個人條件,在選擇大學的時候,於智博選擇了“一所又小又便宜的大學”——東俄勒岡大學。
在東俄勒岡大學上了一年後,於智博開始計劃自己人生的下一步——轉學去名牌大學深造。經過反複權衡,於智博決定轉到密歇根州立大學,攻讀供應鏈專業。“密州大不僅學費比其他同級大學便宜,而且它的商學院擁有全美排名第一的供應鏈管理係”。
進入密歇根州立大學後,於智博成功牽頭籌辦了學校裏第一屆中國供應鏈論壇,因此獲得了學院裏學生的個人最高獎項——“最佳學生”。後來,這個論壇保留了下來,還設立了相關的獎學金。
從密歇根州立大學畢業後,於智博在戴爾總部工作了3年,25歲的時候,他覺得自己還需要學習一些東西,便決定報考哈佛商學院,不過,這次有點小曲折,GMAT測試他考了3次才通過。
蝸牛隻要能夠爬到山頂,和雄鷹所看到的景色就是一樣的。這是於智博最喜歡的一句話。“人生有多個起跑線,也許我現在落後於人,但並不見得會永遠落後於人,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匹配,才是最重要的。”
2008年,美國爆發了金融危機。所以這一年年底,也就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生們離開學校四處求職的時候,於智博一下子拿到了5家機構的聘書,分別是花旗銀行、三星株式會社、LG電子、蘋果計算機和美國籃球聯盟(NBA總部)。於智博選擇了到花旗銀行工作,盡管與其他4家公司相比,花旗銀行給的待遇是最低的,但是在“工作中可以鍛煉的能力和學到的東西是其他4家公司的數倍”。
正當他在花旗銀行嶄露頭角的時候,2010年,於智博毅然做出了一個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決定——回國發展。
對此,父親很讚成。於智博說:“在戴爾和哈佛,盡管有同事之間的合作,但主要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式的戰鬥。今後的崗位需要的是協調各方,進而領導多個部門,需要更多的韌性和付出更多的辛苦。”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而於智博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在今天能否取得成功,是否能夠取得驕人的成績,與他曾經的過去關係不大。“未來的成績決定於你現在邁出的每一步,而不是你曾經在起跑線上的表現”。
捕捉閃電的人
其實,世上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你自己,最大的困難來源於你的頭腦之中。哲人說,做得到與做不到,往往就在人的一念之間。其實成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說服自己勇往直前。要相信自己能克服一切難題,而不是還沒開始行動就預想到所有可能的障礙和挫折,敗給自己的想象,敗在自己為自己設置的限製和不信任上。
1884年,法國政府將一尊標誌自由的紀念像,作為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的禮物贈送給美國,這就是自由女神像,現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以西的自由島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紐約港入口處。自由女神像連基座高約93米,由3073隻鉚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據統計,它每年大約要受到600次雷擊。
美國一位攝影師傑·費恩,為了拍攝到閃電擊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從18歲開始,就一直關注著天氣預報,隻要聽到有暴風雨時,他就早早地蹲守在曼哈頓的巴特利公園裏架好照相機耐心地守候著。
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在雷電交加的時刻,費恩對著自由女神像,拍攝了一張又一張的照片。可是,這些拍攝出來的照片都不令他滿意。但他一直沒有停止,竟一直拍攝到了58歲。
2010年9月22日晚上8點45分,費恩終於拍攝到了一道閃電擊中自由女神像的照片。這張自由女神像被雷電擊中的照片,被美國國家博物館作為國寶級收藏,稱為攝影作品中的經典。
40年的等待,才拍攝到了一張被雷電擊中的精彩照片,這是怎樣一種堅持啊。費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那天天上一共閃了8l道閃電,最後才有一道閃電擊中了自由女神像。他說,能拍攝到這張照片隻能說我走運,這種機會也許一生隻有一次。
40年,就為這一次。
不過是摔了一跤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或是降薪離職,或是人際關係亮紅燈,或是信用危機、債務纏身等,無論是什麼危機,也無論有多少危機其實都沒關係,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麵對危機,用什麼心態去對待它,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還是樂觀麵對、奮鬥不息。
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麵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有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努力,但他並沒有如此,也正因為他沒有放棄,才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曆:
1816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扶養他們。
1818年,母親去世。
1831年,經商失敗。
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
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
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
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訂婚後即將結婚時,未婚妻卻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六個月。
1838年,爭取成為州議會的發言人,沒有成功。
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失敗了!
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
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次當選了!前往華盛頓特區,表現可圈可點。
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所在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
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
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張。
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再度落敗。
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為何林肯能走到最後?“這不過是滑了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後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