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如果不能擁有,忘記是最好的選擇(2 / 3)

商隊裏的一個年輕人突然晃了幾下,差點跌倒在沙子上。其他人圍了上去,發現他麵色潮紅,呼吸急促,似乎馬上就要暈倒。

“他中暑了!”一個商人叫道。大家七手八腳解下年輕人的背包,壓在駱駝身上。給青年人喂水扇風,忙了一陣子,青年人有了好轉。突然,那隻駱駝搖晃了幾下倒在沙子上,發出巨大的聲響。人們連忙上前去看駱駝,驚訝地發現,駱駝竟然被脊背上的貨物壓死了!

“剛才它還能行走,不過多了一個背包……”一位商人不解。

“駱駝的承受能力已經到了極限,即使壓上一根稻草,它也會死。”另一個人回答。

一隻載重的駱駝竟然被一個背包壓死,這看似荒唐的事竟然真的發生在沙漠中。在這個故事中,壓死它的並不是最後那個背包,而是長久以來的重負,隻要再增加一點,哪怕僅僅是一根稻草,它都會再也支撐不住,倒地身亡。

我們的心靈也像這隻不停跋涉的駱駝,它已經走過了漫長的路,步履蹣跚,如果把悲傷、失望、抑鬱這些情緒長久壓在上麵,它漸漸就會透不過氣。表麵上,我們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甚至能夠笑臉迎人,但內心的壓迫越來越重,這時候隻要再有一點點不如意,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讓我們心理失衡,由悲傷變為暴躁,由失望變為絕望,由抑鬱變為歇斯底裏,就像又壓了一根稻草的駱駝一樣,完全不能控製自己。

心靈的健康需要時時嗬護,特別是那些容易計較的人,他們的生活往往不如意,所以總是念叨過去的自己如何優秀,曾經有怎樣的機會,他們總會說“如果……”“如果……”,這些念叨當然不會有什麼結果,他們也隻能在自己的空想中越走越遠,為那些從來沒存在或已經不見的東西傷心不已,他們看什麼都是消極的,即使出現一個機會,他們也不會看做救命稻草,而是一根壓死自己的稻草。

盡管我們身邊有許多親人朋友,我們困難時,他們願意向我們伸出雙手,我們難過時,他們願意盡量為我們排解憂鬱,但能夠拯救心靈的始終是我們自己,因為失去就是失去,不快就是不快,別人的話說得再多,並不能滿足我們的心靈。如果自己想不開,再多的關心也隻是徒增負擔。我們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內心世界,問問它究竟累不累、是不是裝得太滿,需要休息和放鬆。我們也要隨時將心靈打開一扇大門,讓它吹吹清風,曬曬陽光。

湯姆先生有一個花園,年老後他行動不便,很難自己打理,隻好請來鎮上的花匠。他失望地發現,花匠隻有一個胳膊,這樣的畫匠怎麼幹活?出於同情,湯姆先生決定不論花匠能不能完成任務,他都會按價付錢。

沒想到,花匠把院子裏的灌木修剪得整齊美麗,樹木的除蟲也做得很好,花枝的修剪更讓湯姆先生讚不絕口。臨走的時候,花匠對坐在輪椅上的湯姆先生說:“我耽誤了您很多時間,本來一小時可以完成的事,我做了一個半小時,我想要給你打八折作為補償。”聰明的湯姆先生說:“您不必因為我是一個癱瘓獨居的老人就同情我,不過我很感謝你,自從我病倒後,很久沒有這麼暢快的心情了,看到您我才知道,什麼樣的生活都可以很美好。”

花匠隻有一隻胳膊,但他既能用一隻胳膊把顧客的花園打理得十分美麗,還能同情癱瘓的顧客,主動要求打折扣。在這樣強大的生命麵前,顧客湯姆先生感激不已,他感激的不是花匠為自己付出勞動,而是在花匠身上,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疾病和衰老都會造成人的痛苦,特別是沒有希望康複的時候,健康成了回憶,隻能獨自忍受病痛。這個時候就會想到死亡,但人們都愛惜自己的生命,不願意死,如何才能好好生活下去?隻有麵對現實,承受痛苦,然後給為自己尋找快樂的機會。這個時候,任何小事也可以成為稻草——稻草既可以是致命的,也可以是救命的。

對待疾病和衰老,要有積極的心態。癌症是不治之症,但得了同樣的病,人們的壽命卻不盡相同,那些笑口常開的人不把病痛當一回事,該上班就上班,該玩樂就玩樂,幾年過去,情況得到好轉;那些怨天尤人的整天守在屋子裏害怕自己惡化,沒過多久就與世長辭。這就是心態的不同導致了結果的不同。你的狀態有時可以由自己的心情決定,相信自己是快樂的,你就是快樂的,堅持自己是不幸的,別人說再多也救不了你。

痛苦的時候,心靈會像漂浮在汪洋大海之中,四周都是波濤,心中不安又懼怕,害怕下一秒自己就會沉沒。出於求生本能,我們張望著,想要尋找一條讓我們渡過難關的船隻,多數時候,我們等到的隻是一塊浮木,一根稻草。在失望的人眼中,它們做不了任何事;在懷有希望的人眼中,這無疑是一種平安的信號。每一件事都可能是心靈的稻草,所以,對待生活中的任何事,都要有積極的心態,不要輕視每一個痛苦,也不要錯過每一次快樂的機會。

昨日的傷口不應影響今日的生活

宋大爺做完外科手術後,傷口時不時疼痛。他整天悶悶不樂,不想出去散步,也不想多吃飯。幾個兒女孝順,為了讓父親開心,輪流來家裏照顧老人,可是老人依然愁眉不展。

一次,大女兒做了一桌好菜,宋大爺隻吃了幾筷子,就不再動手。女兒問:“爸,菜不好吃嗎?你怎麼不吃了?”宋大爺愁眉苦臉地說:“我的傷口還在疼,哪有心情吃飯。”女兒說:“就算傷口疼也不能不吃飯,不吃飯的話,傷口不容易愈合,會疼更長時間。這麼大歲數的人怎麼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愁眉不展不是止痛藥,隻會加深自己的鬱悶,不如幹點別的事轉移一下注意力,也許傷口好得更快。更確切地說,不管傷口好不好,都不能讓它影響當下的生活。

身體上有傷口不是不愛惜自己的借口,正因為身上有傷,才更要好好照顧自己。為了早日康複,要盡快讓自己恢複正常的飲食、充足的休息、開朗的心情。如果整天擔心傷口不能痊愈,擔心疾病惡化,負麵情緒會一直作用,影響到治療的效果。不能積極治療的人會增加更多的病痛,這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心靈上的傷口也是如此。肉體上的傷口容易愈合,心靈上的傷口需要加倍嗬護。正因為心情不好,才更要告訴自己快樂一下,為了早日走出陰影,要鼓勵自己正常工作,正常娛樂,保持向前的目光,如果整天患得患失,隻會產生迷茫的情緒,影響今後的發展。

有些人喜歡誇大自己的傷口,也許他們希望別人體貼自己,也許他們想要宣泄壓力,他們把自己的傷痛加倍,告訴別人也告訴自己,仿佛那些傷口再也沒辦法愈合。事實上,影響愈合的正是這種留戀傷口的行為,他們忘不了傷口,也不願意忽略,寧可把疼痛當做生活的重心,也不尋找方法做一次“傷痛轉移”。其實,傷口留下的不過是一道疤,看似嚴重,早已不礙事,隻有對它們念念不忘的人才會一次一次受到傷害。

童麗是個美麗的女孩,自幼學習舞蹈的她,憑借自己姣好的容貌和出色的舞藝考取了一所知名的舞蹈學院,並且多次在專業比賽中奪取獎項。長久以來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童麗覺得十分的滿足。可好景不長,一場交通意外摧毀了這個美麗女孩所有的夢想。這場事故使童麗的雙腿失去知覺。一個舞者,失去了支撐她站在舞台上的唯一憑借。這對於她來講簡直像是天塌了一樣。

從昏迷中醒來的童麗,發瘋了似的拍打著自己失去知覺的雙腿,淚水奔湧而出。從那天起,童麗再沒笑過。她總是坐在窗邊,愣愣地看著窗外的天空,眼睛裏一片灰色。周圍的親友看到童麗的狀況很是著急,多次勸她出去透透氣,希望她能夠盡快走出人生的低穀。可不論大家怎樣說,童麗總是搖搖頭,繼續望向窗外的天空。

就在大家束手無措的時候,童麗卻在一天下午主動要求媽媽帶她去她家前麵的一個塊小空地去。童麗的媽媽覺得很奇怪,卻也不敢不聽女兒的。到了那裏才發現在這塊空地上有一個十幾歲的女孩正在很努力地練習著一段舞蹈,由於缺乏指導,舞步顯得有些淩亂。

“挺起胸,左腳踩穩,腳步要輕盈……”童麗情不自禁地指導起那女孩來。自那天起,童麗每天都要在那個時間來到那塊小空地指導女孩跳舞。

隨著女孩舞藝漸漸成熟,童麗的臉上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笑容。她發現即使不能夠站在舞台上,她一樣可以投身於自己熱愛的舞蹈事業。不論是台前還是幕後,她都可以將自己所有的情感傾注在這翩躚的舞步之中。後來她開始指導一些孩子跳舞,並在幾年之後成立了一所舞蹈學校。經過她的培養,這個舞蹈學校湧現出了好多舞蹈界的佼佼者。

車禍使童麗的雙腿失去知覺,卻奪不走童麗心中飄逸的舞步。不要將自己困鎖在失敗和挫折之中,沒有雙腿,靈魂也一樣可以快樂的起舞。假如眼睛裏隻看得到失敗的灰色,那麼擁有雙腿也不能在舞台上轉出優美的弧度。

童麗的遭遇讓人惋惜不已。當童麗失去了人生意義,眼睛裏是一片灰色。直到有一天,她開始指導一個在空地跳舞的小女孩,再後來她開辦了一個舞蹈學校。失去舞台的童麗找到了另一個舞台,在這個舞台上,她同樣美麗,同樣精彩。

在人的一生中,比死亡、衰老、疾病更慘重的打擊就是失去理想。理想是人們的人生意義所在。為了理想,人們甘願忍受一切痛苦,如果失去了實現理想的機會,那麼一切苦難都變得難以忍受。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患上了耳聾,嚴重的時候甚至聽不到任何聲音,一個靠創造美麗聲音的人聽不到聲音,這是最大的打擊。貝多芬消沉過,絕望過,甚至寫下了遺囑。最後他還是決定原地站起來,靠著堅強的毅力繼續他的創造。

失去並不等於一無所有,人不應該隻有一個理想,當原來的那個無法實現,就要尋找下一個,這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昨日的理想不能挽回,明日的理想還未建立,我們需要做的是留心觀察,仔細尋找,總會有事情喚起你曾經的激情,讓你重新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