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篇 傷人以言,甚於刀劍 第1章沒有口德就處不好關係(1 / 3)

上 篇 傷人以言,甚於刀劍 第1章沒有口德就處不好關係

說話是充分展示一個人品德的最有效的“窗口”。一個有口德的人懂得與人溝通的潛規則,知道如何說好話、如何將自己的思想、修養、能力完美地展示出來,從而樹立自己的形象。

管不好嘴巴就交不到朋友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勸導人們說話要有“口德”,不要“惡語”,從言語上打擊一個人的名譽和自尊心,如此會使他產生精神上的痛苦。沒有人會願意與沒有“口德”的人交朋友,沒有人願意承擔這種“惡語”所帶來的傷害和痛苦。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朋友是很重要的資源。我們每天都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在這些人中,有一些可以成為我們的朋友。在給人的第一印象中,除了良好的外表,還要有紳士般的交談中,優雅的談吐會給我們結交朋友帶來便利。相反,那些說話不經大腦、沒有“口德”的人卻沒有人願意靠近他們,和他們成為朋友。

1873年,電器技師沃特森通過了重重考核,順利成了貝爾的助理,那時的貝爾還沒有很大的名氣,甚至他還隻是剛剛自學完了電磁學理論知識,但貝爾那種堅持永不放棄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沃特森,於是,這兩個年輕人慢慢產生了友誼的火花。貝爾對沃特森在電器方麵的專業很佩服,他甚至不止一次對外宣稱“沃特森是我見過的最優秀的助理,他甚至連一些很細微的細節都想到了,而且他處理得很好。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他是一個優秀的、令人欽佩的青年。”

他們之間的友誼火花從未如此燦爛絢麗過。

在沃特森的幫助下,貝爾的電話實驗越來越取得巨大的成就。他們整天待在辦公室裏,不斷地推倒一個又一個的設計方案。“我想你會成功的。”每次當貝爾想放棄的時候,耳邊總是響起沃特森的這句話。接著他就會滿腔熱情地繼續投入到工作中。

但很可惜,熾熱很快變冷了。兩年單調的設計方案與加工製作使得沃特森的熱情開始熄滅,他心灰意冷,甚至對貝爾開始產生懷疑。然而,比這更壞的是他開始用語言刺激貝爾,他說:“貝爾隻是一個做夢的思想家,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在他看來,每天殘羹冷炙、工作十六七個小時,貝爾的工作簡直就像一個傻瓜所做的事情。

一時間,貝爾很生氣,他甚至心灰意冷。他勸過沃特森,希望沃特森能夠珍惜彼此的友誼,不要管不好自己的嘴巴,但沃特森的回話卻深深地傷害了貝爾。沃特森說:“我不願與傻瓜做朋友,永遠不願意。”沃特森的言語讓貝爾陷入了困境,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因為電話的研究一直都是停滯不前。

直到有一天,電磁泰鬥亨利先生來拜訪他,他靜靜聽了貝爾的傾訴,然後說道:“我相信你能獲得成功。”

就是這短短的一句話,讓貝爾立刻精神煥發。他相信亨利,更相信自己。他在報刊上登出一條與沃特森結束友誼的消息,這是貝爾一生中唯一的在報紙上公開與朋友的決裂,而且是那樣的決絕。

擺脫沃特森影響後的貝爾很快進入了工作狀態。1878年,貝爾在波士頓和紐約進行首次長途電話試驗,通話成功。一時間,貝爾和他的電話轟動全世界。

在貝爾老年時的記錄本中記載著這麼幾句話:“對於友誼,我們要用真誠灌溉,然而友誼實在過於脆弱,一點兒風言風語就會傷害它。一些惡意的語言,尤其是來自對方的惡語,往往使我們失去友誼,我和沃特森之間也是如此。如果他能夠管好自己的嘴巴,也許我會很樂意一直做他的朋友。”

沃特森在老年時寫的《記憶錄》中提起與貝爾一起做試驗時的枯燥日子,他把這段日子稱為他這一生最有價值的一段日子。他提到他時非常後悔,因為管不好自己的嘴巴,失去了一個最真的朋友。

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意的,是意識上所讚同的行為,另一種是無意識的行為,我們通常說“語言不經過大腦”、“有什麼說什麼”、“心直口快”便屬於這種。有意的是自己的修養不夠,於是便沒有人願意與他交朋友。

然而,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話都說出來了,傷害也是一定的。我們應該避免出現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因一時口舌之快傷害了朋友,自己也會經常內疚,何必呢?為人處世應該把握好口風,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絕對不能說,都要在心裏麵有個標準,時刻提醒自己。

前美國總統羅斯福年輕的時候由於成績優秀、恃才傲物、目中無人,說話尖酸刻薄,愛給別的同學提綽號。他身邊的朋友一個個地遠離了他,沒有人受得了他的“惡語”。直到有一次,他生病住院了,在整個住院期間竟然沒有一個朋友來看他。這時,羅斯福慢慢開始思考自己身上的不足,漸漸地發現了問題的症結。

出院後,他找到這些朋友,當麵向他們道歉。但羅斯福心裏很明白,他是不可能再和這些人成為朋友了,因為他的“惡語”對他們的傷害遠遠不是一句道歉就能消除的。畢業後,羅斯福時時提醒自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後來步入政壇更是如履薄冰,每天晚上,他都會用半小時的時間來思考白天說的話哪些是對的、哪些是有“惡意”的。在他當上總統後,更是把“管不好嘴巴就交不到朋友”當成了他的座右銘。事實證明,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了最受美國人民歡迎的總統。

說話無小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那些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一番事業、獲得人們認可的人無一不是說話小心翼翼、有口德的人。

可以說,管好自己的嘴巴就是在為自己積攢品德、積攢自己的人緣。因此,如果你想在為人處世中多交幾個朋友,就必須要管好嘴巴,說話留德。

知人不必言盡,留點兒口德給自己

馬斯洛在其研究中提出心理健康的標準,其中第一條就是個體要有“充分的安全感”,而在安全感中有個很重要的詞叫做“隱私”。

隱私,顧名思義,就是不願公開的事情。俗話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就是在提醒人們知人不必言盡,對於那些別人不想公開的事情,即使知道了也不要輕易說出來,為別人留點兒口德,也把口德留給自己。

比如,同事小張換了身新衣服,盡管這件衣服穿著很不合時宜,在風格上也不適合她,你也不能直接跟她說“你穿這件衣服好難看”。每個人都是有自尊的,都是很容易受到傷害的。知人言盡,很多時候在他人眼裏並不是“愛之深,責之切”,相反,他會認為你是在故意侮辱他,逞一時口舌之快。

小王畢業後,順利地應聘到一家私營企業擔任經理助理。實習期間,小王工作認真、刻苦,每天早到晚走,公司裏的人都很喜歡他。

經理的辦公室裏懸掛著許多名家的字畫。小王從小就喜歡寫毛筆字,在學校期間還獲得了書法比賽一等獎,他覺著經理一定是個有文化、有品位的人,從這些字畫中可以看出經理還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然而事實似乎並不是那麼回事。

小王慢慢地發現了很多端倪,比如在與客戶談判時,經理都會把小王帶到身邊,讓他把合同給他讀一遍,甚至連需要經理簽名的地方也要小王給他指出來;平時在辦公室裏,員工送過來的文案,經理也要求小王讀一遍給他聽,甚至有幾次,小王發現經理竟然把文案都拿反了。

經理似乎“目不識丁”,這是小王通過觀察發現的一個天大的秘密。

小王仔細看看牆上的字畫,有他很喜歡的王羲之的《蘭亭序》,雖然是後人仿寫的,但依然很有張力,他趁著給經理讀自己起草的發言稿時小心翼翼地問:“經理,你很喜歡王羲之啊?”經理不知其所問,回答:“什麼王羲之,公司裏隻有一個叫王雅芝的吧!”小王這下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想法。

後來,有一次小王犯了錯,被經理臭罵了一頓,小王情急之下脫口而出:“經理,你又不識字,裝什麼文化人?”經理的臉頓時鐵青,沒說一句話就返回了自己的辦公室。

那天的事情過後,小王很後悔。後來他才清楚,原來公司的每個員工其實都知道經理不識字,但從來沒有在背後議論或當麵揭穿過。實習期過後,小王便被辭退了。

傳說,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剛出生時就懂得了羞恥心,並懂得用樹葉遮體。現實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遮羞布”,案例中經理的“遮羞布”就是那些字畫,小王因為捅破了這層“遮羞布”,自然為此付出了代價。

說話應該長點兒心眼,千萬別知人盡言;說話更應該留點兒口德,不要沒事揭人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當你捅破了那層不該捅破的窗戶紙後,除了落個小人的名稱之外別無所獲。

在與人的交往中,要時刻把握一個說話的度,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知無不言而犯下不可饒恕的錯、知人不必言盡,成全對方的麵子,也給自己留口德,何樂而不為?

不要隨意對朋友說“你錯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缺點和不足,對於他人所犯的錯誤,如果你直率地說“你錯了”,或者當眾指出他的缺點和毛病,就顯得太不近人情了。而且這樣直率的言語不但不能幫助他人改正錯誤,反而會招來對方激烈的反駁,甚至激怒對方、傷害友誼。

卡耐基說:“直接批評是無用的,因為它會使人采取防守的姿態,並常常使他們竭力為自己辯護,直接批評是危險的,因為它傷害了一個人的自尊心,並會激起他堅決反抗。”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促使人在遇到別人直率的批評的時候,激起抵抗的天性。當你的思想和舉止開始抵抗對方時,對方同樣也會這樣對你,這樣無形中兩個人的交流則改變為對抗,要記住任何直率的批評都會使人厭煩。

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由於他天資聰穎,從小就博覽群書,所以很多同齡人都喜歡聽富蘭克林講故事,他也因此交了很多誌同道合的朋友,他們談詩論詞、天文地理、羽扇綸巾,好不意氣風發。

富蘭克林有個好朋友叫約翰·高令斯,此人同樣天資聰穎、博覽群書,他們經常在一起爭辯,討論彼此認知的不同,這樣的爭辯自然容易發生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