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翻開《老子》,我們就會發現這本書被稱作《道德經》不是沒有原因的——在這本書裏通篇說的都是天道和人德。天道是哲學觀點,人德則是方法論。
而對於有誌於在商場上做出一番事業的我們來說,《老子》絕不僅僅是一部上古的哲學著作那麼簡單。哲學是涵蓋一切的學問,商道自然也不例外。
老子說:“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我們可以從中悟出管理者看人要既看長處又看短處,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以至人盡其才的道理。
老子說:“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我們可以從中悟出管理者隻要能做到隨機應變,就可以把企業的危機轉化為發展契機的道理。
誠然,《老子》全篇都是涵蓋一切的大道理,無一字談商業,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才能在老子廣袤無垠的思想之海裏任意馳騁,挖掘出那些對於商戰和企業管理具有極強指導意義的點,給那些有誌於在商業領域有所作為的人以啟示,以指導。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兵書”不可少。一本《老子》在手,恐還有如鳥之一翼。對此,我們不禁想到了北大教授李零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孫子》是一部兵書,但不是一般的兵書,而是具有戰略高度,帶有哲學色彩,側重於運用之妙的兵書。在兵書中的地位最高,是經典中的經典。”
據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商界幾乎人手一冊《孫子兵法》。被稱作“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甚至直接把日文版的《孫子兵法》當作了鬆下公司的員工培訓教材。可以說,日本經濟在二戰之後的騰飛與《孫子兵法》給日本商界帶來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正如李零所說,《孫子兵法》絕不僅僅是一本兵法而已,早在兩千多年前,孫子就已經把他的用兵之道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哲學本身就可以對世間之事起到指導作用,《孫子兵法》中所闡述的上兵伐謀、知己知彼、兵貴神速、出奇製勝、避實就虛等兵戰之策同樣可以對我們的企業管理和經營之道帶來無盡的啟示。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老子商學院”。這裏,我們通過對老子道家思想的深度解析,挖掘出其中的商學內涵。從企業治理、精細管理、人力調配、商戰謀略、領導修為五大部分分別進行具體論述,以《老子》為師,學習老子的智慧,深化我們對商業本質的認識。
第二部分是“孫子商學院”。在此,我們通過對孫子的戰爭理念進行細致研究,精心提煉其中對企業經營管理最有價值的思想內涵。並以《孫子兵法》的十三個篇章為線索,深入探討孫子博大精深的戰爭謀略到底在商道上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有益的啟示。
本書將研究天道人德的《老子》和研究戰爭謀略的《孫子兵法》進行集中討論,就是為了讓這兩大已經上升到哲學高度的思想流派進行比較和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以便讓讀者在深入了解這兩大思想流派的同時加深對經商理念的理解,最終達到在商戰當中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