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佛家講的“看破”,一直以來都被塵世所誤。人們常常將“看破”“紅塵”聯係到一起,其實佛家不講紅塵,隻講到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相對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六塵是外境,六根是內境,必須加上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才能產生身心現象。

如果六塵之內都能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那麼我們才算完成了一次靈魂之旅。然而世人多看不破,看不破就放不下,放不下就忘不了,忘不了就舍不掉,結果我們便不能追尋內心的呼喚,以至於人生處處是陷阱,步步是困境,更別說隨心所欲地活著了。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看破呢?其實,人生一世,有順風順水的時候,也難免有陰霾籠罩的日子。隻有經曆過種種風風雨雨,飽經世間百味,人世滄桑,放下那些放不下的,看透那些看不透的,想開那些想不開的,忘掉那些忘不掉的,舍得那些舍不得的,我們的內心才能達到平靜和諧,才能坦然安放心靈,從而才能為人生開辟一條寬闊平坦的道路。

首先要學會放下。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放下便能得到解脫。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一種對命運的坦然,不是放棄,不是退縮。人生在世,該放下的就要放下,該釋懷的就要釋懷,這樣才能為幸福和快樂騰出一塊地方。

其次還要看透。看透人世間一切是非之事,看透生命中的陰晴圓缺,看透生活當中的成敗和輸贏。當我們徹底看透了生活的內幕時,現實中一切美好的東西就都呈現在眼前了。於是,困境變生機,黑暗出現了光明。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世界如此之大,給我們煩惱的地方卻很小,因此要學會自我化解。如此想開了,我們便不會感到委屈和生氣,更不會變得孤獨而浮躁,那麼我們的人生便是一個生意盎然的春天。

佛家講“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意思是說,穿越百花叢,隻要單純去享受這一過程就好,不要無事生非摘取些許花朵,更不要流連忘返迷失在百花之中。這就是要人們學會淡忘,忘記那些悲慘的過去,忘記生命中所有的遺憾和不幸,忘記一切仇恨和恩怨,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隻有學會忘記,我們才能看到那被烏雲遮住的萬裏晴空。

最後要學會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不是舍與得之間的日常計較,而是出於一種人生智慧和態度。人生在世,要有一點舍得的精神,舍得改變,這樣我們才不拘於行,不為外境所束縛;隻有舍得麵子,摘下那麵虛榮的麵具,我們才能活得更加真實和自在;要舍得吃一些虧,懂得吃虧的人,反而能得到更多。我們的青春經不起蹉跎,如果不想被種種“如果”所困擾,就舍得付出一點吧!我付出,所以我無悔。

星雲大師常勸誡弟子道:“看得破的人,處處都是生機;看不破的人,處處都是困境。拿得起的人,處處都是擔當;拿不起的人,處處都是疏忽。放得下的人,處處都是大道;放不下的人,處處都是迷途。想得開的人,處處都是春天;想不開的人,處處都是凋枯。做何人?在自己。小自我,大天地。”做人,看得破才能想得開,拿得起才能放得下,這樣的人即使微小,卻能收獲一個大天地。

本書,從“看得破,處處是生機”立意,以“放下”、“看透”、“想開”、“忘記”、“舍得”五方麵為立足點,叫人學會“看破”,從而迎來人生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