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丟掉一味的堅持,方向正確才是成功的密鑰
智者靜觀,明者遠見。人生之路就像是一次旅行,很多人在匆匆前進的道路上,往往就形成了一種一味低頭趕路的慣性。殊不知,沒有正確的方向,縱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不會取得成功。
人生的發展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初的選擇,做對了選擇就等於在起點上領先於他人。在邁向成功踽踽而行的路上,前進的速度可以調節,但首先要明確方向。丟掉一味的堅持,不斷、及時地調整方向,才能始終把成功的密鑰牢牢掌握在手。
不能一條道跑到黑
人生的路漫長而遙遠,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更是充滿了坎坷。“低頭走路”往往會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慣性。然而,隻知一味地埋頭堅持而忘記了抬頭看路的時候,往往就會導致事倍功半的結果,最後隻能落得個費力不討好的下場。有一個小故事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有一頭任勞任怨的老牛病倒了,主人很同情,也很難過。病牛在主人細心的照料下,病情有所好轉。在它休息的日子裏,他的主人代替它去做那些繁重的工作。病牛實在於心不忍,於是鼓足了全身的力氣,拚命拉了一天的犁。
主人歡喜萬分,以為老牛的病終於好了。但實際上,它的病情卻越來越惡化。可當老牛看到主人非常高興時,它也感到很欣慰。為了給主人分擔辛苦,病牛第二天又堅持著拉了一天犁。
這次主人不但沒有半點歡喜,反而有些懷疑。他心想這個老牛病好得這麼快?是不是它為了偷懶,所以裝病?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主人決定讓病牛繼續拉犁。
盡管病情又惡化了許多,但是老牛為了不讓自己勤勞一生的美名毀於一旦,所以又堅持了一天。
等到老牛堅持的第三天,主人便想:這家夥果然是裝病!幸好我聰明,早早識破了!於是主人加大了老牛的勞動量。這時老牛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為了保存僅有的體力,它不再想更多的事情,隻剩下一味地幹活、幹活。
到了第八天,病牛終於堅持不住了,再次倒下了!這次老牛徹底病入膏肓了!
可是他的主人卻毫不同情它:“像這種東西,死了才好!”
老牛的悲哀就在於,它隻知道一味苦幹,而沒有真正理解主人的想法,沒有看清方向。有些人往往會有這種思想,以為吃得了苦,隻要堅持下去就能成功。或者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其實能吃苦隻是獲得成功最基本的一點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有頭腦,看得清方向。
“低頭狂奔”,是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抬頭看路”,是辨別道路、認清方向。隻顧埋頭堅持,沒有“抬頭看路”,就會脫離當時的實際情況,喪失稍縱即逝的機遇,偏離成功發展的航向。成功者從來都是一邊拉車,一邊看路的。路在腳下,努力的方向隻能靠自己把握。尤其在成功道路上,埋頭努力十分重要,正確的方向更是必不可少,甚至,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如果能在堅持走下去之前先抬頭看好方向,在低頭拉車的同時多抬頭看看路,丟掉一味的堅持,統籌兼顧,那麼我們的工作就會盡可能地減少失誤,發展的速度就會更快。
成功就是在不斷放棄與堅持的交替中實現的。每一次埋頭,都讓我們在既定的方向上向前邁進,不斷取得更多的成功。而每一次的抬頭,不僅讓我們在忙碌的工作中得到暫時的休息,還可以修正前進途中的方向。在奮鬥前進的路上不僅要看準方向、執著追求,還要“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所謂大誌,是方向和目標;所謂“良謀”,是方法和措施。凡成大事者,必然不會“一條道跑到黑”,而是時時登高望遠,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方向。如此,才會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獲。
勞而無功,可能是你選錯了方向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定一個道理:天道酬勤。此話有一定的道理,隻不過在講求效率的今天並不完全適用。現實中很多人的勤奮並未換來成功,我們不能否認他們的努力,也會被他們的毅力和精神打動,但我們仍然要說他們是失敗者,因為這是一個以成敗論英雄的年代。
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方向是正確的,那麼目標就不會遙遠。正如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比漫無目的地徘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了。”正確的方向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快出成果,早日走上成功之路。錯誤的方向隻能讓我們離目標越來越遠,方向錯了,加快速度也隻能是錯上加錯。不管在什麼時候,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18世紀的時候,歐洲探險家發現了一塊“新大陸”——澳大利亞。
英國派弗林達斯船長帶隊,開足馬力駛向澳大利亞,為的是搶先占領這塊寶地。與此同時,法國的拿破侖也想成為澳大利亞的主人,他派了阿梅蘭船長駕駛三桅船前往澳大利亞。於是,英國和法國展開了一場賽跑。
阿梅蘭船長駕駛三桅船率先到達了,他們占領了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並將該地命名為“拿破侖領地”。隨後幾天,他們都沒有看到英國的船隊到達,因此他們以為大功告成,便放鬆了警惕。
法國的占領者在休息的時候,發現了當地特有的一種珍奇蝴蝶。這種蝴蝶非常好看,而且十分稀有。為了捕捉這種蝴蝶,他們全體出動,一直縱深追入澳大利亞腹地。
就在法國人追逐蝴蝶的時候,英國人也來到了這裏。他們看見了法國人的船隻和營地,以為法國人已占領了此地,船員都非常沮喪。但是仔細一看卻沒有發現法國人,於是,船長命令手下人安營紮寨,並迅速給英國首相報去喜訊。
法國人興高采烈地帶著蝴蝶回來了。可是維多利亞已經成為英國人的戰利品,這塊土地足足有英國領土那麼大。看著曾經屬於自己的東西如今已經牢牢地掌握在英國人的手中,法國人真是無盡地悔恨。
兩國船隊的方向開始都是澳大利亞。法國人雖然提前到達了目的地,但是他們沒有繼續沿著原有的方向前進,因為幾隻蝴蝶就偏離了航向,沒有保住自己的勞動成果,結果導致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很多失敗的教訓告訴我們,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必須注意方向的問題。是選擇堅持下去還是放棄航線,隻取決於一點:我們的目標在哪裏,我們目前是否正在向它前進。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同時也會有成效,從而避免忙忙碌碌而又毫無作為。
人生的發展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最初的選擇,做對了選擇就等於在起點上贏了別人。在向成功踽踽而行的路上,前進的速度可以調節,但首先要明確方向。大多數人匆匆趕路並形成了慣性,就一直那樣堅持走下去,結果去了一些根本不值得去的地方。
做事效率高的人,往往都善於把握方向。美籍華裔作曲家譚盾是個優秀的音樂家。1999年,他因歌劇《馬可波羅》獲得格萊美作曲大獎。此後不久的2001年,他又憑借為電影《臥虎藏龍》作曲而一舉奪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2008年他為北京奧運會創作了一首《擁抱愛的夢想》。他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他在決策上為自己創造了成功的先機。他有著明確的人生方向和職業目標,這也讓他的人生從平庸到不凡少走了很多彎路。
年輕時的譚盾很喜歡拉琴,但他剛到美國的時候,為了生存隻能依靠在街頭拉小提琴賺錢來養活自己。在街頭拉琴與擺地攤做生意一樣,必須占到一個好的地盤才能夠賺到錢,地段差的地方顯然是沒什麼生意的。幸運的是,譚盾與一位黑人琴手聯合,一起爭到了一個可以賺錢的好地盤,那就是銀行的門口,那裏每天都人潮洶湧……一段時間之後,譚盾賺了不少的錢,他和黑人朋友告了別,而選擇到音樂學府進修,他將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提升音樂素養與琴藝當中。在學校裏,他無法像在街頭拉琴時那樣賺很多錢,可他的眼光更長遠,因為他有自己更遠大的目標和未來。
10年之後,譚盾無意中路過自己曾經“演出”的那家銀行門口,他發現昔日的黑人朋友仍舊在那裏拉琴賺錢,而他的表情也如當年一樣,滿足而陶醉。黑人琴手看到突然出現在眼前的譚盾,異常興奮地停了下來,拉著他的手問:“朋友,你還好嗎?好幾年不見,現在你在哪裏拉琴?”
譚盾向黑人琴手說出了一個知名音樂廳的名字,黑人琴手反問道:“那家音樂廳的門口也很好賺錢嗎?”
譚盾淡淡地說:“還好了,生意不錯……”
黑人琴手不知道,10年後的譚盾早已不是那個街頭賣藝的路邊歌手了,他已經成了一位知名的音樂家。與譚盾一樣,那個黑人琴手也一直在堅持很努力地拉琴,隻是他把所有的努力都付諸在保衛自己那塊賺錢的地盤上。而譚盾選擇了進一步深造,朝著自己理想中的方向去努力。正是這種選擇的差異直接導致了他們截然不同的兩種結局。譚盾用他自己的事跡告訴世人,勤勉和努力固不可少,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羅曼·羅蘭曾說:“一隻鳥能選擇一棵樹,而樹不能選擇過往的鳥。一棵樹被鳥選擇是必然的,而哪一棵樹會被選擇則是偶然的。理想就像一棵樹,它不會選擇人,隻有人去選擇前進的方向。”
也許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有寬闊的餘地供我們選擇,甚至在剛剛起步時我們都不能完全自主地作出決定。但是有一點,隻要把握了有效的選擇權,摒棄一味堅持的慣性思維,就一定可以把自己的人生路徑逐漸導向一個正確的方向。唯有如此,我們人生的選擇餘地才會越來越大,發展道路才會越走越寬,最終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把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
有一本暢銷書《把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中說:“管理時間難,長期堅持以重要的事情為中心來管理時間,進而管理自己的整個人生就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在我們決定將一件事堅持到底之前,首先要把重要和緊急的事情加以區分,最大限度地降低時間成本。摒棄不分輕重緩急、混淆事務優先級的做事方法,把那些並不一定特別緊急卻很重要的事情作為主角,集中精力和時間。隻有方向正確了,才會讓我們在去繁就簡的過程中享受到效率帶給我們的成就之感。
把最優的精力、最多的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這無疑是在為達成目標鋪上一條最簡捷的成功之路。那麼首先,我們就有必要區分一下重要事和緊急事的不同。
重要的事,一般是指與目標有關,凡有價值、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就是重要之事。
緊急的事,通常都顯而易見,推脫不得,卻不一定很重要。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可以說是對個人而言最有意義的;也許短期內這些事情不會產生很大的作用,但若用長遠的眼光去看,我們一定會從中受益匪淺的。通常這類事情的挑戰性和困難度都很高,比如製定目標、規劃未來、發展新的關係、學習新技能、改善飲食、開始新的訓練項目、創業或者戒掉不好的習慣,又或者是參加明年的重要考試、年底的婚禮、下星期的應聘工作麵試等。
而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一般是本身重要性不高,但迫於時間的壓力,需要趕快采取行動的情況。例如處理臨時遇到的需緊急回複的工作文件、接電話、煮飯等。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許多人把大部分的時間花費在急迫但不重要的事務上,對時間的嚴格限製讓人們往往容易產生“緊迫等於重要”的錯覺。事實上,緊急的事情大都是針對於他人而非我們自己。
當我們忙於處理緊急的事情而把那些重要卻不急於一時完成的事務一拖再拖的時候,常常會因感到壓力頗大而急於休息放鬆,而在這個過程中,那些重要卻不緊急的事情就會在下一個“急活兒”到來之前擱淺。這樣的情況會一直持續很長時間,而那些重要的事情似乎就永遠騰不出時間去做,這也是造成很多人最後都與成功無緣的根本性原因。
如果我們感覺到一直都在忙忙碌碌卻沒有得到任何收獲,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我們一直都在做緊急的事而忽略了那些重要的事情。
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時間。魯迅先生曾說:“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無獨有偶,拉美諺語中也有這樣的句子:丟失的牛羊可以找回,但是失去的時間卻無法找回。而時間對於天下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它的一視同仁就體現在:它遵循著一種恒定的規律,是不可逆轉、不可替代、不可儲存的,它不會因為任何原因,給任何一個人一天中額外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