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定力”一詞,原本是佛家語言,禪定之意,定可生慧,慧則覺悟。

我們平常說一個人有定力,是說他(她)目標持久、信念執著、意誌堅強、不為物役、不為境轉、心如止水、淡定從容、沉著冷靜、果斷決策的良好心態和應事方式。

實際上說到底,定力就是一個人的心性。心性是本,定力是表,定力強是心性強的一種表現,可以化不利為有利,變腐朽為神奇。

定力對於人生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實踐中悟得。世人學成一門技藝、成就一項事業,無不要靠定力。

學文者要靠定力,有定力,方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華;有定力,方可博覽群書,潛心著述,有所成就;無定力,便會為浮名近利所誘惑,被本能欲望所驅使,心神旁鶩,意不在學,或半途而廢,或止於小成。

習武者要靠定力,有過人之定力,方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練就一身高超的武功;有定力,方可麵對強敵,從容鎮靜,臨危不亂,後發製人;無定力,便吃不得苦,耐不得勞,隻能練出一身花拳繡腿,臨陣對敵,神慌招亂,未戰而心先敗。

做企業、做投資同樣也需要定力,同時還需要戒律和智慧,定力就是執行力,戒律就是紀律。沒有好的執行力,即便研究出好的模式,也沒有膽量和定力去執行,那隻是紙上談兵、理論高手。

學文習武如此,從事科研、藝術、體育等工作莫不如此。即使是像從事下棋、作畫這樣的專門技藝,也要靠過人的定力,方可出類拔萃,藝壓群雄。圍棋大師李昌鎬之所以被人稱為“石佛”,是因為他在與人對弈時有著超常的定力。他下棋時無論處於優勢還是劣勢,均鎮定如常,不露半點聲色。某畫家從少年時便自修文史哲,練內家拳,深入研究書史畫論,勤奮作畫,終於聲震畫壇,成為名家。論者總結他的成功之道時,說他“靠著堅守中國傳統筆墨精神的定力,在紛擾的當代畫壇,表現出可貴的冷靜與沉著。”而這位畫家在他一本畫集的題記中也以定力自詡:“外緣雖熱,內境清涼,餘定力尚可乎?”

所以說人這一生必須有堅、誠、恒之心,才能有大定、修大行、成大果。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簡單一個“閑”字,顯示了一個人非凡的人生定力。

總而言之,人生道路上不光有鮮花和陽光,更多的還有辛酸和泥濘路。但隻要你有定力在,處處皆可為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