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惔驚訝於少年皇帝司馬衍的處變不驚,心知周圍布滿了監視自己的眼睛,卻還能權當做什麼事也沒發生過的樣子,甚至有些時候故意的裝聾作啞。這樣的城府與他此時的年齡確實不相對稱,然而,既然生於皇家要在從綜複雜的環境之中掙紮著生存,卻也是必要的了……
“不瞞陛下,微臣今日除了探望陛下龍體外,也是為了桓溫而來的。桓溫曠世之才,若不能為陛下所用著實可惜,雖說他暫無性命之憂,臣也相信他自己也定有解困之法,然而對其放任自流不聞不問一則傷了賢達報效國家之心,二來萬一桓溫一時糊塗,被奸人所利用反成了不利。因此,對於桓溫,陛下應速速召回,曉之以情,並委以重任,從此朝堂之中若再有今日之事,陛下也可有了倚重之人啊!“劉惔躬身對司馬衍說道。
司馬衍聽了不住點頭,“嗯,駙馬言之有理。先前有庾翼曾向朕推薦桓溫,朕亦頒下聖旨,可是時至今日卻連桓溫的麵都沒見到。後來才知道,他竟然跑去了豫章,而且還做出那些事情來,想來此人性格也是剛烈極了吧?等不到朕接見,於是自己去尋作為了。朕心裏現有疑問,桓溫會不會因此怪朕,以為朕是個昏君?”
劉惔又是向上拱手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如此自責,陛下如此做自然有著深意,故而才命臣設局來試探桓溫,畢竟他是由庾郎中引薦,其背後是否牽扯他人,其之人品、才學、見識、格局如何都不清楚,因此不去接觸又如何可知桓溫能委以重任呢?話說回來,豫章之行,桓溫也算是初露鋒芒了,假以時日必成國家棟梁。子曰‘玉不琢不成器’,桓溫聰明應該懂得其間道理的。“
”但願如此,朕也真的找到國家中興的希望了。就是不知駙馬下一步是如何算計的呢?“皇帝點頭說道。
劉惔看了看殿外方向,又壓低了些聲音說道:“這幾日來臣反複思量有了一個想法,陛下若能應允桓溫則無憂矣!就是還要驚動太後……“
”哦,是嗎……如果……如果可以為朝廷招募賢士,要朕去請太後懿旨也無妨。駙馬盡可說來讓朕聽聽。“司馬衍聽到為了桓溫還要驚動明穆太後,心中微微發怵,但想到今後自己也許就可以借此擺脫束縛,盡情施展抱負,便下了決心。
“好,有陛下這樣的決心,大事必可成也!”
“陛下,臣之計乃喜結連理之策。南康公主尚未婚配,公主品行純善,端莊賢惠,更通曉經史,可以說是難得的才女子,於是臣想可不可以請太後賜婚,將公主下嫁於桓溫,如此郎才女貌,可成就人家佳話也。而且,桓溫與陛下的關係也不僅僅是君臣了。“劉惔道出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