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種 不必能說會道,但一定要有想法
——自主自立有識見的男人
不盲從,安心做回自己,不輕信權威,才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這樣的男人能將生活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們有著與眾不同的識見,因此也就更容易獲得與眾不同的成功。
安心做自己,是最從容的活法
麵對生活,每個男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有些人羨慕別人的成績,於是聽取別人的意見,跟隨別人的腳步去尋找自己的生命軌跡。也許這樣可以獲得一份安穩的生活,但卻會缺少生活應有的激情和意外的收獲。
遵從自己的心願,主動去尋找生活的方向,依靠自己的想法,去解決麵對的問題,擁有這種態度的人,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安心做自己的人,才會活出最精彩的人生,因為他們時刻掌控著自己的命運。
美國前總統羅納德·裏根小時候曾到一家製鞋店定做一雙鞋。鞋匠問年幼的裏根:“你是想要方頭鞋還是圓頭鞋?”裏根不知道哪種鞋適合自己,一時回答不上來。於是,鞋匠叫他回去考慮清楚後再來告訴他。過了幾天,這位鞋匠在街上碰見裏根,又問起鞋子的事情。裏根仍然舉棋不定,最後鞋匠對他說:“好吧,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兩天後你來取新鞋。”
去店裏取鞋的時候,裏根發現鞋匠給自己做的鞋子一隻是方頭的,另一隻是圓頭的。“怎麼會這樣?”他感到納悶。“等了你幾天,你都拿不定主意,當然就由我這個做鞋的來決定啦。這是給你一個教訓,不要讓人家來替你作決定。”鞋匠回答。裏根後來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從那以後,我認識到一點:自己的生活要自己做主,如果遇事不能自己做主,就等於把決定權拱手讓給了別人,一旦別人作出糟糕的決定,到時後悔的是自己。”
生活中,也許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內心感慨:從上學到現在,從來都沒有為自己做過主,一直都把那個屬於自己的夢想放在最後的位置。完成了父母的心願,考上大學,卻在眾人的歡呼雀躍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失落,成就了別人,委屈了自己,這是我想要的幸福嗎?難道真的就這樣與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了嗎?
自己把握人生,是對自己生命的主動出擊,是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自我掌握,是對自己人生旅程的自動調節。自己做主,就是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規劃自己的人生軌跡,對自己的愛好、事業、前途、婚姻,以及要什麼,不要什麼,心裏很清楚,並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主張。說到底,生活中,一個男人有沒有主張,關鍵是看他心中有主還是無主。心中有主,人生就比較可能遊刃有餘,伸展自如,揮灑別具一格、精彩紛呈的生活景致;心中無主,則容易隨波逐流,忐忑難安,極易彷徨失落,不堪一擊。
生活中的你,不管從事什麼工作,不管職位高低,用安心做回自己的心態去麵對,才會產生出最高的工作效率。即使你是一個鞋匠,心裏也要想著做一個最好的鞋匠,擁有這份心態,工作才是充實而有意義的。現實中,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回自己,很容易被周圍人影響自己心態,那他的人生道路很容易出現起伏,如果不能進行應對處理,甚至有可能給生活帶來巨大損失。
有一位藝術造詣很深的年輕人,每天都花很長時間練琴。大學畢業後,順利申請到獎學金繼續深造。他每天苦練8~10個小時。但這樣的過程並沒有持續下去,他隻讀了8個月就中途輟學了。他之所以做出這樣決定,部分原因在於——他必須在不同的觀眾麵前演奏,因此也會接受各類批評。有的批評會中肯,有的卻流於惡意攻擊,一旦遭遇批評,他會因此一蹶不振,情緒陷入沮喪,最終甚至讓他不願再碰心愛的鋼琴。
不管朋友怎麼勸他,他都無法釋懷。無謂的批評像利劍一樣刺痛他的心,使他喪失了追求夢想勇氣。他最終決定改行去做老師,回大學去拿教育學位,不過,他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與音樂再有什麼聯係,甚至連“教”音樂也不願意。
也許我們應該指責那些給出意見的人,他們沒有考慮自己提意見的後果,但作為當事人,自身沒有甄別評判的能力,不能承受輿論的壓力,沒有安心做回自己的人生態度,小小的挫折就讓自己放棄了對目標的堅持,也許自己才是最應該為後果負責的人。任何目標都會具有風險,任何道路都可能招來人們的議論,用安心做回自己的態度去從容麵對,也許這樣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順利一些。
作為男人,應當對環境有自己的判斷,對於所麵對的工作和職責,應該有自己的認識,主動地去選擇自己的道路,不會受環境與他人的影響。這樣的人性格是最堅定和沉穩,他們更容易做出一番成績,也更容易活出自己的精彩,因此也會成為人們最欣賞和欽佩的人。
一味盲從隻會將生活帶入誤區
法國自然科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把一群毛蟲放在一個盤子的邊緣,讓它們一個跟著一個,頭尾相連,沿著盤子排成一圈。於是,這些毛蟲開始沿著盤子爬行,每一隻都緊跟著自己前邊的那一隻,既不敢掉隊,也不敢獨自走新路。它們連續爬了七天七夜,終於因饑餓而死去,而在那個盤子中央就擺著它們喜歡吃的食物。
你也許會譏笑毛蟲的呆板與愚蠢,那麼,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有時也會犯同樣的錯誤。大家一起討論問題,當你的觀點與其他人不同時,即使自己是對的,是否也感覺不妥,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隨大流”;參加活動,為了和大家保持一致,你是否選擇了“委曲求全”;周圍的許多同學都在談戀愛,你是否認為自己如果不找個異性朋友談談,就顯得沒有魅力……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很微妙的,同樣的行為,別人做的時候可能不會產生什麼不利影響,而當自己也這麼做的時候,最終結果卻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盲目跟隨他人,隻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某公司企劃科李某升為科長,同一間辦公室坐了幾年的同事忽然升遷了高位,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刺激與震動。平日不分高下,暗中競爭的同事成了自己的上司,總讓人有那麼一點酸酸的感覺。企劃科李某的幾個同事學後嘀咕開了:“哼!他有什麼本事,憑什麼升他的官?”一百個不服氣與嫉妒就都脫口而出了,於是你一句我一句,把李某數落得一無是處。
王新是分配到企劃科不久的大學生,見大家說得激動,也毫無顧忌地說了些李某的壞話,如辦事拖拉,疑心太重等。可偏有一個陽奉陰違的同事,背後說李某的壞話說得比誰都厲害,可一轉身就把大家說李某壞話的事全盤端給了李某。
李某想:別人對我不滿說我的壞話我可以理解,你王新乳臭未幹有什麼資格說我,從此對王新很冷淡。王新大學畢業,一身本事得不到重用,還經常受到李某的指責和刁難,成了背後說別人壞話的犧牲品。
別人怎麼說,自己也怎麼說,沒有分析周圍的環境,更沒有明確自己的角色,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所說的話會產生什麼後果,當這些話傳到對方耳朵中時,自己的工作就變得很被動。這還僅僅是在口頭上,如果在行為上也盲從於別人,那後果就會更加不可想象。
盲從會失去自己的原則,往往會給自己帶來損失或傷害,要想在生活中、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必須擺脫盲從的習慣,善於用自己的頭腦思索問題,做出人生的抉擇。總是跟隨別人而不敢表達自己的人,隻會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更不會贏得人們什麼“特別”的欣賞。對於那些能夠取得顯著成績的人,他們有著一種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首先讓人們聽到他們的聲音。
一次,參加某個社交聚會,大家的話題正轉入最近發生的某個事件。當時,在場的人大多對這件事情持讚成觀點,隻有其中一位男士表示了不同意見。
他先是客氣地表達了自己的不同意見,後來有人單刀直入問他的真實看法,他才微笑回答:“我本來不希望你們問我,因為我與各位的立場是一致的,並且這又是一個愉快社交聚會,但既然問了我,我就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
他把自己的看法進行簡單而完整的述說,他提出自己的觀點後,立即遭到大家的一致圍攻。他隻是堅定自己的立場,不作出絲毫讓步,對於大家提出的疑問與觀點,一一進行解釋和辯駁。最終,他雖沒有說服別人同意他的觀點,但他卻贏得大家的尊重,因為他堅守了自己的信仰。他成為那場聚會的成功者,因為沒有人像他那樣給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沒有人願意聽到不同意見,因為那意味著紛爭和矛盾,但沒有人不尊重這些獨立的聲音,因為它往往會對事物發展提供最好的支持,正因為如此,人們對於那些不盲從的男人會有更多的欣賞。
如果一個男人沒有自己的判斷,那麼他隻能跟隨別人的腳步,如果一個男人沒有自己的思想,那就隻能做別人思想的應聲蟲。能夠獨立思考的男人,不跟隨別人的步伐,對於自己的言行能夠負責,他一定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績,並且他也一定會獲得人們的尊重,因為人們都想聽聽這個男人會提出什麼不同的見解。
不要對不了解的事妄下結論
德國詩人歌德曾說:“真理就像上帝一樣。我們看不見它的本來麵目,我們必須通過它的許多表現而猜測到它的存在。”
真理往往細弱如絲,混雜在一堆假象裏,我們的眼睛、我們的心智甚至我們道德上的缺失都會阻礙我們去敲響真理的門,對不了解的事、對尚未為人所知的領域做出錯誤的判斷。
一戶人家養了一條狗、一隻貓。
狗很勤快。家中無人時,它便會豎起耳朵,虎視眈眈在主人家周圍巡視,哪怕有一丁點動靜,狗也要狂吠著疾奔過去,就像一名恪盡職守的警衛,兢兢業業做著看家護院的工作。當主人回家的時候,狗的精神便稍稍放鬆,有時還會伏地沉睡。
在主人的眼裏,這隻狗是懶惰的,是極不稱職的,經常不喂飽它,更別提獎賞它好吃的。
這隻貓是懶惰的。每當家中無人時,他便伏地大睡,哪怕成群老鼠出現在麵前。睡好了,它就到處散步。等主人一回家,它的精神馬上就變好了,這兒瞅瞅,那兒望望,看上去就像一個非常勤奮的人,時不時還要去給主人舔舔腳、逗逗趣。在主人眼中,這無疑是一隻勤快、又熱情的貓。這隻貓自然也從主人這裏得到了不少好處。
由於貓不盡職守,家裏的老鼠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老鼠將主人家最值錢的家具咬壞了,主人非常生氣。他召集家人,說道:“你們看,我們家的貓很勤快,老鼠這麼猖狂,隻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的狗太懶惰了,它整天睡覺,從不幫貓捉老鼠。我鄭重宣布,將狗趕出家門,再養一隻貓。大家有什麼意見?”家人紛紛附和,這隻狗太懶了,每天隻知道睡覺,你看貓,每天多勤快,抓老鼠吃得多胖,都有些走不動了。該將狗趕走,再養一隻貓。
最終狗被趕出了家門。自始至終,它不明白趕它走的原因。它隻看到那隻肥貓在它身後發出竊竊地、輕蔑的笑。
狗是冤枉的,貓是狡猾的,主人眼中所看到的現象與現實是完全顛倒的。這位主人僅僅依靠表象就下定了最後的結論,缺乏自己的分析與判斷,因為見識短淺,最後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當狗離開後,家裏的老鼠不會減少;缺少了狗的守護,隻會給家庭安全帶來更多的威脅。
眼睛偶爾也會欺騙我們的心靈,有時事情的表麵會與真相背道而馳,如果不經過大腦的甄別就對事情妄下結論,我們就永遠發現不了真相,而被現實所遺棄。
對於一個有識見的男人來說,對於真實的情況必須要有自己的審視與判斷,這樣做事才是穩妥的,才不會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忽略掉什麼重要的機會。
一對衣著簡陋的夫婦坐火車去了波士頓,到了目的地,他們直接進入哈佛大學。
“對不起,我們沒有預約,但是,我們想見校長。”那穿著破舊的手織套裝的丈夫輕聲地對秘書說。
秘書的眉頭微皺:“哎,校長?他整天都很忙。”
“沒關係,我們可以等他。”穿著褪色方格棉布衣的妻子微笑著說。
校長的確很忙,他可能不會將太多的時間花費在那些看來無關緊要的人身上的,盡管很忙,校長還是點頭同意會見他的客人。
女士告訴校長:“我們的兒子進入哈佛大學一年了,他愛哈佛大學,他在這裏很快樂。”
“夫人,謝謝你的兒子愛哈佛大學,您知道,哈佛大學的學生都會愛哈佛大學。”校長說。
“可是在一年前,他意外地死了。”
“噢,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難過,真不幸,夫人。”
“我丈夫和我想在學校的某個地方為他建一個紀念物。”
“非常遺憾,夫人!”校長被這個想法感動了,但他說:“你知道,我們不可能為每一個進入哈佛大學後死去的人豎立紀念物。如果這樣做,哈佛大學不就成公墓了嗎?”
“噢,對不起,先生!”女士趕緊解釋,“我們並不想要豎立一尊雕像。我們隻是想說,我們願為哈佛大學建一座樓。”
校長的目光落在這對夫婦粗糙簡陋的著裝上,驚叫道:“一棟樓!你們知道建一棟樓實際上要花費多少錢?僅僅是哈佛大學的自然植物,價值就超過750萬美元。”
校長為這遠道而來的夫婦感到悲哀,他們真是太幼稚了,校長鬆了口氣,他終於可以和這夫婦倆說再見了。
女士轉過身平靜地對她的丈夫說:“親愛的,這筆經費不是可以另開一所大學嗎?為什麼我們不建立一所我們自己的學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