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主招呼譚水玉拜師祭神,他還可以理解,畢竟一個行業有一個行業的神仙崇拜,他還在這戲班子拜的是哪神仙呢?原來是二郎神。
譚水玉以前專注於讀書,雖然在戲班雜一時間,但他不正學徒,而他那個戲班子也不上麼規模,自然對戲班裏的規矩一點都不了解。
聽到班主說要“祭二郎神”,是一頭霧水,老班主下去後,追問孫長是怎麼事。
“孫少爺,祭神我理解,但是這怎麼一會老郎神,一會兒二郎神,還有個星君是怎麼事兒?”
孫長聽一笑,這種問就是老班主或宮裏當值的估計都說不太楚,不過幾年後早把這些神仙崇拜透了。
“老郎神就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因為他創辦了梨園機構,所以很多人都把他尊為戲曲的祖師爺。
三慶班是從兩淮進京,京城奉行老郎神,他們要在這裏落腳,自然得入鄉隨俗。”
譚水玉畢竟讀過幾年書,對於這裏曆史事跡還是有所了解,但是後麵倆神仙他是不道了。
“那二郎神不會就是三隻眼哪吧!?”
“嚴格來說是也不是,二郎神的神仙崇拜是三慶班本身就有,這神仙的四個人的綜合體,其中一就是你所說的三隻眼。”
譚水玉聽就糊塗了,這怎麼還是四個人的結合體,不就一個神嗎?
“‘二郎神’的號來自李冰的兒子——李二郎,因為李冰在‘川灌口’開拓離堆有功,後人在哪裏建了廟宇紀念他。”
譚水玉聽點點頭,李冰這個事跡他還是有所耳聞,“那大家戲曲中稱呼的‘道源妙君’也就是李冰二兒子了?”
“非也,君稱而是來自於隋朝的青城道人趙顯,他還擔過嘉州太守,傳說中的聖斬蛟龍也是他,後來宋宗封他為‘道源妙君’”。
譚水玉聽就迷糊了,他也是看過一些戲曲典籍的,現在是一頭霧水。
“這怎麼聽著不倫不的,我記得湯顯祖就寫過關於君的文章,那裏麵的是誰呢?”
“其實在前朝就已經把兩個‘一郎’合了,‘灌口神’就是‘源君’”。
譚楚玉也弄楚了這倆人的關係,突然一,不是還有兩嗎?
“另外兩其實是民間仰混雜在一起,一是三隻眼的出處,一是法力無邊的來源。”
“朝時,氐族有“黥額“的習俗,體來說就是用刀刻入額頭,在傷口處塗抹墨汁,這樣一是不是很像天眼”
譚水玉點點頭,表示肯定,“那法力無邊肯定是修行有成的仙人道士啦?”
孫長搖搖頭,“非但不是仙人,還是個大太監——宋徽宗時的宦官楊戳,因為曾經有人假扮二郎神招搖撞騙,他逮到,所以民間誤傳把他的字加在了二郎神上。”
譚水玉聽嘖嘖歎息,不過還是很好奇。
“二郎神在民間實是人盡皆,但是也沒有傳說他跟唱戲有關啊,怎麼就成了戲的祖宗?”
孫長聽搖搖頭,非是否定譚水玉的法,而是他自己也不了解二郎神作為梨園神仙的原因。
“這個我就不得而了,我是家傳手藝唱戲,家裏不拜鬼神,一會兒祭神可以問問老班主。”
幾個人在客廳等了一時間,老班主帶著一幫子人在畫像前麵擺好了香案桌椅和貢之。
孫長看老班主無事,就張嘴詢問:
“老班主,為麼咱們戲班祭神要祭拜二郎神呢?”
老班主索一下,拍拍孫長肩膀,“這是我們戲班從兩淮地區帶來的傳統,你不道也實屬正。”
“我們戲曲的大家湯顯祖曾經解釋過,按照他的說法二郎神以遊戲得道升仙,說二郎神早演化仙古聖人的能耐,得到了唱腔的理,於是將戲曲傳在人間,所以很多戲班供奉二郎神。”
老班主這話要是沒得到“玉橫”之前,孫長可能還不,但是看到玉橫介紹就道了這應該存在神仙力量。
但是這說法太過荒誕,就像聽神話故事一樣,讓人聽的一頭霧水。
一旁的譚水玉也是迷迷糊糊,剛孫長的講述,無論二郎神的哪個原型人物,都沒過伶人,沒唱過戲啊。